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四海通
宗介2025-09-09 16:262,449

官员们还在争论不休。

户部尚书说这“镇国将军”耗费钱粮,理应由户部统一调配。兵部侍郎则反唇相讥,说这是国之兵戈,除了兵部,谁还有资格掌管?

争吵声,叫卖声,与远处靶场飘来的硝烟味混在一起,构成了一副荒诞的图景。

张奇没有理会他们。

他转身,看着杨莺和杨燕。

姐妹二人脸上的喜悦还未褪去,眼底闪烁着某种重获新生的光亮。

“大人……”杨莺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张奇打断了她。

“杨莺,”他问得直接,“三年前,你父亲,是杨国公麾下的左哨校尉,杨烈,对吗?”

杨莺脸上的血色,在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

旁边的杨燕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立刻竖起了全身的防备。“大人问这个做什么?”

“回答我。”张奇的语气没有起伏。

杨莺攥紧了衣角,点了点头,艰涩地吐出一个字:“是。”

这个姓氏,在大周朝并不罕见。但一个姓杨,又恰好出现在格物院,恰好对军械制造如此上心的工匠,不多。

“我查过格物院的匠籍,”张奇继续说,“你们姐妹,是在三年前那桩案子之后,由宗人府的文书调入格物院的。很奇怪,不是吗?两个罪臣之女,没有被发配边疆,反而进了京城,进了这个无人问津的衙门。”

杨燕往前站了一步,挡在姐姐身前。“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是奉命行事!”

“我需要知道的,你们一定知道。”张奇无视了她的抗拒,“军粮舞弊案。卷宗上说,杨国公治军不严,致使下属贪墨军粮,倒卖牟利。最后,兵部几名主事和你父亲杨校尉,一同问斩。杨国公被夺爵罢官,圈禁府中。对吗?”

“那是我爹的罪!与国公大人无关!”杨燕激动起来,“国公大人是被冤枉的!”

“哦?”张奇不动声色,“他如何被冤枉?”

“我……”杨燕语塞。她只是出于情感上的维护,却拿不出任何证据。

杨莺拉住了妹妹,她对着张奇,摇了摇头。“大人,陈年旧案,早已盖棺定论。我们……我们不想再提了。”

她的反应,恰好证实了张奇的猜测。

她们不是不想提。

是不敢提。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排开众人,满面春风地走了过来。

“张侍郎,真是年少有为,国之栋梁啊!”来人是兵部右侍郎,胡善。

张奇微微颔首,算是回礼。“胡侍郎谬赞。”

胡善的视线在杨家姐妹身上一扫而过,随即又落回张奇脸上,笑容可掬。“刚才听闻张侍郎向王爷求了个恩典,要查三年前的军粮案?”

“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张奇答得滴水不漏。

“呵呵,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胡善拍了拍张奇的肩膀,手上的力道却不轻,“不过呢,有些案子,之所以成了旧案,就是因为它该过去了。朝廷嘛,讲究的是一个‘稳’字。为了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再把朝堂搅得不得安宁,不值当,你说是吧?”

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提点。

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不加掩饰的威胁。

张奇扯动了一下嘴角。“多谢胡侍郎教诲。不过下官以为,脓疮不挑破,早晚会烂掉整条腿。那才叫真正的不稳。”

胡善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盯着张奇看了几息,那双精明的眼睛里,笑意尽数散去,只剩下冷冰冰的审视。

“‘镇国将军’虽重,可也要有命来放。”胡善收回手,掸了掸自己的官袍,仿佛刚才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张侍郎,你好自为之。”

说完,他转身就走,重新汇入那群狂热的官员之中。

杨莺和杨燕的脸色,已经不止是苍白了,更添了几分死灰。

“大人,您……您不该得罪他的。”杨莺的声音都在发抖,“胡善……他是皇太后母家的人。”

“所以,他怕了。”张奇淡淡道。

他重新看向杨家姐妹。“现在,可以说了吗?”

杨燕的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敢开口。

“我找到的矛盾点,是车船。”张奇决定推她们一把,“兵部卷宗记载,当年押运粮草的五百辆大车,是往北去了雁门关。可工部的调用记录却显示,那批印着‘北征’字样的车,同一时间,出现在了南下的运河码头。”

“一南一北,绝无可能同时发生。所以,一定有一方在说谎。”

张奇看着她们。“说谎的是谁?”

杨莺猛地抬起头,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是兵部!是他们在说谎!”她急促地说道,“我爹临刑前托人带话出来,他说那批粮,根本没有出京!就在京郊大营,被调换了!”

“换成了什么?”

“沙土和石子!”杨燕抢着说,眼圈瞬间就红了,“他们用沙土换走了军粮!我爹发现之后要去禀报国公大人,结果当晚就被抓了!他们……他们还伪造了我爹的认罪画押!”

张奇心里一沉。

“那些被换走的军粮,去哪了?”

“被……被一个叫‘四海通’的商队买走了。”杨莺的声音低如蚊呐,“那商队有通关文牒,可以……可以和北狄人做生意。”

四海通。

张奇的脑中,一道电光闪过。

这个名字,他曾在另一份毫不相干的卷宗里见过。那是宗人府的皇亲国戚产业名录。

“四海通”的东家,是当朝国舅,承恩侯。

皇太后的亲弟弟。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被串成了一条完整而淬毒的链条。

杨国公手握重兵,为人刚正,是军中定海神神。他一定是发现了皇太后外戚一族,不仅仅是贪墨军粮,更是在通敌叛国!

他们将大周将士的口粮,卖给了北狄人,换回了真金白银。

杨国公,成了他们最大的障碍。

所以,他必须倒下。用一个贪腐的罪名,一个“治军不严”的帽子,将他从云端打入尘埃。

而这一切的幕后,那只最大的手,属于谁,已经不言而喻。

皇太后。

这才是这桩旧案,谁也不敢再提起的根本原因。

就连当今陛下,龙椅上的天子,对此恐怕也心知肚明。但他能做什么?一边是自己的生母,一边是盘根错节的外戚势力。他动不了,也不敢动。

所以他只能病着。

恭亲王说,陛下的病,能好一半。

原来是这个意思。

“镇国将军”的出现,给了皇帝一把可以掀翻棋盘的刀。而自己,请求查阅旧案,等于主动请缨,去做那个执刀人。

张奇看着眼前那门青铜巨炮。

官员们已经停止了争吵,工部和兵部的人正围着它,小心翼翼地丈量着尺寸,拓印着上面的铭文,仿佛在瞻仰一尊神祇。

张奇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他们看到的,是军功,是拓土开疆。

而自己看到的,却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在帝国心脏位置引爆的血雨腥风。

“大人……”杨莺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一丝微弱的希冀。

张奇收回视线,看着她和杨燕。

“从今天起,你们要查的,不是格物院的旧档了。”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

“我要你们,把三年来,所有和‘四海通’商队有关的船运、货单、人员记录,全都给我找出来。一张纸,都不许漏。”

继续阅读:第66章 可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开局娶双姝,我乞丐逆袭最强权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