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标一时间沉默了,捏着扶手的指节泛白,半晌说不出话。
徐达的虎须随着粗重喘息剧烈颤动,突然狠狠踹翻脚边矮凳:“这些狗东西!当真是要把大明根基啃成蜂窝!”
李文忠面色阴沉如水,眼中杀意丝毫不逊色于李骜,明显是真的动了杀心。
李骜望着青砖地上斑驳的光影,思绪却已飘向更深处。
作为穿越者,他对洪武四大案的脉络早已烂熟于心。
他个人认为,除了空印案是老朱太敏感之外,值得非议外,另外三起案子那是真没啥大毛病。
空印案爆发时,他受太子标的恳请,亲历老朱在乾清宫的雷霆之怒——皇帝掷出的奏折划破龙案上的朱批,飞溅的朱砂如血:“元廷贪腐成风,官员持空印糊弄朝廷,不杀何以正纲纪?”
那场风波看似株连甚广,实则老朱最终只将首恶枭首示众,更多是借雷霆手段震慑官场。
蓝玉案虽然牵连有点广,但他本人行事嚣张跋扈,做的事情也犯忌讳,被杀也不算冤枉,李骜就多次想宰了他!
再者蓝玉案爆发的时间,可是洪武二十六年,太子朱标去世后的第二年,这个时间段就很蹊跷了,蓝玉等功臣宿将不得不死。
因为太子朱标没了,老朱又坚决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那么继承人当然就成了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又早没了,那就变成了朱允炆。
恰恰问题在于,朱允炆可不是太子妃常氏所出,所以蓝玉等淮西武勋对于朱允炆来说,非但不是臂膀助力,反而会成为最不安稳的因素,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那么这些人就必须死。
朱允炆单薄的羽翼,如何能驾驭这群战功赫赫的叔父与勋贵?
另外一个,冯胜、傅友德等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老朱鼎定天下之后,为了坐稳皇位,就选择功臣元勋与皇室联姻,例如冯胜的女儿是周王朱橚王妃,蓝玉的女儿是蜀王朱椿王妃,傅友德的女儿是晋王世子朱济熺妃,儿子又皆迎娶公主,成为了驸马。
以这种联姻的方式,结合帝室与功臣的第二代,使功臣集团继续成为皇权的重要支柱,皇太子朱标若是不突然病逝,对诸王而言是长兄,又经过长期治理国政的训练,继承帝位不致发生大的变故;而皇太孙朱允炆正相反,诸王多是他的叔父,且与功臣强强联合,朱允炆则年纪又小,经验不足。
所以为确保孙子的皇位和嫡长世袭的宗法制度,蓝玉、冯胜、傅友德等功臣元勋全都是要死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
站在帝王的角度而言,老朱这么做确实没什么问题,就是手段酷烈狠辣了些,可身为一代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朱元璋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永固,他真的做错了吗?
老朱举起的屠刀,与其说是杀戮,不如说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清扫荆棘的无奈之举。
而胡惟庸案,在李骜眼中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棋局。
历史上他有没有造反,其实并不重要,他死就死在没有摆正身份地位,大肆培植党羽、打击异己、壮大淮西派,试图架空老朱这个皇帝,换成任何一个皇帝都是必死的,更别提这个皇帝还是开国帝王朱元璋!
老朱本来就忌惮淮西派势力太强,又想削弱中书丞相的权势,结果这个时候胡惟庸跳了出来,正好撞到了枪口上面,那老朱当然是顺手推舟,隐忍七年布局七年,然后顺势废除中书丞相制度,再重创了淮西勋贵,至于胡惟庸不过只是个搭子罢了。
七年隐忍布局,一朝雷霆出手,不仅拔除了淮西勋贵的毒瘤,更彻底终结了千年相权,老朱这份魄力与谋略,非寻常帝王可比。
相比之下,眼前的郭桓案才是最无可争议的案子。
六部自侍郎以下全部涉案,涉及十二个布政司,侵吞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等同于大明一整年的赋税收入,这是多么丧心病狂啊!
他们征收的苛捐杂税加起来更是天文数字,比如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苛捐杂税,被逼着卖儿卖女的百姓不知有多少,被逼得走投无路因此丧命的百姓子民更不知道有多少!
那些被称作“水脚钱”的漕运修缮费,实则养肥了贪官们秦淮河边的画舫;打着“口食钱”旗号克扣的军粮,让押运士卒只能嚼着掺砂的霉米;所谓“库子钱”购置的防潮器具,不过是账册上的数字游戏;最荒诞的“神佛钱”,竟让百姓掏空家底供奉虚无的河神,而官员们却用这些血泪钱堆砌起太湖石假山……丧心病狂,不过如此。
所以,赵瑁、郭桓、王惠迪这样的贪官污吏杀多少都不为过,抽筋剥皮才是他们最好的下场!
但争议声也从未断绝。朝堂上总有人为那些被抄家的地方大户喊冤,说他们是被逼着替贪官填亏空。
对此李骜只有冷笑——十二布政司的富户们,哪个不是官商勾结的老手?
那些突然暴涨的粮行、莫名消失的漕船,还有永远对不上账目的商税,早将他们与贪腐集团绑在了同一条船上。
没有进京告御状的“冤民”,不是不敢,而是根本不敢撕开钱权交易的遮羞布。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他们既然从中获利,那就要做好面临清算的准备!
而且站在帝王的角度,打击地方豪强本身就是政治需要,刚好这些人又给了机会。
所以李骜认为,郭桓案是洪武四大案里,最不应该有争议的一个案子。
而且李骜也跟老朱分析过,郭桓案中郭桓只是个小角色,洪武十七年以前,郭桓一直在地方任职,洪武十七年才升任户部侍郎。
他不可能在一年内,将整个六部都拖下水,还将自己的贪腐集团扩展到十二个布政司。
而且业务还如此的广泛,侵吞官粮,找地方富户填补亏空,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他要是这么牛逼,那还贪腐个什么,直接将朱元璋弄死自己当皇帝了。
所以这个贪腐集团必然早就已经存在了,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就已经加入,通过这个贪腐集团运作升任户部侍郎,才成为核心成员。
而礼部尚书赵瑁和刑部尚书王惠迪等人,常年在中枢任职,也只有他们才有这个能力组建这样的集团。
可想而知,这个贪腐集团究竟存在了多久,又贪腐了多少钱粮,迫害了多少百姓!
这个案子,老朱没有任何错误的地方,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才是对的!
说起来,一手掀开这样的大案,李骜心里还是很害怕的。
太容易被报复了。
还好,朱元璋将他给撇了出来,这件案子变成了锦衣卫的功绩,顺藤摸瓜揪出了这个贪腐集团,唯有少数人才知道这是李骜所为。
就此事而言,李骜还是很感激老朱的。
这声“舅爷”没有白叫。
有事儿他是真抗啊!
在权力漩涡的中心,老朱用雷霆手段守护着大明江山,也用最直接的方式,为晚辈们撑起一片暂时的安宁。
这场郭桓案的风暴,或许会让朝堂染血,会让无数家族覆灭,但唯有如此,才能斩断贪腐的毒瘤,让新生的帝国在阵痛中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