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一连日的赤阳高照,燥热的天气下,淋漓了一场滂沱大雨。
扑面而来的空气清晰,白亮的天,照着清亮的绿叶。
总那样栩栩生辉。
然而一声清亮的声音总打破了一场寂静。
“娘娘不好了!”
“何事惊慌?”
“顾,顾将军……”
“怎么了?”
“前方探子来报,顾将军被围困了。”
“什么?”曦玥听说消息,便往前走。
“消息且拦着,不要让公主知道。”
“是!”
“随本宫去前朝看看。”
“娘娘,此刻陛下应该已经下朝了。”
“那便随我去上书房。”
“是!”
此消息也令朝堂上的众人大为一惊。
探子来报的时候,陛下还在朝堂。
“禀陛下!顾将军被敌军围困,秦关不出十日,必要失守!”
底下一片哗然。
“禀陛下!老臣建议和亲,保一时和平。
臣等附议。”只见一排红袍文臣这样说。
“陛下!臣等建议南迁!调兵持久作战,留的青山在,总还是能守住北辰的。”
因为秦关这个要塞,自古以来愁煞多少帝王,着实应该要迁都。
但……这时候,大概是不行的。
有大臣就要说了。
“南迁!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何况南方的都城尚未建好,你让陛下居在何处?”
“那和亲就好了吗!想我北辰泱泱大国,何须要给这弹丸之地,让步!”
“陛下!”两方已经这样争执了半个时辰了,久久僵持不下,齐声唤道。
“够了!”
“朕养你们有何用?北辰要你们又何用?主张南迁的,朕明日一早便要一个方案!说和亲的!陈列和亲的理由!西凉同意和亲的理由,为何会同意和亲,和亲之后又会不会出尔反尔再次出兵。
明早交不出,你们都不必上朝了!”
“是!”他们这会儿倒是没了刚刚辩论的精气神了。
“退朝!”
心烦意乱的走到上书房门前,恰好就遇见了曦玥。
“进去吧!”
天光阴沉,屋内有些潮气。
“你也听说了?”席容语气沉沉,坐在了椅子上。
“嗯!”
“可有办法?”
席容低着头。
“朕不知前线的具体情形,更不知此次西凉究竟有多少军队。顾凉有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近乎西凉国内子民之数。
若是败了,朕也无话可说。”
席容也实在是不明白,怎么这一桩事,弄的如此头疼。
不是没有打过仗,怎么能臣服于这样的境况呢?
席容朝站在底下的曦玥招了招手。
“曦玥……你说,若是朕御驾亲征呢?”
曦玥将手放在他手心,顿时呼吸一紧。
“你的身子还担的起吗?国不可一日无主。”
“所以要你留下来……”
“你若要去我便也要去。”
“胡闹!”
“这岂是胡闹,你并不清楚前线的事情,只需留在后面顾全全局即可。”
“朕是怕,朕再这样留下去……”
“怎么了?”
“一半大臣说南迁,一半大臣说和亲。”
顿时曦玥沉默了,随后又抬眼问他。
“南迁呢?”
“若是容易,朕也不必如此,国库紧张,南方那座宫殿还未建好。耗费财力人力。”
“那陛下不走,北上请兵,保卫北都城便是。”
“偌大的北辰,总该是有法子保住北都城的。”
“好!”
“此事……还请千万……”莫要告知绮瑶。
话还未出口,便见李允德走了进来,轻声说。
“陛下,绮瑶公主来了。”
还未待曦玥说什么。
他便道。
“请进来吧。”
绮瑶一身青色的衣裳走了进来,福了福身子。
“见过陛下。”
着实让曦玥心生惶恐。
“你来所为何事?”
“噢!”
“听说了些风言风语……”
“什么?”曦玥有些担心的问。
“倒是听过流言,一路走来,大多人都说,帝后一直面和心不和的,和平共处了三年,如今终于大爆发了。”
倒是将曦玥逗笑了。
起身朝她走去。
“谣言都是作不得数的,没瞧见我和陛下坐一处吗?”
绮瑶也笑了,盈盈的施了一礼。
“是,是臣妹听信了谣言。”仔细瞧着,她眼底倒是笑出了泪。
曦玥倒是看出来,她似乎是因为不开心。
这些事情,只有前朝知道,大抵是不会传到她耳中的。
八成是因为顾愈。
顾愈的事情,她大概也不知。
曦玥看了看席容,觉得此事总是瞒不住的,该不该对绮瑶说。
席容只瞧着她。
曦玥大概明白了。
只道。
“天色也不早了,我就同绮瑶先回去了。”
“好!”
走出上书房,走至舜华宫前的池塘前,刚要上红桥时,猛的一阵风吹过来。
风大约凉了许多,不知不觉战事大约已有一个月了。
曦玥猛然清醒过来。
“一个月不见顾凉,想必你也大概知道,他去了何处吧?”
“他去了何处?”绮瑶站在她身旁问。
“其实你也没有必要计较此事,是陛下一道圣旨,将他遣去了秦关……”彼时两人走至桥中央,曦玥停了下来瞧着绮瑶。
绮瑶微叹了声气。
“其实我明白,西凉战事闹的人尽皆知的,你当我为何生气,我是生气,他为何,从始至终,什么都不告诉我。”
“他是怕你担心……”绮瑶的眼眶有些红了,难道先帝打着为你的好旗号,做出的错事,还不够多?抑或还不够伤人?”她不解的蹙着眉头,语气俨然有几分质问。
曦玥皱着眉头。
“绮瑶。”
“罢了,我还是回府吧。”
“绮瑶!”
“我知晓,连你也欢喜瞒着我。怕我追去前线吗?”
“不是,到底是怕你担心……”
绮瑶静静往后瞥了一眼,却早已转身。
大概是觉得他们是一样的人。
只留了一个背影。这一切的一切,孰是孰非,谁又说的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