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明悟!姚广孝的震撼!
朕闻上古2025-07-28 17:562,200

  大厅之中,气氛热烈。

  众人都在兴奋地商议着办厂一事。

  姚广孝亦是震惊莫名,手中转动佛珠以此掩饰震惊。

  他原以为李骜不过是沙场悍将,凭着战功跻身新贵,却未料对方对经济治国的理解竟如此透彻——从水泥厂的布局到开海的谋划,从驿道修筑到港口选址,每一步都扣着国家命脉的关键。

  这等将实业与国策熔于一炉的见识,远超寻常武将的格局,甚至比朝中那些皓首穷经的文臣更具洞见。

  事实上,经济治国思想,早就曾出现过。管仲相齐时,通过“轻重之术”调控物价,以盐铁官营充实国库,用贸易往来削弱诸侯,终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商鞅变法亦重农抑商,却以“利其田宅”的经济手段激励耕战,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根基;汉初萧何以“与民休息”为策,轻徭薄赋、开放关市,让残破的天下在文景年间重现生机。

  这些治国实践,皆是借经济之策安邦定国。

  励志要成为刘秉忠一样的人物,姚广孝当然也曾研究过这经济治国之策。

  他在藏经阁里翻遍《管子》《商君书》,从“轻重九府”的理财术里窥见过国家运转的脉络,在“盐铁专营”的记载中琢磨过敛财与养民的平衡。

  刘秉忠辅佐忽必烈时,既用汉法整顿吏治,又借市舶司开海通商,这些将经济与权谋交织的手腕,早被道衍拆解成策论藏在袈裟里。

  姚广孝深知经济是王朝的血脉,若能以水泥铺路、借海运通财,其效用不亚于百万雄师——这也正是他此刻看向李骜时,眼中燃起炽热光芒的缘由。

  这位昭武侯,当真是天纵奇才啊!

  佛珠在指间加速流转,姚广孝忽然明白,眼前这人或许真能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而这道路,恰恰能容下他那无处安放的野心。

  “其三,招商引资!”李骜看向众人,解释道:“其实资金并不缺少,但实业局遭受非议颇多,引得士绅缙绅蜂拥弹劾,所以我们要让渡出部分利益,借此培养出一批新兴工商阶层。”

  姚广孝听后瞳孔猛地一缩,顿时惊为天人。

  这位昭武侯,还真是思虑深远,考虑全面。

  让士绅商贾入股水泥厂,从中分润红利,看似是让出蝇头小利,实则是布下一盘大棋——银钱入股便成了休戚与共的绳,红利分润即是同进退的契。

  这些士绅商贾素来精于算计,一旦尝到实业的甜头,必然会拼尽全力护持这利益之源。

  朝堂上若再有弹劾之声,无需实业局自辩,士绅商贾们便会动用族中势力、勾结地方官员,以商铺的流水、码头的税银为证,向朝廷哭诉实业之利。

  这般以利益为纽带结成的同盟,远比文官的奏折、武将的刀剑更能抵御非议,让“经济治国”的根基在风雨飘摇中愈发牢固。

  道衍忽然明悟,李骜这手棋,既解了资金之困,又破了弹劾之局,更在无形中为新政培养了坚实的拥护者,其智谋之深,远在沙场战功之上。

  真是好手段啊!

  随即,李骜看向众人笑道:“当然,你们各家也可以入股,但不管是皇亲国戚、武将勋贵还是士绅商贾,都不得持超过一成的份子,注意是任何一方势力。”

  李骜的声音掷地有声,划下不可逾越的红线——此举是为防某方势力独大,避免实业局沦为派系争利的工具。

  “实业局将会持股三成,代表皇室利益;工人持股两成,作为他们的工钱、待遇与维持工厂运转;其余五成你们可以拿出去招商引资,以一成为限定,都听明白了吗?”

  话听到这儿,饶是姚广孝都不禁暗自赞叹。

  三成皇室股如定海神针,将实业局牢牢系于皇权之下,确保国策方向不偏;两成工人股则如根系入土,让最底层的劳力与工厂兴衰相连,干起活来自然尽心竭力;剩下五成拆解成小块,恰似撒下的渔网,让皇亲、勋贵、商贾各得其所却难越一成之限。

  这般设计,既守住了朝廷的绝对主导,又激活了底层的动力,更以利益为绳将各方势力串联成绳——谁也无法独吞蛋糕,便谁也不愿看着蛋糕碎裂。

  如此平衡之术,既防了内患,又聚了外力,实乃将权谋藏于账册、以算计固住根基的高招。

  常茂、冯诚等勋贵子弟听后都颇为高兴,钱不钱的倒是其次,关键在于能与皇室合作。

  自家能在实业局占得一席之地,便是与皇室攀上了直接纽带——这层关系比金银更值钱。

  日后水泥厂铺开,他们既是参与者,便是受益者,朝堂之上再有人非议新政,他们自可借皇室股的身份发声,既合了李骜的意,又能为家族挣得新的立足之本。

  而且对于他们本人而言,这也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如今投身实业局,借水泥铺路、开海通商的新政,既能在沙场之外另辟功绩,又能让履历上添上“辅佐皇室推行经济”的重彩一笔——这等既得皇恩又能摆脱旧有标签的机会,远比守着世袭爵位更有奔头。

  李骜将众人表现尽收眼底,随后给众人下达了任务。

  “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各自挑选一处地方,然后招商引资准备开办水泥厂,至于卓敬、齐泰、练子宁等人会在一个月后随你们前去主持大局。”

  一个月的时限,是让这些勋贵子弟趁势而动,借眼下的势头敲定选址、招揽商户,把水泥厂的架子先搭起来。

  而卓敬、练子宁等人有的精通律法章程,有的熟悉钱粮调度,有的长于监察吏治,他们随后跟进,便是要以文臣之能补实务之缺,让水泥厂从筹备到运转都合乎规制,既保效率又防纰漏,确保每一处厂子都能按既定方略稳步推进。

  众人听后立刻散去,准备好好大干一场。

  李骜则是看向了姚广孝,这位传奇谋士。

  “和尚,你觉得眼下这些章程如何?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姚广孝听后眉头一皱,他明白这是李骜在考验自己,那就必须拿出真本事。

  否则一旦被李骜看轻,失去了价值,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死字!

  他深知李骜要的不是泛泛之谈,而是能直击要害的洞见,因此姚广孝陷入了沉思。

  “侯爷的布局堪称精妙,但有一个疏漏之处。”

  “哦?”李骜顿时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利益诱惑不够!”

  姚广孝轻飘飘地吐出了这句话。

  李骜听后目光一凝,随即恍然大悟。

继续阅读:第240章 利益不够?那就增添筹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