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仁川!首鼠两端的高丽朝廷!
朕闻上古2025-09-19 16:002,116

  此刻的仁川港,早已乱成了一团。

  这个后世鼎鼎有名的国际大港,在明初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港,坐落在韩国汉江的入海口,平日里只有几十艘小渔船在此停靠,渔民们靠着捕鱼为生,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船队。

  当有人最先望见海面上那十艘如同“海上巨兽”般的福船时,顿时吓得尖叫起来:“船!好大的船!”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渔港。

  渔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岸边,仰着头望着那越来越近的福船,眼中满是敬畏与惶恐——韩国的渔船最大也不过两丈长,与眼前这些三丈多高的福船相比,简直像孩童的玩具一般,渺小得不值一提。

  “快!快去报官!就说有大明的巨舰来了!”一个年长的渔民反应过来,急忙对着身边的年轻人喊道。

  没过多久,仁川县的县令金恩俊就带着几十个衙役,急匆匆地赶到了港口。

  仁川港距离韩国的陪都汉城仅有四十公里,沿着汉江逆流而上,一日便可抵达,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因此韩国王氏王朝特意在此设立仁川县,专门管辖港口及周边地区。

  金恩俊出身韩国士族,自幼研习儒家经典,不仅会说流利的汉话,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对大明的文化与礼制极为熟悉——在这个时代,大明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都对周边国家有着碾压性的影响力。

  而且韩国早就向大明称臣纳贡,洪武元年大明立国之后,韩国恭愍王听说这个消息后,便与群臣商量遣使于明,大明使臣偰斯来韩国通告大明立国的消息,恭愍王即停用元朝年号,并遣使南京,奉表称臣,由此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

  “那是……大明的福船!”金恩俊刚到岸边,就看到十艘福船已缓缓驶入海湾,船帆上的“明”字大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立刻认出了船型,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连忙对身边的衙役下令,“快!摆好迎接的仪仗,准备香案!上国天使驾临,万万不可怠慢!”

  衙役们不敢耽搁,立刻分头行动,有的去搬香案,有的去准备迎接的旗帜,还有人划着小船,小心翼翼地向福船靠近——按照礼制,他们需先上前询问来意,再充当引水员,引导福船进入港口停靠。

  小船很快靠近“镇海号”,船上的韩国官吏对着甲板上的李景隆躬身行礼,用汉话恭敬地问道:“敢问船上可是大明的上国天使?小臣乃韩国仁川县衙吏,特来接引。”

  李景隆示意将士放下悬梯,让那官吏上船,简单说明了来意。

  官吏不敢多问,连忙回到小船上,引领着十艘福船缓缓驶入仁川港,停靠在专门为大型船只预留的码头边。

  随着“镇海号”的船锚“哗啦”一声沉入海底,李景隆整理了一下衣冠,在俞通渊、徐增寿的陪同下,迈步走下悬梯,踏上了韩国的土地。

  早已等候在岸边的金恩俊见状,立刻带着所有衙役和前来围观的百姓,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双手扶地,用流利的汉话高声说道:“韩国国仁川县县令金恩俊,率全县百姓,恭迎上国使臣!愿大明圣上万寿无疆,愿两国友谊长存!”

  远处的百姓们虽听不懂汉话,却也跟着跪倒在地,不敢有丝毫抬头,整个仁川港口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只剩下海风拂过旗帜的“猎猎”声。

  李景隆看着眼前跪拜的人群,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上前一步,伸手虚扶道:“金大人不必多礼,起身说话吧。本使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增进两国情谊,二是为了开展贸易,无需如此多礼。”

  金恩俊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先前还担心这位大明使臣会摆天朝上国的架子,如今看来,对方倒是颇为亲和。

  说到底,现在的韩国与大明,来往可是不怎么密切啊!

  他连忙起身,恭敬地引着李景隆等人向县城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上使一路辛苦,小臣已在县衙备好薄宴,还请使臣先歇息片刻。待小臣派人禀报汉城,国王陛下定会派大臣前来迎接使臣前往汉城,共商两国事宜。”

  李景隆点头应下,心中却泛起了冷笑。

  他自幼在国公府长大,常听父亲李文忠提及朝堂对藩属国的态度,对韩国近年来的行径更是早有耳闻——洪武七年,韩国发生剧变,恭愍王被权臣杀害,连出使韩国的大明使臣也遭牵连遇害,此事一度让朱元璋震怒,险些断绝与韩国的往来。

  后来新即位的韩国禑王,表面上向大明低头请罪,承诺继续称臣纳贡,暗地里却奉行“两端外交”的伎俩:一边派使者带着贡品来南京,言辞恳切地请求朱元璋册封,以获取大明的认可;一边又偷偷向北元上表,接受北元的封号,甚至在国内沿用北元的年号,试图在大明与北元之间左右逢源,谋取最大利益。

  老朱陛下虽念及两国多年的宗藩情谊,也为了稳定东北边境,在洪武十八年最终松口,正式落实了对禑王的册封,可韩国的“首鼠两端”早已刻进骨子里。

  据水师探报,此前倭寇袭扰大明沿海时,竟有韩国商人暗中向倭寇出售粮食、铁器;大明使臣途经韩国时,也常遭遇故意刁难,贡品运输屡屡被拖延。

  在李景隆看来,这韩国看似恭顺,实则野心不小,不过是借着“藩属”的名头,在大明与北元之间投机取巧,绝非真心臣服。

  此次前来韩国,表面是贸易与探查,实则也是带着朝廷的暗中指令,敲打一下这个“两面三刀”的藩属国,让他们看清大明的实力,不敢再暗中作祟。

  目光扫过四周——仁川港虽小,却也整洁有序,岸边的渔民们虽显淳朴,却也衣着整齐,看来韩国的民生还算安稳。

  李景隆与徐增寿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此次韩国之行,不仅要完成贸易与探查的任务,更要让韩国看到大明水师的实力,为后续开拓东海奠定基础。

  海风依旧吹拂着,阳光洒在“明”字大旗上,也洒在李景隆等人的身上,一场关乎大明与东海诸国关系的出使,就此拉开了序幕。

继续阅读:第450章 贸易!高丽权臣李仁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