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双目赤红,怒不可遏,双手死死攥着桌案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腹甚至将实木桌面掐出几道浅浅的印痕。
他胸口剧烈起伏,粗重的呼吸声在厅内清晰可闻,原本沉稳的嗓音此刻变得沙哑,带着压抑不住的暴怒:“好一个怀良!好一个南朝!朕竟被这蕞尔小国的藩王蒙在鼓里这么久!他不仅冒用正统之名欺瞒朕,还纵容倭寇害朕子民、杀朕使臣,此等奇耻大辱,朕若不讨回来,何谈君临天下,何谈护佑大明百姓!”
说着,他猛地抬手扫过桌案,茶杯、奏折应声落地,瓷器碎裂的脆响与纸张散落的簌簌声交织在一起,却丝毫未能平息他的怒火。
老朱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殿外海面的方向,仿佛要透过重重海浪,将远在倭国的怀良亲王揪出来问罪,周身的气压低得让在场众人都不敢出声,只能默默垂首,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太子标连忙上前安抚:“父皇息怒,如今咱们已经摸清了真相,总比一直被蒙在鼓里好。当务之急是想想如何应对,而非动怒伤了龙体。”
李景隆也适时补充道:“陛下,此次臣等在倭国,已借着与足利氏合作的机会,对怀良亲王的势力做了些处置。足利氏为表诚意,主动提供了三岛倭寇的盘踞地点——这些倭寇多是怀良亲王暗中支持的,常年劫掠我大明沿海。”
“臣与俞通渊将军率领水师,在足利氏船队的配合下,对三岛倭寇发起突袭,当场斩杀倭寇首领,全歼倭寇三千余人,还烧毁了他们的船只与巢穴,算是替死去的使臣与百姓报了部分血仇。”
他顿了顿,又道:“除此之外,臣等还与足利氏签订了勘合贸易协议——今后倭国与大明的贸易,需持有朝廷颁发的‘勘合符’,无符者不得通商。足利氏承诺,将全力清剿境内倭寇,不再允许倭寇袭扰大明沿海,同时每年向大明进贡硫磺、铜矿等物资,以表友好。”
听到“全歼三岛倭寇”与“签订勘合贸易”,老朱的怒气稍稍平复了些,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李景隆面前,沉声道:“做得好!全歼倭寇,签订勘合贸易,也算挽回了些颜面。足利氏虽曾被朕拒绝,但此次表现尚可,日后可许其朝贡,与北朝建立正常邦交。”
“陛下圣明。”李景隆躬身应道。
可老朱话音刚落,想起怀良亲王带来的羞辱,脸色又沉了下去,语气中带着咬牙切齿的怒火:“但那怀良亲王,朕绝不会放过!他冒用国王之名欺瞒朕,杀害使臣,纵容倭寇,此等罪行,罄竹难书!朕要让他知道,戏耍大明天子,践踏大明威严,会是什么下场!”
太子标连忙劝道:“父皇,怀良亲王如今盘踞在南朝,势力薄弱,且有足利氏牵制,暂时难以对其动手。不如先让水师继续加强训练,待水师实力足够,再联合足利氏,对南朝施压,要么让怀良亲王束手就擒,要么直接出兵剿灭,定能洗刷今日之辱。”
李骜见老朱怒火稍缓却仍有不甘,当即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几分果决:“陛下,怀良亲王欺君辱国,纵容倭寇为祸,此等罪行绝不可轻饶!如今北朝足利氏愿与大明合作,甚至暗中表达过‘盼大明助其平定南朝’的意愿,臣愿请命,率水师远征倭国南朝!”
他眼神锐利,继续说道:“咱们可借‘应北朝足利氏之邀,共剿倭寇根源’的名义出兵,水师船队从天津出发,与足利氏的船队在九州海域汇合,直接横扫南朝盘踞的据点,生擒怀良亲王及其党羽。届时将怀良押回大明,当着天下人的面治罪,既能洗刷此前的羞辱,也能震慑四方邦国——让所有蛮夷都知道,欺辱大明者,即便远在海外,也难逃惩处!”
“不可!”太子标第一个出声反对,眉头紧锁,“阿骜,劳师远征海外风险太大!水师刚起步,将士多是新募,远洋作战经验不足;且从大明到倭国南朝,航程千里,粮草、淡水转运困难,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怀良虽可恶,但为了泄愤就兴师动众,实在得不偿失!”
户部尚书杨靖也连忙附和:“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如今朝廷正全力推进天津建设与水师扩充,若再抽调资源支持远征,怕是会拖累国内政务。再说,倭国南朝地处偏远,即便拿下,对大明也无实质益处,反而可能陷入倭国内战的泥潭,实在不值得!”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有的担忧水师战力不足,有的顾虑民生负担,一时间厅内反对声此起彼伏——在众人看来,远征倭国南朝既无必要,也不划算,远不如先稳住北朝、发展水师来得稳妥。
老朱也皱起眉头,看向李骜的目光多了几分迟疑:“骜儿,你的心思朕明白,是想为大明讨回颜面,但愤怒归愤怒,民生大计不能不顾。”
“如今北疆刚稳,天津建设需钱,水师扩充需粮,若是再征调百姓、耗费军饷去打一场远在海外的仗,百姓怕是会有怨言。你这提议,未免有些杀心太重,考虑得不够周全啊。”
李骜心中早有预料,却并未放弃,继续说道:“陛下,臣并非只为泄愤!此次远征,实则是一举多得的长远之策。一来可借实战锻炼水师——水师新兵虽经训练,但从未经历过远洋作战,不知海上风浪之险、异域作战之难。此次远征,既能让将士们熟悉跨海域航行的节奏,掌握与倭国船只交锋的战术,还能在实战中检验船只的性能、粮草的转运效率,这些都是单纯训练无法替代的。唯有经此一战,水师才能真正褪去‘新兵’的青涩,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远洋劲旅,避免日后遇上硬仗时手忙脚乱。”
“二来可彻底铲除倭寇根源。陛下也知,倭寇多是南朝溃兵、浪人与海盗组成,南朝不仅纵容他们劫掠,还为其提供港口、情报与补给,九州的几个岛屿更是倭寇囤积物资、休整的核心据点。若是拿下南朝,捣毁这些据点,收缴他们的船只与武器,倭寇便成了无家可归的散匪,再难形成规模,沿海百姓才能真正摆脱劫掠之苦,不用再日夜担忧家园被毁、亲人离散。此前朝廷屡次围剿倭寇却收效甚微,正是因为没能端掉他们的老巢,此次远征恰好能一劳永逸解决这一隐患。”
“三来可巩固与北朝的关系。足利氏虽愿与大明合作,但心中难免存有顾虑,担心大明日后会偏向南朝。若是大明出兵助其平定南朝,等于彻底站在北朝这边,足利氏必然会对大明感恩戴德,日后在贸易上会给予更多便利——比如降低铜矿、硫磺的采购价格,扩大丝绸、瓷器的进口规模;在邦交上也会更听大明号令,比如主动配合清剿境内残余倭寇,协助大明约束其他藩国。如此一来,大明在倭国的影响力会大幅提升,海外布局也能更稳固。”
“至于诸位担忧的粮草物资,臣早已盘算清楚。此次与韩国、倭国贸易,除去分给将士的赏钱与留存的备用资金,仍有近两百万两白银的纯收益,再加上缴获的倭寇物资、北朝承诺支援的粮草,足以支撑水师远征所需。无需额外向百姓征粮征税,也不会拖累天津建设与水师扩充的进度,完全不必担心民生负担。”
远征倭国,这是李骜早就准备好的一盘大棋。
从他命李景隆与徐增寿率水师出海开始,就在为此刻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