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愤怒的爆发——随机犯罪
(韩)李珍淑 2023-10-07 17:011,319

第三类是随机犯罪。起初,随机犯罪还被定义为“无动机犯罪”或“动机异常犯罪”,近期才统一使用了“随机犯罪”这一说法。此类案犯交代的犯罪动机虽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都有各自的理由,因此使用“无动机”来描述其行为并不贴切。他们多为压抑已久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或在职场、家庭等积压下诸多不满,转而宣泄到了非特定的多数人身上。社会生活日益便利,为适应跃迁的环境,个人也承受了巨大压力,我想此类犯罪就属于无法适应社会节奏的表现之一。

孤独,在字典里的字面含义是“形单影只的苦涩心情或感受”,人类是社会化动物,当无法与他人沟通,被人群隔离时就会感受到这种情绪。这种感受是极其主观的,也许有人会问,生活节奏这么快,吃喝过活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寂寞?但反过来想,如果有人跟不上世间日新月异的变迁速度,自己从这一切中剥离出来,是不是就会感到孤独了呢?

人们不时就能从大众媒体上读到“厌女犯罪”“仇老犯罪”等报道,与其说此类犯罪是真的出于厌弃、仇恨女性或老人,不如说犯案人员在选定作案对象时,专挑了那些一般情况下可以轻松压制或是弱于自己的对象。我们此前在看待这类犯罪活动时,或许视角存在偏差。

同时,这也属于一种转嫁型犯罪,其犯罪动机往往与被害人并无直接联系,单纯是犯案人员把对社会的不满、个人的心理压力或对他人的愤怒发泄到了无关之人身上。其作案对象是非特定的普罗大众,作案方式也五花八门。转嫁型犯罪不由罪犯与被害人间的互动触发,是犯案人员的特殊经历导致无关人员成了受害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犯罪中,也有一部分本就患有精神疾病的案犯。虽不能一概而论将精神疾病引发的犯罪统统归类为随机犯罪,但在工作中,我时常发现许多犯案人员虽并无精神科诊断,但的确疑似存在心理障碍。

随机犯罪的作案形式较为多样,从单纯伤害到纵火、杀人都有。被捕后犯案人员往往对被害人一无所知,也不存在仇怨一类的纠葛。然而这样的犯罪却可能会对被害人造成终生难忘的心理阴影,影响十分恶劣。这类犯罪活动中,有人在地铁、公交车及其他公共场所安装爆炸物,有人持管制刀具出门划伤穿短裙女性的腿,还有人专挑那些没有公德心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作案后又若无其事地回到住处或返回工作单位上班,他们不断重复着这些犯罪活动,直至被捕。

曾有人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点燃了路边的垃圾堆,一开始因走运没有落网,此后逐渐胆大妄为,在堆满了可回收垃圾的地方公然放火。这样做很可能造成重大火情,作案人或是被吓到后主动打火警电话报警,或是旁观他人灭火,从中获得莫名的快感。当然也有与故意杀人相关的犯罪。当这些作案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或压力在街上乱逛时,因为有人看着他,让他感到不悦,或因为别人冲他笑、试图躲闪他,或是大晚上还在外面晃悠……总之,任何理由都可能让他们对无辜之人下手。

也许有人教过你应注意哪些细节才不会被选为作案目标。但我认为,此类犯案人员的对象实则是非特定的大多数人,我们无法彻底躲开他们的雷达网。我顶多提醒大家,如遇上毫无理由就上前挑衅的人,尽量不要与其搭话,要尽快离开现场,不知这能否算作是一个建议。及早逮捕嫌疑人是预防随机犯罪的唯一方法,哪怕第一时间赶往邻近的派出所报警详细描述现场的情况都好,这种意识至关重要。

继续阅读:我的爱就是你的爱——约会暴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犯罪侧写师手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