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陈词利弊!老朱终松口!
朕闻上古2025-10-15 14:402,413

  见朱元璋眉头紧锁、陷入迟疑,李骜知道必须进一步打消帝王的顾虑,当即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道:“陛下,臣提议成立水师都督府,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大明未来的局势与需求,有三点关键缘由,恳请陛下容臣细说。”

  朱元璋抬了抬眼,示意他继续,御书房内的凝重气氛稍稍缓和了几分。

  李骜沉声说道:“其一,如今蒙古大汗已被生擒,北元残余势力退守漠北,我大明军队在岭北站稳脚跟,短期内北元已无力南下。按此局势推算,未来二三十年内,大明陆军大概率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事!可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总不能让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而海洋之上,情况截然不同——不仅有倭寇、海匪肆虐,随着大明与海外交流增多,甚至可能遭遇来自西方的敌国水师。此前已有商船回报,西域以西的海域,有金发碧眼的船队携带重炮往来,若日后这些势力染指东海、南海,大明必须有强大的水师与之抗衡。如此一来,水师自然会成为将士们建功的新方向,朝廷重视水师建设,是顺应局势的必然选择。”

  这番话直击朱元璋心中对“军权平衡”与“将士安置”的考量,他微微点头,示意李骜接着说。

  “其二,如今济州岛归入大明,东海贸易的规模定会大幅扩张。往来于大明、朝鲜、东瀛的商船,携带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价值连城,若没有水师护航,极易成为倭寇、海匪的目标;同时,部分商人会为逃避关税,铤而走险进行走私,私运盐铁、香料等违禁品,既损害朝廷税利,又可能引发民间物价混乱。无论是护航商船,还是打击走私,都离不开水师将士的全力参与。可以说,东海贸易能否顺利发展,全看水师能否守住航线安全,水师的重要性,已与朝廷财政收入紧密相连。”

  朱元璋手指敲击御案的节奏慢了下来,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御书房角落堆放的贸易税册上——那些装订整齐的册子,记录着近些日子东海贸易的税收明细:第一年突破百万两,其中丝绸、瓷器的出口税占比超六成,茶叶、蔗糖的税收也在稳步增长。

  他清楚记得,早年东海贸易因倭寇袭扰,商船十去九空,不少商人宁愿放弃海外商机,也不愿冒船毁人亡的风险,那时朝廷也在推行海禁国策,更别说什么贸易税收了。

  如今正是靠着水师定期巡航、打击海盗,才让商船敢走东海航线,贸易规模才逐年扩大。

  若未来东海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张,加上济州岛作为中转站,商船数量、货物总量都会翻倍,税收突破千万两都并非不可能;可一旦水师护航不力,倭寇、海匪卷土重来,贸易航线受阻,这笔巨额税收便会瞬间缩水,甚至可能回到从前的窘迫局面。

  想到这里,老朱也得不承认,水师确实是贸易发展的“守护神”——没有水师的保护,再丰厚的贸易利润也只是镜花水月,朝廷想要通过海外贸易充实国库的计划,更无从谈起。

  李骜见状,继续说道:“其三,臣认为,大明的贸易版图不应只局限于东海。南洋诸国林立,物产极为丰富——爪哇盛产胡椒、香料,每年产出的胡椒能满足大明乃至周边国家的需求;苏门答腊有优质的檀香、象牙,是皇室与贵族追捧的珍品;吕宋则有大量的黄金、白银,若能开通贸易,可为大明补充贵金属储备;还有渤泥国的燕窝、真腊国的沉香,皆是价值不菲的特产……这些物产若能通过贸易引入大明,不仅能丰富百姓生活,更能为朝廷带来巨额税收,充实国库。可南洋航线更远、海域更复杂,海盗势力也更猖獗,届时水师的担子只会比现在更重,既要护航远途商船,又要维护大明在南洋的贸易权益,甚至可能需要与挑衅的南洋势力交涉。如此重要的水师,若仍分散在五军都督府之下,必然难以应对这些挑战。”

  这番话将水师的作用与大明未来的发展蓝图紧密结合,朱元璋听后再次陷入深思。

  他不得不承认,李骜说的都是大实话——无论是将士安置、贸易护航,还是南洋拓展,水师的重要性都在与日俱增,成立专门的都督府,似乎确实是“顺势而为”。

  可他心中仍有顾虑:水师都督府权力不小,若任命的人选不当,依旧可能威胁皇权。

  就在这时,李骜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陛下,臣知道您担忧水师都督的人选。臣斗胆举荐一人,定能让陛下放心——信国公汤和!”

  “汤公是陛下的老兄弟,自濠州起兵便追随陛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他早年统领水军征战,熟悉水战战术,后来又主持改良水师火炮,‘火炮汤’的名头在军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汤公性格沉稳,深知陛下对军权的考量,绝不会有任何僭越之心。由他出任水师都督府第一位大都督,既能镇住水师将士,又能让陛下安心,可谓两全其美。”

  “汤和?”朱元璋听到这个名字,眼中的疑虑瞬间消散大半,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与汤和自幼相识,一同经历过生死,对汤和的忠诚与品性再了解不过——汤和不争权、不邀功,去年还主动提出交还兵权,这样的老兄弟,确实是执掌水师的最佳人选。

  他站起身,在御书房内踱了几步,语气缓和地说道:“汤和……倒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他熟悉水师,又忠心可靠,由他执掌水师都督府,朕倒能放心几分。”

  太子标见状,连忙附和道:“父皇,儿臣也认为汤公合适。汤公在军中威望高,又有实战经验,定能将水师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阿骜提出的理由,皆是为了大明长远发展,成立水师都督府,确实是顺应局势之举。”

  朱元璋停下脚步,看向李骜,眼中已无此前的凝重,多了几分认可:“你这小子,倒是想得周全。既为大明谋划,又顾及朕的顾虑。不过,成立水师都督府是大事,涉及军制改动,还需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商议,不能仓促定夺。”

  李骜心中一喜,知道朱元璋已有松口之意,连忙躬身回道:“陛下英明!臣愿意配合兵部与五军都督府,详细阐述水师都督府的职责划分与运作机制,确保此事能稳妥推进。”

  朱元璋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欣慰:“好。济州岛之事你办得好,水师都督府的提议,朕也会认真考量。你一路奔波,先回去歇息吧,后续事宜,朕会再召你商议。”

  “臣遵旨!谢陛下!”李骜躬身行礼,缓缓退出御书房。

  走出宫门时,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长舒一口气——说服朱元璋的关键一步已然迈出,水师都督府的成立,似乎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御书房内,朱元璋正与太子标讨论汤和的任职细节,原本凝重的气氛,早已被对大明水师未来的期许所取代。

继续阅读:第527章 诸将支持!水师都督府成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