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倾斜资源!大力发展水师!
朕闻上古2025-09-23 14:352,586

  李骜也松了口气。

  设立水师都督府是大明水师发展的关键一步——从此水师不再是依附于陆军的“边缘力量”,而是拥有独立体系的“海上劲旅”。

  有了专门的机构与得力的将领,再加上贸易带来的资金支持,大明水师定能重振雄风,为大明的海疆安全与海外布局,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历史上大明水师可是当世无敌的劲旅,后来曾在永乐年间攀升到了巅峰,因郑和下西洋而闻名于世——那时的大明水师,拥有大小船只两千余艘,其中“宝船”体长四十余丈,可搭载数千士兵与物资,船队足迹遍布南洋、印度洋,直达红海与东非海岸,所到之处,外邦无不俯首称臣,海上贸易也随之兴盛,大明的丝绸、瓷器通过水师船队远销海外,换回无数金银、香料与奇珍,彼时的大明海疆,真正做到了“万邦来朝,海晏河清”。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竟会是大明水师最后的绝唱,永乐之后随着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水师便开始走向衰败。

  继位的皇帝不再重视海洋,认为海外贸易“耗费国帑”,下西洋“无实用之功”,将重心彻底转向内陆。

  更致命的是,文臣缙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开始刻意打压水师——江南士绅垄断了内河漕运与陆上商路,担心水师兴盛会重启海外贸易,分流他们的利益,便联合朝堂上文臣,不断上奏弹劾水师“靡费钱粮”、“无用武之地”,主张削减水师编制、停建船只;地方卫所的将领也觊觎水师的军饷与土地,暗中挪用水师的经费填补陆军空缺,甚至将水师船只拆解变卖,将水手编入陆军,导致水师规模急剧缩减。

  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大明水师已不复往日荣光:泉州、广州的船厂多数荒废,仅存的几座也只能修补小型船只,再无力建造“宝船”级别的大船;各地水师士兵不足原定编制的三成,且多是老弱病残,缺乏训练,连基本的海上巡逻都难以维持;原本广阔的海上巡防区域被不断压缩,只能勉强守住近海,再也无力远航,倭寇也趁机卷土重来,在东南沿海劫掠肆虐,水师却因战力衰败,往往只能被动防御,难以主动出击。

  到了嘉靖年间,大明水师更是沦为“摆设”——多数船只年久失修,在港口中腐烂,水手四散谋生,仅剩的几支水师队伍,不仅装备落后,还缺乏统一指挥,遇上倭寇往往一触即溃。

  曾经纵横大洋、震慑万邦的大明水师,最终在文臣缙绅的打压与朝廷的漠视下,从当世无敌的劲旅,沦为连近海都难以守护的孱弱之师,实在令人扼腕。

  好在,李骜来到了大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改变了水师的命运。

  水师都督府的成立,意味着大明水师彻底告别了以往“分散管辖、权责混乱”的旧格局,迎来了“统一指挥、专司海务”的新纪元。

  它将登州、泉州、广州等地原本各自为战的水师力量整合归一,从船只建造、士兵训练到海上巡防、战时调度,皆有明确章程与专属机构统筹,不再受地方卫所掣肘,也无需依附陆军体系,真正拥有了独立发展的空间与权责,彻底摆脱了“边缘兵种”的定位。

  这意味着大明水师的建设有了制度性保障——不再因皇帝更迭、朝臣争议而随意停滞,贸易带来的稳定资金将持续投入船只建造与装备升级,水师士兵能接受系统性的海战训练,而非像过往那样沦为“杂役”;意味着大明对海洋的掌控力将逐步加强,从保护近海商路、清剿倭寇,到远洋护航、震慑外邦,水师能主动承担起守护海疆、拓展海外利益的职责,不再被动应对海上危机。

  更意味着大明告别了“重陆轻海”的单一战略,正式开启“陆海并重”的新格局——水师将与陆军相互配合,陆上守住北疆防线,海上掌控贸易通道与沿海安全,两者共同支撑大明的疆域稳定与海外布局;意味着曾经在历史上逐渐衰败的水师,在李骜的推动与都督府的支撑下,得以避开“文臣打压、经费匮乏”的困境,朝着“重振雄风、纵横大洋”的方向迈进,未来不仅能重现甚至超越永乐年间的辉煌,更能成为守护大明海疆、推动王朝走向海洋盛世的核心力量。

  “陛下,除了成立水师都督府外,朝廷还应倾斜资源大力发展水师。最简单的道理,咱们刚刚拓展的海外贸易,就需要水师将士护航——从天津到韩国、倭国的航线,虽暂时安稳,但沿途仍有海盗出没,且北元若知晓贸易收益丰厚,难保不会暗中派船队袭扰;往后商路延伸至南洋、印度洋,航线更长、风险更高,没有足够规模的水师护航,商船安全便无从保障,贸易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李骜掷地有声地开口道:“而陆军方面,如今北疆已通过天津建设与粮食储备稳定了局势,草原部落经数次打击后暂无南下之力,西南、东南内陆亦无大规模战事,短时间内陆军只需维持现有编制、做好日常戍守即可,无需额外投入过多资源。”

  “所以臣恳请陛下,从此次贸易收益中划拨三成,专项用于水师建设:一部分投入天津、上海、泉州造船厂,加快福船、广船的建造,同时研发更大吨位的远洋战船,配备更精良的火炮与弓箭;一部分用于招募水手与士兵,从沿海渔民、船户中选拔身强体健、熟悉水性者,再从陆军中挑选有作战经验的将士转入水师,充实兵力;还有一部分用于水师的日常训练与物资储备,定期组织远洋演练,储备足够的粮草、淡水与药品,确保水师随时能出海执行任务。”

  “唯有让水师尽快具备‘远洋护航、近海防御、战时作战’的能力,才能守住海外贸易的成果,保障海疆安全,甚至在未来应对韩国、倭国可能出现的变局时,拥有足够的海上话语权。若此时吝啬资源,导致水师发展滞后,不仅会让辛苦开拓的贸易商路陷入危险,更可能错失掌控海洋的良机,日后再想弥补,怕是要付出数倍的代价。”

  老朱看着眼前的李骜,眼中渐渐闪过一丝明悟,他站起身,走到驿站的窗边,望着远处的海面,语气坚定:“你说得对!从前朕只看重陆上边防,却忽略了海洋的重要性。如今看来,水师不仅是为了保护贸易,更是为了守护大明的海疆,为了大明在海外的话语权!”

  太子标也点头附和:“儿臣也认为,应当尽快扩充水师规模。天津的造船厂要加快建设,多造福船、广船;登州、泉州的旧船厂也要修缮,招募更多船工、水兵;同时还要选拔得力将领,训练水师士兵,让水师尽快具备远洋作战、护航剿匪的能力。”

  “朕准了!”老朱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水师扩充之事,由李骜总领,兵部、工部全力配合——需要银子,从此次贸易收益中拨;需要工匠,从江南、福建调;需要将领,从军中选拔有海战经验的人。”

  “朕只有一个要求,半年之内,水师要能组建起两支远洋船队,一支驻守天津,负责北疆海面;一支驻守上海,负责东南沿海!”

  “臣遵旨!”李骜、李景隆、徐增寿、俞通渊四人齐声躬身应道,眼中满是振奋。

  他们知道,老朱这句话,意味着大明水师的建设将会迎来质的飞跃,也意味着大明的海洋战略,在此刻终于迈出了那关键的一步。

继续阅读:第463章 震怒!老朱被气疯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