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新思路!李骜提出的盛世愿景!
朕闻上古2025-10-03 14:402,235

  李骜还在侃侃而谈。

  老朱与太子标听得心神俱震。

  “农税的免除便不再是空想,甚至朝廷还能拿出更多钱财投入民生与建设:兴修黄河、淮河的防洪堤坝,疏浚运河航道,让农田免受水患、漕运更加畅通;铺设从应天府辐射至各省的驿道,增设驿站,方便官员出行与文书传递,也利于商旅往来;在各州府、县城兴办官学,聘请儒师授课,让寒门子弟也能免费读书识字,掌握礼义之道。”

  “如此一来,百姓不仅能吃饱穿暖,不必再为赋税奔波,还能享受更安稳的生活、更公平的教育机会,真正实现古人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盛世景象,让大明的国威与民生福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走到李骜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与赞许:“好!好一个骜儿!咱没看错你!你这谋划,远比朕想象的深远!为了这个目标,朕全力支持你!”

  身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老朱当然想要缔造出一个真正的盛世。

  他自贫寒中崛起,亲历过元末的战乱与疾苦,深知百姓对安稳生活的渴望,也明白“盛世”二字绝非虚言,而是要落在实实在在的民生与国本之上。

  只是,真正的盛世该如何评判呢?

  在老朱看来,首先得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田地里能长出足够的粮食,家家户户的粮仓都能装满,不必再为饥寒发愁;农户能有自己的土地,不必被地主豪强压榨,交完税还能有余粮留存,这才是“民为邦本”的根基。

  其次,要让天下无战乱、无苛政——边境安稳,不会有外敌入侵,百姓不必流离失所;官吏清廉,不会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冤屈能得到昭雪,律法能公平公正,这才是“治世”的核心。

  再者,还得让国家有实力、有底气——国库充盈,既能应对水旱灾害,也能支撑边境防务,不必再为粮草军饷发愁;水利、驿道等基础设施完备,既能保障农业生产,也能方便商旅往来,让天下物资流通顺畅;甚至百姓能有机会读书识字,知晓礼义,不再是目不识丁的“愚民”,这才是“盛世”该有的气象。

  毕竟,若只是帝王将相锦衣玉食,而百姓依旧困苦,那所谓的“盛世”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空壳,绝非他朱元璋想要缔造的大明盛世。

  但是问题在于,大明如今连年天灾不断,粮食产量始终跟不上需求。

  淮河两岸去年刚遭了洪涝,大片农田被淹,颗粒无收,百姓只能靠朝廷赈灾粮度日;今年开春,陕西、山西又闹起旱灾,地里的庄稼枯死大半,连井水都快干涸,不少农户被迫背井离乡,逃往江南求生。

  更别提山东、河南等地偶尔还会遭遇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刚抽穗的麦子、刚结果的杂粮便被啃得一干二净,一年的辛劳瞬间化为泡影。

  粮食产量上不去,百姓的肚子就填不饱,朝廷的赈灾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库本就因开国初期的战事消耗不少,如今每年都要拨出大量粮食、银两用于救灾,有时甚至要从江南调运储备粮,可依旧赶不上天灾的频率。

  老朱每次看到地方奏报的灾情,都忍不住皱紧眉头,心中满是心累与无奈。

  他自登基以来,便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可人力终究难敌天祸,一场天灾下来,此前的努力往往会付诸东流。

  他也曾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有人提议加大水利建设,有人建议多储粮以备灾,可这些举措都需要时间与财力,眼下却难解燃眉之急。

  有时看着奏疏里“百姓易子而食”、“流民数十万”的字眼,老朱常常彻夜难眠,他既恨天灾无情,又怨自己未能给百姓一个安稳的收成,明明一心想缔造盛世,却偏偏被粮食问题绊住脚步,这种无力感,比当年领兵打仗面对强敌时,更让他感到疲惫。

  直到此刻,李骜却突然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既然粮食产量跟不上去,百姓子民肩上的负担太重,那就直接免除农税,让百姓子民安心耕田种地——不必再为交不起赋税而焦虑,不必再为凑齐田赋而忍痛变卖粮食或家产,他们能将耕种所得尽数留存,既能填满自家粮仓,保障家人温饱,还能有富余的粮食用来换取布匹、农具等生活物资,日子有了盼头,自然会更用心地打理田地。

  要知道,如今不少农户因害怕交不起农税,甚至不敢全力垦荒、不愿投入更多精力改良农具,生怕收成好了反而被官吏多征赋税。

  一旦农税免除,这种顾虑便会彻底打消,农户们会主动开垦荒地、兴修自家田边的小水利,还会互相交流耕种技巧,尽全力提高粮食产量。毕竟收成越多,自己得的越多,谁不乐意呢?

  而且,免除农税还能留住流民——那些因灾荒或赋税逃离家乡的百姓,听闻家乡无需再交农税,只要肯种地就能养活家人,必然会纷纷返乡。

  流民回来了,耕地有人种了,粮食产量自然会慢慢回升,形成“免农税—稳民心—扩耕种—增产量”的良性循环。

  这思路看似冒险,却恰好切中了“百姓因负担重而不愿种、因收成少而更贫困”的死结,比一味靠朝廷赈灾、强逼农户耕种要有效得多。

  太子标也连忙说道:“阿骜,你的想法实在太好了!我也会全力协助你,无论是协调朝中各部,还是安抚地方百姓,咱们都一起想办法,务必让东海贸易顺利开展!”

  得到朱元璋与朱标的全力支持,李骜心中也松了口气,笑道:“有父皇与太子大哥支持,儿臣便有信心了。”

  “接下来,儿臣想先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完善九州、四国的都护府建制,确保资源开采与防务安全;二是命人前往韩国、琉球,商议贸易合作事宜,邀请两国加入东海贸易圈;三是在天津、上海、宁波、泉州等地设立海关,制定关税与商税制度,为贸易开展做好准备。”

  朱元璋点头应允:“准了!朝中之事,朕会帮你协调;地方上,让标儿配合你。你只管放手去做,朕等着看你将这东海贸易,做成大明的‘摇钱树’,做成百姓的‘福泽源’!”

  御书房内,君臣三人的目光交汇,都透着对未来的憧憬。

  一个以大明为核心的东海贸易蓝图,就此展开;一个免除农税、国泰民安的盛世愿景,也在这一刻,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继续阅读:第493章 权柄大增!帝王的制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