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夸功游街!武夫的荣耀!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2,391

  队伍行至城门口,李骜翻身下马,李文忠也跟着跳下马来。

  两人整理了一下衣甲,并肩走到太子标面前,单膝跪地:“末将李骜、李文忠,幸不辱命,率部凯旋!”

  “快快请起!”太子标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将李骜拽了起来,激动得脸颊通红,忍不住照着他的肩膀捶了两拳,“好你个李骜!捕鱼儿海一战,打得漂亮!太漂亮了!”

  这两拳不轻,李骜却笑着受了,揉了揉肩膀道:“殿下谬赞,此乃陛下天威所至,三军将士用命,末将不敢居功。”

  说实话,这场仗打得其实并不漂亮,光是将士就折损了近两万余人。

  那些数字背后,是近两万个破碎的家庭,是近两万双再也等不到亲人归来的眼睛。

  李骜至今记得捕鱼儿海的冰原上,那些冻成冰坨的年轻面孔;记得与瓦剌血战的河谷里,弟兄们抱着敌人同归于尽时的嘶吼;记得撤退时,不得不将重伤员留在雪原上的无奈——每念及此,胸口便像堵着一块巨石,郁结难平。

  纵然擒了脱古思帖木儿、也速迭儿,纵然打碎了黄金家族的根基,可这胜利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

  太子标见他神色异样,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沉郁,便知他又在想那些牺牲的将士。

  他放缓脚步,凑到李骜身边低声道:“放心,该有的抚恤与赏赐绝不会少。父皇已经下了旨意,战死将士的家属,每户赏白银五十两、米二十石,免除三年赋税;伤残的弟兄,根据伤势轻重,或安排入军户领俸禄,或遣回原籍由地方官府赡养;至于那些立了战功的,无论是活着的还是牺牲的,都已录入功臣簿,子孙后代可承袭爵位或荫补官职。朝廷从不亏待有功将士,更不会忘了他们用命换来的太平。”

  他顿了顿,声音又沉了几分:“父皇说了,等献俘大典结束,还要在金陵城外修一座忠魂祠,把所有牺牲将士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让后世子孙都记得,是谁守住了这大明江山。”

  李骜听后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洪武皇帝陛下从不亏待有功将士,有功则赏是他一直秉持的原则。

  从濠州起兵时起,老朱便深知将士用命的可贵——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弟兄,谁斩了敌首,立刻赏银赐酒;谁负了重伤,他亲自探望,家里的生计从不让人操心。

  如今当了皇帝,这份原则更是半点未改:冲锋在前的,加官进爵;死战不退的,荫及子孙;哪怕是普通士兵,只要立了战功,赏银、土地、布匹也从不含糊。

  老朱常说:“弟兄们把命交给朝廷,朝廷若吝于赏赐,便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正因为如此,三军将士才愿意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知道,自己在前线拼杀,背后有朝廷撑腰,家人有官府照拂;知道自己的牺牲不会白费,功绩会被铭记,家人会被善待。

  捕鱼儿海的雪再冷,瓦剌的刀再利,只要想到身后的朝廷从不食言,想到家中妻儿能靠着赏赐安稳度日,便浑身有了力气。

  这份“有功必赏”的承诺,比任何誓言都更能凝聚军心,让大明的铁骑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不是在为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战,而是在为实实在在的恩遇、为值得守护的家国而战。

  李骜含笑点头,叹道:“都是将士儿郎得功绩啊!”

  “你倒会谦虚。”太子标又转向李文忠,见他左臂的绷带渗着血,连忙关切道,“曹国公,伤势如何?”

  李文忠拱手道:“劳殿下挂心,皮肉伤而已,不碍事。”

  太子标这才松了口气,目光扫过那些囚车,又看向身后的百官,朗声道:“诸位大人,昭武侯与曹国公率大明铁骑,踏平北元汗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也速迭儿等叛逆,此乃我大明开国以来未有之奇功!”

  “今日,当让京师百姓都看看,咱们的将士如何扬威漠北,看看这些昔日耀武扬威的鞑子,如今是何等模样!”

  百官齐声附和,城门口的禁军也跟着欢呼起来,声音传到街尾,引得百姓们纷纷踮脚张望,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

  “走!”太子标一手拉着李骜,一手示意李文忠跟上,“按陛下旨意,先游街夸功,再赴午门献俘,然后祭祀太庙!让金陵城的百姓,好好看看咱们的英雄,看看这些俘虏!”

  李骜与李文忠对视一眼,齐声应道:“遵旨!”

  夸功游街,这对武将而言,同样是莫大的荣耀。

  它不同于朝堂上的封赏,那是君臣之间的恩威;也不同于军营里的庆功,那是袍泽之间的欢宴。

  夸功游街,是将武将的功绩赤裸裸地展现在天下百姓面前——让金陵城的父老乡亲亲眼看着他们身披战甲、胸挂红花,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敌酋沦为阶下囚,看着“明”字大旗在欢呼声中猎猎作响。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认可,是百姓用欢呼与敬意堆砌的丰碑。

  武将们半生驰骋沙场,所求的不过是“不负家国,不负弟兄”,而游街时两侧百姓的赞叹、孩童的效仿、老者的拭泪,恰恰印证了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他们的名字会随着这场游行传遍街巷,他们的故事将被市井百姓口耳相传,甚至会被写进话本、唱进歌谣,成为后世子孙口中的“英雄”。

  对那些出身草莽的武将而言,这更是一种从尘埃到云端的跨越。

  他们或许曾是田间农夫、市井屠夫,是战争让他们拿起了刀枪,而夸功游街则让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曾经仰望的都城的礼赞。

  这种荣耀,无关爵位高低,只关乎那份“为大明扬威”的骄傲,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也足以让麾下的将士看到:只要为国建功,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也能享此荣光。

  随即,礼部官员上前,将一朵硕大的红花戴在李骜胸前,又给李文忠与几位立功的将领一一戴上。

  鼓乐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响亮,在朱雀大街上空回荡。

  李骜骑上战马,与李文忠并辔而行,身后跟着有功将士与押解俘虏的队伍。刚一进入朱雀大街,百姓们的欢呼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那就是昭武侯吗?果然年轻有为!”

  “快看囚车里的鞑子!脱古思帖木儿也有今天!”

  “咱们的王师太厉害了!把黄金家族都给逮回来了!”

  人群中,有当年被元兵掳掠至此的老人,此刻正对着囚车叩拜,老泪纵横;有将士的家眷,踮着脚在队伍里寻找亲人的身影,看到熟悉的面孔便忍不住挥手哭喊;还有一群半大的孩子,追着队伍奔跑,嘴里喊着“将军威武”,手里挥舞着自制的小旗。

  李骜勒住马缰,放缓速度,目光扫过两侧的百姓。

  他们的脸上,有激动,有自豪,有泪水,更有对太平生活的憧憬。

  他忽然想起那些倒在捕鱼儿海雪原上的弟兄,想起那个问他“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打仗了”的小兵——此刻百姓们的笑容,或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继续阅读:第416章 天子降阶!昭武侯李骜的分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