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利益不够?那就增添筹码!
朕闻上古2025-07-28 17:572,348

  利益诱惑不够!

  这是姚广孝指出的问题所在。

  “侯爷是想让渡利益,吸引士绅商贾前来水泥厂入股,从而培养出一批盟友。让他们从实业中获利,便会自发成为新政的拥护者;让他们的身家与水泥厂绑定,便会主动为实业局抵挡非议。”

  “这些人散布于各地,上可通官绅,下能联市井,既能在朝堂上发声,又能在地方上助力,恰是瓦解旧有反对势力的利器,更是推动经济治国的重要力量。”

  李骜闻言微微颔首,这本就是他的目的。

  姚广孝见状笑着提醒道:“但是问题就在于水泥厂并不足够吸引人。水泥虽为基建与沙场利器,大规模生产后亦多用于官办工程与边疆防务,寻常百姓短时间内无从使用,如此一来,买家便只剩朝廷一方。”

  “这意味着水泥厂的收益完全系于朝廷订单,既缺民间自发的需求支撑,又难有超额利润空间——商人们逐利而行,若生意只能依附官家、利润上限清晰可见,自然难有投入的热情。”

  “水泥厂不能赚钱,或者说赚大钱,如何能够吸引士绅商贾呢?士绅商贾都是贪婪成性,眼里只盯着厚利,再加上侯爷又限定了份额,一成之利本就有限,若厂子盈利微薄,他们又岂会看中这么一点点的利益?”

  “毕竟对他们而言,与其把银钱投进依赖朝廷订单的水泥厂,不如去做盐引、绸缎这些周转快、利润厚的生意——这才是招商引资的真正阻碍。”

  李骜听后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点他先前还真忽略了。

  水泥厂真正赚钱的地方,在于长久利润——待驿道铺遍全国、港口连通四海,百姓见惯了水泥房屋的坚固、水泥路面的平整,自然会产生需求。

  可眼下这东西大多数百姓见都没有见过,更别提什么花钱购买了。

  没有民间市场的支撑,仅靠朝廷订单,既难让士绅商贾看到暴利的可能,也无法让利益链条真正活起来——这才是招商引资的核心梗阻。

  不愧是你啊姚广孝!

  李骜赞赏地看了姚广孝一眼,随后笑着追问道:“那如你所说,这难题该如何解决呢?”

  姚广孝眼中闪烁着精光,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唯有增加筹码,吸引士绅商贾,让他们为了利益而疯狂!”

  “单靠水泥厂的微薄利润不足为恃,须得将其与更丰厚的收益捆绑,让水泥生意成为通往更大利益的敲门砖。”

  “如此一来,士绅商贾看到的便不只是水泥厂的一成红利,更是背后潜藏的垄断性商机,自然会趋之若鹜,甘愿为这筹码赌上身家。”

  道衍此计与李骜的想法不谋而合,说到底就是水泥厂利润不高难以吸引人。

  既然如此,那加大筹码便是!

  一想到这儿,李骜就有了主意,立刻动身准备入宫面圣。

  “和尚,你通知这些家伙,暂时先别忙着招商引资。”

  撂下这句话后,李骜就直接跑没影了。

  姚广孝看着他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

  跟着这位昭武侯,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乾清宫,御书房。

  老朱看着面前的李骜,觉得有些头疼。

  “你的意思是,水泥厂利润不够,所以要换一个工厂试点?”

  “没错。”李骜讪笑道,“这利润太低,压根就吸引不了士绅商贾嘛,到时候招商引资只会沦为空谈。”

  “士绅商贾惯于追逐十倍百倍的回报,若水泥厂只能靠着朝廷订单赚些薄利,即便让渡一成份额,也难入其眼。”

  “届时无人入股,既筹不到周转银钱,又结不成利益同盟,实业局单打独斗,面对守旧势力的反扑只会孤掌难鸣,开海解禁与经济治国的蓝图更无从谈起。”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可问题是换成什么厂赚钱呢?

  老朱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脑海中闪过一道道念头。

  丝绸布匹、瓷器茶叶?

  这些都是暴利行业,可老朱断不敢交给李骜的实业局。

  正因为利厚,这些行当早被层层势力垄断——达官显贵握着货源,皇亲国戚占着销路,士绅缙绅盘剥流通环节,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

  实业局本就非议缠身,若此刻插进这些领域,无异于直接与满朝权贵、天下士绅为敌。

  他们定会借着“与民争利”的由头群起而攻,奏章能堆满御案,流言能搅乱天下,届时别说推动新政,恐怕连实业局自身都难保全。

  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李骜自己捣鼓出来的雪盐,这些年销量一直不错,毕竟食盐暴利嘛!

  但问题在于,盐税是国朝赋税的根基,关乎国库充盈与边疆军需,绝不可能轻易交予实业局经手。

  一旦出了什么闪失,无论是产量骤降导致盐价飞涨,还是私盐泛滥冲击官盐产量,都会动摇国本——这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老朱断不会放手让任何人冒险,哪怕是李骜也不行。

  “骜儿,你说你想要什么吧!”

  老朱索性直接摊牌了,“除了丝绸、布匹、瓷器、茶叶、盐铁等行业外,你想进军哪个产业?”

  李骜:“???”

  卧槽?

  你这都堵死完了?

  还好意思问我想要什么?

  当然,李骜胃口也没那么大,毕竟现在实业局初设,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政绩,就算他敢要老朱也肯定不敢给啊!

  “舅爷,咱们将水泥厂换成雪糖厂!”

  此话一出,老朱顿时就来了兴趣。

  “雪糖?这又是你捣鼓出来的好东西?”

  李骜笑着点了点头。

  “糖这东西,一向金贵,哪怕到了咱大明,也是价值不菲,属于看得到的利润。”

  “往前数,汉唐时甘蔗初入中原,熬糖之法尚未精熟,一块糖砖能抵半匹绸缎;两宋年间虽有进步,砂糖仍属珍稀,寻常百姓年节也难尝一口,官宦之家待客方敢摆出;便是元朝引入西域制糖术,白糖依旧价同白银,一两糖能换三斗米,非巨富之家不得常备。”

  “正因为其价值本身摆在那里,只要一旦开办厂子的消息放出去,那定会吸引来无数的士绅商贾!糖价金贵,利润丰厚,且民间需求日益增长,既不像水泥那样依赖朝廷订单,又无需与盐铁等垄断行业硬碰硬。”

  “开糖厂便能抢占市场,分润厚利,这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商机,足以让士绅商贾争相入局,哪怕只占一成份额,也远胜其他生意的数倍收益。”

  老朱听后含笑点头,对李骜充满了期待。

  “既然如此,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朝廷这边不用担心,咱定鼎力支持你!”

  李骜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老朱的鼎力支持,实业局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先前诸多顾忌,皆因缺了这层最硬的保障,如今有皇室撑腰,推行新政便少了掣肘——士绅商贾不敢轻慢,地方官员不敢刁难,朝堂弹劾也难撼根本。

  无论是开糖厂、扩水泥,还是推海运,都能借着皇权的威势扫清障碍,让谋划好的蓝图真正落地生根。

继续阅读:第241章 雪糖!姚广孝的提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