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见的衣服颜色,向来都以偏深色为主。
倒不是她有意要装深沉扮高冷。
实在是因为她太没有女儿家的样子了。
她每日里面,骑术箭术轮番上,飞高踩底说来就来,时不时的还要找人打架……咳,找人切磋一下武艺,经常弄得的浑身身上下不是血就是泥。
女儿家们喜欢穿的那些鲜嫩的颜色,好看是好看,可就是太容易脏了啊,稍微弄上点儿污渍,就跟洁白雪地上面的一个黑脚印子似的,扎眼的很。
她嫌衣服换来换去的麻烦,索性就只穿深色衣服了,至少衣服沾染上血渍和污渍后,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引人注目。
她很少,甚至可以说是从不穿这种一看就很娇娇嫩嫩的颜色。
当然,小时候她穿不穿就不记得了,毕竟她有一个一心想挖掘出她身上温婉端庄潜能的亲娘。
“春竹,我这样做……看起来会不会很奇怪啊?”沈雪见朝身边侧侧,悄声问春竹。
这样的话,她已经问过好几次了,可她还是不放心,扯扯身上崭新鲜艳的衣裙,一遍又一遍地问春竹。
春竹便也一遍又一遍地如实相告:“姑娘身上的这套衣裙,奴婢觉得,比以前您穿过的任何一套衣裙都要好看。”
她家姑娘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尤其是一双眼睛,完美的凤眼,上眼尾处的眼线有些微上挑的弧度,但看起来却一点都不张扬,有种恰到好处的内敛之感。
平时,她家姑娘的服饰都以深色为主,深色服饰带给人的感官,要么沉闷无趣,要么清冷疏离。
而她家姑娘的身上,又天生俱备那种清冷疏离气质。
再将深色服饰一穿,冷上加冷。
姑娘今天穿的这种藕荷色就很好,将身上的那种清冷疏离中和了不少,多了几分女儿家的娇俏感。
所以春竹的夸赞是真心实意的。
沈雪见放心了不少,结果才走没几步,她又控制不住地扭头望向春竹:“春竹……”
“姑娘——”春竹罕见地拖长音调,扶住她的脑袋将她的头板正,“奴婢说了,姑娘不信,那姑娘不如看看四周。”
看看四周?
四周有什么好看的,大街上面又没有镜子。
沈雪见心中狐疑,不过她还是老老实实地环视了遍四周。
今天是冬至,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日。
而且本朝还有冬至这日广挂花灯的习俗。
是以,哪怕现在寒风料峭,冷月如钩,晚间的清水河街, 看起来依旧要比白天还热闹三分。
街道两边的商铺内灯火通明,想趁着今日一番热闹挣些辛苦钱的小摊贩们,不顾严寒,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或挑着扁担,或推着装满商品的独轮小车,满街寻找最佳出摊位置。
就这,还不耽误他们抽空偷看沈雪见。
街上的观光客们更是频频朝她侧目,女子大多羡慕眼红,男子则目露惊艳。
沈雪见耳力好,听见了他们的低声议论。
“这姑娘是哪家的啊,以前怎么从未见过她?莫不是从外地入京投奔亲戚的?”
“这样的绝色,人前露颜一次,就足够令人记忆深刻,一眼万年了。”
“看着有点儿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你见过吗?”
“没有……等等,我好像想起来了,这姑娘跟国公府家的嫡女生得有几分相似……该不会是她吧?”
“瞎说什么呢,沈姑娘偏爱戎装,你什么时候见她穿过这么鲜艳娇嫩的颜色。”
“是啊是啊,沈姑娘不可能穿成这样。”
“那倒也是……”
议论声被更大的嘈杂声掩盖住。
沈雪见莞尔一笑,放心了。
她拉着春竹,直奔清水河畔上游而去。
上游那里有家酒肆,叫扶风楼,是这条街上地理位置最好的。
走进扶风楼后,无需登高,只需临窗而坐推窗望去,便可俯瞰整条清水河街的街景。
谢遇就在那里等她。
这人倒是会挑地方的很。
等他们商讨完事情后,若是不想动,推开窗户就能观赏外面的花灯,若是精力尚有余,那就更好了,从酒楼出去,沿街往下走,一路上全是数不尽的各式花灯。
沈雪见在心中如此盘算着,嘴角不受控制地往上扬起,脚步也在不自觉中又迈大了些许。
然而,等她到了扶风楼,却并未见到谢遇。
扶风楼的座席早在一个月前就被预定一空了,店小二忙的脚打后跟,却还是耐着性子走到柜台后面,将那本登记着客人姓名的本子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肯定地对沈雪见道:
“真是对不住了姑娘,我们这里确实没有您要找的那位客人,要不……您去对面看看?兴许是姑娘听错了。”
沈雪见蹙眉,望向街对面。
与扶风楼隔街相望的是一座三层小红楼,廊沿壁下挂着轻薄的红纱帐,夜风中随风招展,别有意味。
楼里面丝竹声声,时不时还能听到年轻女子的娇嗔声。
这是一家花楼。
男子三妻四妾是常态。
世人对他们来这里寻欢作乱,也都给于了极大的包容心。
有不少文人墨客,还喜欢将各种诗会之类的选在这种地方举行,由楼里最负才名的姑娘亲自研墨,取得是红袖添香之意。
跟扶风楼一样,对面的花楼,也都早早客满。
是以,店小二才会大胆地提醒沈雪见去对面找找看。
小二的本意是好的,并无其他讥讽之意。
奈何他不知道面前的姑娘是闯过鬼门关的人。
上一世,谢遇就是在这座红楼里面,为争一风尘女子,打死了一名寻欢客。
而那名寻欢客,是御史大夫家的儿子。
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其实并非能直接取人性命的长矛短枪,而是文人长在脸上的嘴,以及握在手中的笔。
好好的一个儿子,就这样被人打死了,那名御史大夫怒极恨极,他发动门下的学子,示意朝中和自己交好的同僚,对谢遇进行了一场狂风|暴雨似的讨伐。
那段时间,只要随便走进一家茶楼酒肆, 都能听到“凌王世子争花魁打死寻欢客”的声音。
就连民间的街头小巷,民众们讨论的也是此事。
皇帝想保谢遇都不行。
因为动静闹得太大了,民意难违。
更何况那位御史大夫还是两朝老臣,门下学子遍天下,在朝中经营出的势力又盘根错杂,皇帝纵使有心想偏护谢遇一二, 也不敢对那雪片般落下来的弹劾奏折视而不见。
所有的奏折都在弹劾谢遇。
每个人都说谢遇身为皇室中人,却为了挣抢一名风尘女子,就大开杀戒,简直是皇家人脸上抹黑。
还有人说杀人偿命,天子犯法尚且与民同罪,他谢遇不过就是一个世子而已,就敢这般公然杀人无视本朝律法,难不成他还能大过天子去?他想干什么?是想夺|权篡位吗?
夺|权篡位,就是谋逆。
不管最终能不能定性,一旦跟谋逆这种事情扯上关系,就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皇帝不能不压下自己的那点私心,废掉谢遇的世子封号,当众鞭笞三十以做惩罚。
然而以那位御史大夫为首的一群人却不依不饶,嚷嚷着说这种惩罚太轻了,坚持要让谢遇以命抵命。
为此,那位御史大夫甚至还以额撞柱,血染朝堂。
皇帝头疼不已。
关键时刻,一摞厚厚的卷宗送到了那位御史大夫的书案上面。
强抢民女,辱人发妻,强买强卖,欺横霸世……里面记录的,全是一宗宗罪案。
时间,地点,人物,包括人证,全都有。
卷宗上面的名字虽然用两个方框代替了,并没有署上具体名字。
然而,自己的儿子做过哪些事情,身为父亲,又怎么可能一点儿都不知情?
更何况,常在河边走,总有湿鞋的一天,其中有几件棘手的事件,还是他出面帮儿子解决掉的。
原以为处理的天衣无缝,无迹可查。
结果没想到,这一切,竟然都被人知晓了,还纪录在册!
数字和时间都封精准, 地点和人物也都吻合的无一丝错处,就好像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那双眼睛就在后面静静地看着他。
这双眼睛的主人到底是谁?
天底下怎么会这样可怕的人存在?
老御史想不出背后之人是谁,但是卷宗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他不用动脑子也知道那人到底想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呢?
无非就是告诫他适可而止,否则的话,这些卷宗,下一次就不仅仅是摆在他的书案上,而是摆到皇帝的书案上去。
方框里面也会填补上具体的人名。
御史大夫捧着那摞卷宗,浑身僵硬,冷汗如瀑布雨,再不敢坚持要谢遇以命抵命了。
谢遇被鞭笞的那日,沈雪见就在人群中,已经在大牢中关押了几日的少年,脱去了身上的锦衣华服,只着一身雪白的中衣。
他跪在白玉台上面,脊背挺得笔直。
几日不见,他那双仿似装了星河般的眼眸,不再似往日那般明亮,雾蒙蒙的,好像蒙上了一层纱,遮住了那成璀璨,也遮住了他眼底的情绪。
面颊也比以前清瘦了好几分,跟他的眼睛一样,没有焦点,明明眼中装着无数道人影,可却没有一人真正入他的眼。
他太平静了,仿佛扔下一块巨石进去,也激不起半丝涟漪的死水。
鞭笞用的是那种足有成年男子一个手掌宽的板子。
第一板子打下去的时候,谢遇应该是措不及防,身子往前倾了一下。
人群中的沈雪见也下意识地往前倾了倾身,还无意识地将手伸了出去,似乎想冲过去扶住他。
等她反应过来,再想缩回手去,已经晚了。
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