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阁老作为帝师,自然了解自己的学生,从殷无殇说第一站先去北疆,他心里就已经大致有数了。
皇上这是想先去把穆溪知接上,然后陪他一起去春巡。
说白了就是拿春巡当个幌子,两人一起出去游玩儿几天,若真是春巡,不会连一个主管农桑的朝臣都不带。
但他也明白,以皇上的性子,一旦决定了的事情,是任谁赞同与否都无法改变的,所以后来他才没再说话。
而这一点他早就告诫过自己的儿子方启,这几年方启也一直做得很好,不知今日突然抽的什么风,竟这般执拗的去触皇上的霉头。
而那几个平时看着挺聪明的老狐狸,居然也跟着犯起糊涂来。
在听到李老头说出“北疆贱民”四个字的时候,他便知道李老头这次是完了。
因为此时北疆不光有灾民,还有穆溪知。
或许在别人听来这四个字并无歧义,但落在皇上的耳朵里,便是在针对漫骂穆溪知了。
并非皇上昏庸迁怒,而是当年皇上要封穆溪知为相时,百官们闹得太过。
因为穆溪知云国皇子的身份,当时反对之声非常强烈,有些言官甚至触柱死谏,撞得头破血流。
可皇上非但无所动容,还将那些顽固不化的御史贬官发配,力排众议一意孤行的将穆溪知扶上了相位。
于是有些人便起了借百姓之口传谣的心思,想用民心舆论来逼迫皇上罢了穆溪知的相位。
所以有那么一段时日,朝堂内外到处都能听到明嘲暗讽穆溪知的歪诗歌谣,甚至有一次穆溪知在下朝之后被百姓围住车马堵在当街,当面进行辱骂。
皇上闻之震怒,当即调动了大批暗卫,很快便查出幕后操纵者都是朝中官员。
天子一怒,天下缟素。
那一日午门之外血流成河。
当时因为传谣风波,让所有人看到了皇上的心狠手辣,铁腕无情,几乎将朝堂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一时间人人自危,满朝惶恐。
但传谣风波过后,皇上却很少在朝上发怒,即使有些御史直言不讳,甚至僭越犯上,他都不予计较,但唯独不能针对穆溪知,哪怕沾一点边儿都不行。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朝臣们写奏折时都会再三思量,以免因为口误被皇上迁怒。
后来穆溪知自己争气,为大殷做出了许多旁人所不能及的卓越贡献,在朝中逐渐稳固了相位,百官们对他也是真心敬服交口称赞。
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有人因为穆溪知被皇上迁怒责罚了,有些人便逐渐忘了皇帝那个“杯弓蛇影”的心病。
李老头便是其中的一个倒霉蛋儿。
而导致李老头变成这个“倒霉蛋儿”的人其实是方启,若不是他莫名其妙的跳出来阻止皇上去北疆,就没有后面的这些事。
而皇上虽然看在他的面上没有责罚方启,但让他来判老李头的罚,也已经含了敲打的意思。
心里深深叹了口气,他起身道:“陛下仁心,依老臣之见,便让李阁老致仕还乡,安度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