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丧在即,宫内所有人都十分忙碌。
然而,就在国丧的前一日,夏此安收到了一封信。
这不是普通的信件,而是加了密封的国书,来自梁国。
“魏灵宽?”夏此安看着信封上的漆印低声喃喃道。
裴绍和李镜源坐在下首,等待着信件开封后的结果。
夏此安将信件拆开来,阅览一遍,然后看向下方坐着的两个人。
“他想要把魏氏接回去。”
裴绍和李镜源都是松了一口气。
“既然他要,给他便是。”李镜源道。
裴绍也是这个意思。
夏此安却迟疑了,“她快要临盆,现在走,只怕不好吧。”
妇人生子,都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她的母亲不就是死于生产,所以夏此安对于这件事很是小心。
“那,回信给梁王,待魏氏生产之后,再派人送回?”李镜源问道。
“那孩子呢?”夏此安问。
是啊,魏灵宵可以送回,那孩子呢?孩子毕竟是李盛的骨血,难道要一起送给梁国?可是要想留下孩子,也不是一件易事啊。谁能忍受与自己的孩子分离呢?魏灵宵必然不会答应的。
魏灵宵对李盛情根深种,这个孩子是她和李盛之间唯一的牵绊了,她忍心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大齐吗?她不会的。夏此安很清楚。
如果让她把孩子带走,那么对于大齐来说,也将是一桩麻烦事。说不定这个孩子就将会成为下一个夏此安,谁知道大齐会不会有人像穆逻一般,效忠旧主,费尽心思也要把这个继承人找回来?到时候,又该如何?
虽然说,那会是以后的事了,但是夏此安一点都不想为将来埋下祸患。
裴绍看看他二人也是一筹莫展,提议道:“不如,把当事人叫来,当面解决?”
这……虽然后宫的妃嫔不可以会见前朝的臣子,但是毕竟涉及两国的邦交,还是谨慎些好。
夏此安便差人将魏灵宵带了过来。
魏灵宵因为李盛的突然离世,已经伤心难过不思饮食,消瘦的不成样子,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这个梁国第一美人,终究是命薄福薄。夏此安不禁对她产生了怜悯和同情。
“这是梁王的亲笔信,你先看一看吧。”
魏灵宵伸手接过,缓缓打开,粗略看了一遍,便将信还回去了,声音哑然,“我不回去。”
在座的都是一惊。
夏此安倒是想到会有这个可能,却没想到她如此坚决。
“你莫非还要留在宫里?”她轻声问道。
魏灵宵点点头。
“你尚未受封,此时离开也是情理之中,魏灵宽已经是梁国的王,他可以照拂你,你不回去么?”
魏灵宵再一次摇摇头。
“其实你本不该进宫的……”夏此安也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被提及伤心事,魏灵宵显然又陷入了悲伤的情绪之中,哽咽欲泣。
“你不要太过感伤,腹中胎儿还需要你的照料啊。”夏此安安慰她道。
“凶手,可找到了?”魏灵宵忽然问。
夏此安有些心虚,“尚未。”
“依你的能力和手段,不会这么久了还找不到,你是故意在包庇那人?”
“确实没有线索。”夏此安镇定道,“你去问苍离卫统领,去问廷尉,也是一样的。”
魏灵宵委屈地苦笑一笑,“我看,你们就是有意将这罪名,安在我的头上,是不是?”
“魏灵宵,你这就有些不识抬举了。药在你房中发现,你的人也承认了罪行,如此板上钉钉的事,我都没有怪罪处置你,放你和孩子一条生路,如今你却来反咬一口,这是什么道理?”
“若当真是我做的,那么如今,就不止是处置我一人,怕是齐国的大军已经踏入梁国的边境了吧?你莫要自欺欺人。分明就是你有意包庇!你究竟意欲何为?”
夏此安被问得心中烦躁,“就是我包庇又如何?难不成要我包庇你么?”
“你!”魏灵宵气极。
“殿下,慎言。”裴绍在一旁提醒道。
他不说话还好,他这一说话,倒是点醒了魏灵宵。
魏灵宵笑道:“莫不是你们狼狈为奸,故意除掉他,想要再掌大权?”
“不要血口喷人!”夏此安起身走近她,“魏灵宵,你不要把你的愧疚悔恨当成怒气发泄出来,没有用的。你心里很清楚,如果你不入宫,他就不会被人暗害,说到底,这件事你也有责任。”
魏灵宵哭了起来。
夏此安平生最见不得女人哭,她心软。
“梁王之意,我已然了解。但是现在以你的身体,不能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所以在产后,我们选天气好的日子,护送你南下回国。梁王到时候也会派人接应。”
“我……我不走……不走……”
“魏灵宵,事到如今,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儿女情长,是关乎两国的大事了。梁王他的担心和急切,你应该能理解的,对吧?至于孩子,初生的婴孩脆弱,不如就留在宫里,我自会好好待他。太子也会爱护他的。”
魏灵宵一听要留下孩子,顿时紧张起来,“不!不要!我不会跟他分开的。他是我们唯一的孩子……不……”
夏此安抿抿嘴,看一眼坐着的裴绍和李镜源,又道:“如果你实在不愿意,也可以把孩子带回梁国去,不过,你们可不要借着这个孩子,再生是非。”
魏灵宵捂着隆起的腹部哭得伤心。
如此,就算是说定了。夏此安叫了人来,把魏灵宵带回去安养。
“你实在不该心软。”裴绍道。
夏此安撇嘴,“当时她哭的时候,你们可是一句话都没说,到底是谁心软?”
裴绍也闭了嘴。
本来这背离人伦的事,就已经让人心里感伤了,魏灵宵一副凄惨的模样哭哭啼啼,他们还真是一句重话也说不出口了。
“护送的事,要交给谁来做?”李镜源问。
夏此安看看李镜源,心里也想着这个问题。
此事当然是李镜源去最合适不过了,他的能力出众,就算到了南方边境,临时出现了任何问题,他都可以应付。而且李镜源在南方多次征战,熟悉南方的环境。可是,护送魏灵宵,需要出动大齐的大将军吗?
大齐国内的人们会怎么看这件事呢?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而梁国的人又会怎么看?大齐派遣国内的大将军来到边境,梁国会无动于衷吗?魏灵宽不会惊慌吗?如果因为这样的误会而引发战事,岂不是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
“你去不合适。”夏此安道,“你手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李镜源想了想,道:“我帐下之人勇猛有余,思虑欠缺,不过,护卫军中,有一人倒是合适。”
夏此安正想要问是谁,就听裴绍道,“常骐?”
李镜源点点头。
夏此安仔细一想,常骐倒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不至于失了大齐的礼数,加上此人经历了几场战役,都表现很好。最最重要的一点,他是李盛最要好的朋友。
当初李盛准备逃婚私奔,那么重要的事,李盛只告诉了他一人。作为李盛的知己好友,在李盛死后保护他的妻儿,也算是合乎情理了。
“好,那就,由常小将军护送。待魏灵宵生产满月后,便启程。”
……
国丧大礼如期举行,这一次,并未有任何差错,一切顺利。
接下来,便是要筹备太子的登基大典了。
对于太子登基一事,朝中宗亲之中,还是有异议的。不过夏此安和裴绍力排众议,坚持要年幼的太子继位。
这期间,夏此安曾问过裴绍,“你不会后悔吗?”
明明知道李雪疾是前朝程氏的血脉,仍然要辅佐他继位,万一以后有变,他会不会后悔?
“不后悔。”裴绍很是坚定。
裴绍有他的看法。大齐统一不到百年,但前朝若真的想要复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与其忌惮一个所谓的血统姓氏,倒不如放下成见。
李雪疾,他终究是姓李的。
对于天下人来说,这仍就是李家的王朝。李雪疾比较李镜源和李谭毅,更加名正言顺,这便足够了。
一月后,少帝的登基大典到了。
短短一年时间,大齐已经更换了两位帝王。
这一次的少帝,更是让人们心中虚空。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究竟能不能担当大任呢?
还有的人,已经在思考,张皇后成为了太后,是否意味着张家的势力更加壮大?李家的江山,是不是很快就要改姓了?
就在李雪疾登基这一日,魏灵宵在后宫产下一女。取了先前李盛所拟的名字,李罗期。
知道魏灵宵所生是女儿之后,夏此安和裴绍等人都稍稍安心一些。毕竟,一个公主,不会威胁到皇位。日后成长起来,也很难再起祸乱。
夏此安派了不少的守卫保护魏灵宵母女,更加安排了御医等日日为她请脉养身。
眼看着魏灵宵她归国在即,夏此安可不想出一丁点意外。
少帝年幼无法理政,所以内府还是承担着大部分的政务。夏此安偶尔也会去议事。
时间流转,魏灵宵启程之日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