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的自白中,凶残的举动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二三十年前的预见已经成真,我们是否能为二三十年后的情形早做打算?
案件折射出的社会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犯罪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前的犯罪者多为扒手,犯罪多发生在人潮如织的地点;如今,不同形式的盗窃和诈骗犯罪频发,还出现了利用计算机或手机开展的新型犯罪,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有人生活的地方,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从微小的暴力到盗窃、抢劫,乃至杀人,各种矛盾都可能演变为犯罪。犯罪手法、类型及频发案件的形式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变化,电信诈骗一类的钓鱼诱骗案和网络诈骗案,恐怕是以前想不到的犯罪类型吧。
近年来,随着科学日益发达,生活更加便捷,犯罪形式的演进速度也在加快,但犯罪预防、教育及应对方式却没能跟上时代节奏。这不禁令我反省,我们只是在不停地亡羊补牢吗?随着犯罪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作案手法日趋精妙,我们如果还遵照过去的方式教育、教化人员,终究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难以通过比较杀人、抢劫、性侵、纵火、拐骗等不同犯罪类型在不同时代发生的频率来诊断这个社会,毕竟这些犯罪行为由来已久,至今依然屡禁不止,唯一的区别可能只是犯罪手法变得更加巧妙。在我看来,总结梳理哪些人会犯这些罪、作案目标是哪种人、犯罪动机为何、呈现出何种犯罪特点,才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诊断。
基于统计结果制定出的政策或许相对合理,但我认为,过分迷信数据也可能导致我们逐渐偏离本质。比如说,近年来,随着监控摄像头等设备的安装日益普遍,抢劫、盗窃一类的犯罪活动发生频率多少有所下降,但随之而来的是案犯为掩人耳目、不被发觉,在作案过程中更加注重隐藏马脚。如果仅凭这一现象就得出结论——科技的发展有效地减少了某些特定犯罪活动,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后果—— 一味埋头构建高精尖环境而忽略其他问题,这无疑埋下了隐患。
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部分人会因情绪受刺激进而犯罪。这不同于盗窃抢劫,不论装备再怎么现代化,仍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发生,且施暴的严重程度与杀害、遗弃的手段也越发残忍。当然,这是站在接触大众媒体的普通人的角度上界定的。在罪犯的自白中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对在大众眼中那些凶残的举动,罪犯往往都有自己的解释。虽然犯罪侧写师的工作无法涵盖一切案件,但我们接触的大部分都是重大刑事案件或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案件及案犯,因此我想通过分析梳理韩国频发的案件类型来试着对韩国社会做诊断。
读到这里的你也许会认为,此章内容与自己无关,但我想,如果二三十年前预见的桩桩件件都已成真,那么我们是否也能从现在开始为二三十年后的情形早做打算?即便当下并不会马上发生在自己身上,可如果是下一代人即将面临的情况,事关我们家人的未来,我们就绝不能认为事不关己。
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末,我还在上初高中,那时大家就在社会课上探讨过社会主要组成元素由大家族向一家三口的小型化家庭过渡时期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到了今天,我们早已不用“大家族”“小家庭”的说法了,但社会的剧变似乎就始于彼时,许多社会现象也已不同于那个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生活的时代。当时也有人担心人性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2006年我刚接到工作调令到2010年期间,很多凶杀案至今尚未侦破。据我所知,这样的案件全国范围内超过200起。刚开始安装监控摄像头时,还曾有过许多指责和担忧的声音,认为此举会牵扯出侵犯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举措也有助于警方判断犯罪现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凶杀案拖成悬案的情况也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凶杀案的数量大幅减少,只能说明案件的侦办效率提高,虽花了更多的时间,但几乎不再存在悬案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近年来频发的重大刑事案件类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