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辽东战略!老朱的可怕!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2,333

  去!

  这必须去!

  李骜往前一步,目光灼灼,“纳哈出一日不除,辽东便永无宁日。此人盘踞金山,勾结北元残部,时时袭扰边境,致使辽东百姓不得安宁,朝廷亦需常年派驻重兵防备,耗费粮饷无数。”

  “辽东不稳,紧邻的韩国便始终有恃无恐,一面向大明称臣,一面与纳哈出暗通款曲,妄图在两大势力间渔利,甚至敢暗中支持倭寇袭扰我沿海,对我朝海路构成威胁。”

  “如此一来,咱们将来开辟的东海贸易航线,北至朝鲜、南抵琉球,都将受其牵制——韩国若再生事端,可截断航线;纳哈出若与倭寇勾结,更能直接威胁商船安全。”

  “唯有彻底解决纳哈出,平定辽东,才能震慑韩国,让其不敢再有二心,确保海上商路畅通无阻,贸易才能安稳做下去,赚来的银子才踏实。”

  老朱听后微微颔首,这小子能看到这一点,确实很是难得。

  李骜毫不掩饰自己的急切,商场上的算计暂且抛在脑后,此刻眼里只有疆场的烽烟:“臣听闻纳哈出的部众多靠骑兵,咱们的水泥要是能在要道筑起堡垒,既能阻他们的骑兵,又能当粮仓据点,定能派上用场!舅爷就给我一个机会!”

  老朱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笑了:“你这小子,倒是什么都想掺和。”

  “臣不怕!”李骜挺直脊背,“能为大明开疆拓土出份力,就算是刀山火海,臣也敢闯一闯!”

  老朱没立刻答应,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往前走:“放心吧,少不了给你一次机会。”

  李骜知道这已是松动的意思,忙躬身应下,心里美滋滋的。

  白刷功绩,谁不乐意呢?

  自老朱登基以来,这位大战略家便持续推演荡平辽东之策,却始终受地理屏障与后勤困局掣肘。

  辽东地处边陲,山川阻隔,粮饷转运艰难,强攻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且易陷入持久战。

  按照老朱的设计,大明收复辽东,最优路径是恩威并济,不恃兵革,以和平手段达成。

  因为元顺帝逃亡漠北后,辽东地区的元朝势力已四分五裂,昔日的统属体系崩塌,各势力自成一派,沦为小军头,彼此内讧不断。

  元丞相也速率余部遁往大宁,辽阳行省丞相也先不花屯兵开原,洪保保占据辽阳,王哈喇不花掌控复州,刘益屯兵得利赢城,高家奴聚集平顶山,各部兵力多则万人,少则数千,互不统属,缺乏统一号令。

  这些辽东小军头虽有“互为声援”的虚名,实则为争夺地盘、资源常年争斗,矛盾根深蒂固。但即便如此,这些拥兵数千至万余的势力,看似一盘散沙,实则如刺猬般难以对付——若明军强行攻打,反而会迫使他们因共同威胁而暂时放下内斗,抱团抵抗,徒增收复难度。

  因此,老朱决定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辽东各部采取招抚之策,通过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逐步将其纳入大明版图,这是当前形势下代价最小、成效最稳的策略。

  此外,韩国的首鼠两端也是重要考量。该国既向大明称臣,又与北元暗通款曲,若明军集中兵力北伐辽东残元势力,难保韩国不会趁机从背后发难,袭扰明军后路或边境,届时明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影响收复辽东的大局。

  基于这种种考量,老朱这位大战略家综合当时局势,定下了先行招抚的基调:先在辽东获取一个稳固的军事桥头堡,再以此为根基,交替使用招抚与清剿手段,同时切断韩国与北元残余势力的联系,通过军事压制与政治瓦解双管齐下,逐步实现辽东的统一,这才是稳妥且高效的路径。

  于是,老朱针对辽东开始了一系列漫长而精密的布局。

  洪武四年七月,大明正式设立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任命马云、叶旺为指挥使,率明军从山东登莱两地渡海,在辽南金州成功登陆,这是大明军事力量首次正式伸入辽东大地,迈出了收复辽东的关键一步。

  至洪武五年十一月,辽沈核心区域基本被收复平定,明军得以在辽东初步站稳脚跟。

  然而,进展并未如预期般迅速。

  直到洪武七年,辽东的明军兵力仍仅有两三万之众,即便设立了辽东都司,实际控制的人口也不过十万左右,根基尚浅。

  反观纳哈出势力,其辖下军民合计达三十多万,无论是兵力还是控制范围,都远超明军在辽东的力量。

  更值得警惕的是,北元政权已正式册封纳哈出为开元王,试图借助其势力维系对辽东的影响力,为复辟元朝统治保留希望,这使得纳哈出的存在更具威胁性。

  如此一来在辽东都司初设的阶段,明军不得不对纳哈出采取守势,以稳固现有地盘为首要目标。

  尽管大明朝廷始终未放弃对纳哈出的招抚,多次遣使劝降,但纳哈出却始终置之不理,坚决不肯投降,且觊觎辽南之心从未熄灭,频繁派遣部众骚扰辽阳至辽南的明军防区。

  面对这种局面,马云与叶旺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同时积极开拓卫所、扩充实力,与纳哈出的部队反复周旋,双方你来我往,形成了长期对峙的态势。

  从洪武九年到洪武二十年,十余年间,辽东局势逐渐向大明倾斜。随着老朱招抚策略的持续推进,众多蒙元残余势力见势不妙,纷纷归降大明,纳哈出的势力范围被不断压缩,盟友渐少,日益孤立。

  在老朱看来,辽东已是囊中之物,无需急于求成。当时全国尚未完成各个方向的统一,西南、西北仍有战事,若在辽东大动干戈,难免分散精力、耗费过多资源,因此他在劝降纳哈出、推进辽东统一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

  除了持续对残元势力进行劝降,老朱还下令辽东将士积极推进卫所建设:在收复的土地上设立卫所,迁民实边,开垦荒地,既稳固了占领区,又以步步为营的方式不断蚕食残元地盘。

  依托这些广布辽东的卫所,以辽东都司为核心,一张针对东北方向的防御体系逐渐成型——既能抵御纳哈出的袭扰,又能随时监控其动向,为最终解决这股势力筑牢根基。

  李骜清楚记得,历史上正是靠着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不断消磨纳哈出的实力与意志,待到洪武二十年冯胜率军抵达金山时,纳哈出早已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无力抵抗,只能献上传国玉玺与部众名册,束手请降。

  想到这里,李骜就不禁暗自赞叹。

  望着老朱的身影,他忽觉眼前的场景恍若隔世。

  眼前这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帝王,竟曾是濠州街头蓬头垢面的乞儿,这命运的跌宕起伏,任谁想来都觉不可思议。

  一个乞丐成长为眼前的大战略家,天知道老朱是怎么做到的!

继续阅读:第297章 公主相邀?李骜有些怂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