第295章 纳哈出?这可是刷功绩的好机会啊!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2,529

  老朱与李骜的议事告一段落,殿内的气氛因这桩关乎大明未来的谋划而显得格外轻快。

  毕竟马皇后一直陪在侧,见两人谈得差不多了,窗外的日头也已过了正午,便笑着开口:“瞧着时辰,正好到了饭点,骜儿也别走了,留下来陪我们用顿便饭吧。”

  老朱闻言点头附和:“皇后说得是,就留在坤宁宫用膳,朕也有些日子没跟你好好吃顿饭了。”

  这对臣子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殊荣。

  寻常官员能得皇帝召见已是幸事,能在后宫与帝后同席用膳,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恩宠,足见老朱与马皇后对李骜的亲近与看重。

  不多时,尚食局的宫人便端上了膳食,虽说是“便饭”,却也有六菜一汤,荤素搭配得宜,既有老朱爱吃的烧茄子、炒豆腐,也有几道精致的江南小菜,显然是特意为李骜准备的。

  席间,老朱偶尔问及实业局的日常运作,李骜一一作答,言语间条理清晰,老朱听着连连点头,偶尔还会就着菜色点评几句,气氛颇为融洽。

  马皇后则显得格外温和,不断给李骜夹菜,笑着说:“骜儿在江南辛苦了,多吃些,看你这阵子清减了不少。”

  李骜忙起身道谢,心里暖意融融。

  吃了片刻,马皇后状似随意地提起,语气带着几分关切:“骜儿,你与妙清成婚也有些时日了,夫妻二人感情和睦,这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我瞧着你身边侍奉的人少,想着问问,你可有纳妾的打算?若是有看中的姑娘,不妨跟我说,我来替你留意留意。”

  这话问得突然,李骜愣了一下,手里的筷子都顿了半分,随即心里涌上一阵莫名的疑惑。

  马皇后这话实在太过突兀,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她是堂堂国母,统摄六宫,关心的该是天下黎民的生计、宗室子弟的教养,就算是体恤臣子家事,也该问些“家中是否安好”“父母身体如何”之类的话,怎会突然提及“纳妾”这种私密琐事?

  再者说,他与徐妙清成婚不过一年多,正是情浓意笃的新婚燕尔之时。

  徐妙清知书达理,两人相处得琴瑟和鸣,家里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他满心满眼都是对妻子的敬重与情意,何曾有过半点纳妾的念头?

  退一万步讲,就算将来真有纳妾的打算,那也是几年后的事,眼下正是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稳固家业的关头,哪有心思考虑这些?

  李骜心里转了几个弯,实在想不通马皇后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只能当是国母太过体恤,关心则乱了,便准备如实作答,语气里满是对徐妙清的维护。

  他放下筷子,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坦然答道:“多谢皇后娘娘关心,只是臣与妙清成婚以来,感情一直很好,她知书达理,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臣心里只有她一人,暂时真没有纳妾的想法。”

  他说得坦荡,眼底的真挚不似作伪,显然是打心底里珍视与徐妙清的感情。

  马皇后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眸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她本想借着这话探探口风,看看李骜是否有纳妾的打算,也好为自家女儿再谋划谋划,如今看来,倒是她多虑了。

  不过失望归失望,马皇后并未再多言,只是笑着打了个圆场:“如此便好,夫妻和睦才是正理,是我多操心了。快些吃饭吧,菜要凉了。”

  老朱在一旁将这对话听在耳里,没说什么,只是夹菜的动作顿了顿,随即看向李骜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许——在这富贵场中,能如此珍视发妻,倒是难得的品性。

  席间的气氛依旧平和,只是马皇后心里那点未说出口的盘算,终究是暂时压了下去。

  用完膳后,日头正好,老朱放下茶盏,对李骜道:“饭吃得多了,陪朕走两步,消消食。”

  李骜忙应下,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坤宁宫,沿着宫道慢慢走着。

  宫墙下的腊梅刚抽出新枝,阳光透过疏叶洒在青石板上,暖融融的。

  老朱背着手,脚步不快,偶尔点评两句路边的草木,语气随意得像寻常长辈。

  走了半盏茶的功夫,他忽然转头看向李骜,语气沉了沉:“明年开春,朝廷打算对辽东用兵。”

  李骜脚步一顿——辽东,纳哈出!

  他心里瞬间清明,这位北元太尉盘踞辽东数十年,手握二十万部众,是北元留在中原边境的最后一根钉子,拔掉他,大明才能真正掌控辽东,这确实是关乎版图的关键一战。

  “纳哈出盘踞金山多年,勾结韩国,屡犯边境,”老朱望着远处的宫阙,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朕屡屡遣使招抚,均被他拒绝,忍了他太久,明年开春,必让徐达、冯胜他们提兵北上,彻底荡平这股顽寇。”

  话音一落,老朱侧过身,目光落在李骜身上,带着几分审视:“这一战,是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硬仗,打赢了,辽东尽入版图,北边的门户才算真正关上。你在江南把实业局打理得有声有色,只是战场与商场不同,刀枪无眼,你可有想法?

  这话问得平淡,却带着千钧分量,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李骜心头激起千层浪。

  老朱何尝不知李骜的本事?他不仅能在朝堂上擘画经济,更早就显露过领兵的才能,算得上是文武双全。

  此刻问他是否想参战,既是试探——看看他是否有直面刀枪的胆气,能否从“商才”与“将才”并重;更是期许——身为帝王,他太清楚“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有多难得,若李骜能在战场上再立功勋,未来的分量将不可同日而语。

  说实话,老朱心里打得正是这个主意。

  他更希望李骜能文武并重:既有拿得出手的赫赫战功,能镇住军中老将;又有独当一面的治政才能,能理顺地方庶务。

  如此一来,待太子朱标将来继位,身边便能有这样一位能文能武、值得信赖的得力臂膀,既能辅佐朝政,又能震慑内外,这大明的江山才能坐得更稳。

  毕竟,朝堂之上,光有文臣不够,光有武将也不行,得有能打通文武两界、既懂权谋又知兵事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皇家最坚实的柱石。

  老朱看着李骜,眼神里藏着一份深谋远虑——这辽东一战,或许就是打磨这块璞玉的最好机会。

  李骜眼睛一亮,先前谈贸易时的沉稳一扫而空,语气里满是难掩的兴奋:“舅爷!臣愿参战!”

  收拾纳哈出?这可太简单了啊!

  李骜心里瞬间亮堂起来——历史上,正是宋国公冯胜挂帅出征,大军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一路缓缓推进,步步为营蚕食纳哈出的势力范围,最终兵临金山之下,逼得走投无路的纳哈出只能献城投降,归入大明版图。

  换句话说,这场北伐压根没什么太大凶险。

  纳哈出虽盘踞辽东多年,但麾下部众早已不复当年蒙古铁骑的锐不可当,且内部派系林立,人心涣散,面对大明的精锐之师,根本无力抗衡。

  冯胜的战术又极其稳健,不求速胜但求无失,等于把胜利的结局稳稳托在了手里。

  如此看来,这趟差事分明就是去“刷功绩”的!

  既能亲身参与这等关乎大明版图的关键战役,又不必担太大风险,还能在军中积累资历、结识将领,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李骜越想越兴奋,先前请求参战的念头愈发坚定——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啊!

继续阅读:第296章 辽东战略!老朱的可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