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灵最近锻炼得不错,手劲儿大,徐春丫争不过她,只好坐在一旁帮着挽柴火。
蒜容易糊,油温不能太高,蒜先下锅,蒜末在油锅里翻滚,浓郁的香气猛烈冲出弥漫整个厨房里。
两个小姑娘同时惊呼:“哇,好香啊!”
"等会做好的蒜蓉酱更香,拌面拌菜都好吃。"郁知秋一边搅拌一边说,瞧着差不多了便往锅里加入辣椒和各种调料继续翻炒。
蒜蓉酱刚做好,院里飘满蒜香时刘三河等人回来了,这小子一回来闻着香味就往厨房里冲,要吃郁知秋做的好吃的。
郁知秋指着还没冷的蒜蓉酱:“没做好吃的,做的酱,你中午没吃饱吗?怎么刚到家就找吃的。”
张佩兰跟进厨房笑着接话:“娘,三河的饭量比我的饭量都大,不过他正长身体,饿得快,中午吃那么早,这会饿了也正常。”
“三河,嫂子给你煮碗面吃吧,先垫垫肚子,晚上让你大哥烧猪脚给你吃。”
郁知秋这才注意到周氏手里提着两根猪脚:“佩兰,猪脚是买的还是你爹送的?”
张佩兰勾勾嘴角:“换的,我娘给我送猪脚来,我送了她两碗蒸菜,两条鱼。”
“这交换可不平等,两根猪脚比蒸菜跟鱼值钱,我记得你娘的生辰在六月,回头你给你娘备点好礼,我给出钱。”张家人越大方,郁知秋越不想占他们的便宜。
张佩兰手里有钱,她不会要郁知秋的钱,不过婆婆的态度很让她感动,婆婆对她好,她也要对家里人好,当下撸起袖子就要去做面。
刘三河不太好意思麻烦嫂子,回头去看自家大哥,想让大哥拦着点。
可惜刘二毛送牛回牛棚去了,刘三河没瞧见人。
“大少奶奶,我来,你去歇着。”周氏放好猪脚,忙伸手去拿张佩兰手里的盆。
周氏从早上到现在几乎没怎么休息过,郁知秋不想她太累,执意不让她动手。
“娘,我想用你做的酱拌着面吃。”刘三河盯着锅里的蒜蓉酱,舔舔嘴角,打一进屋就盯上了那香喷喷的辣酱,他娘用油炒制的,肯定好吃。
郁知秋笑着答应:“好,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还有谁要吃面我一块煮。”
张佩兰往郁知秋身边凑了凑:“娘,我想吃。”
外头洗手的刘二毛也说要吃,他在厨房里忙活一中午,这会还真有些饿了。
周氏跟李家两姑娘说不吃,她们还不饿,郁知秋没劝,只是煮的时候多煮了些。
这事她有经验,刚开始觉得不饿,看见别人吃再一闻味道嘴里发馋,最后多少得尝几口。
中午还剩了一点黄瓜跟空心菜没吃完,煮面的时候一块给煮上等会配面吃。
除了郁知秋母女还有徐春丫,其他人都端了一碗面吃,她们三人中午吃得太饱,这会实在是吃不下。
两个姑娘不吃面,也就没继续待在厨房,其他几个吃面的都挤在厨房吃。
刘三河爱吃重口味,面里搁一勺酱还觉得不够,自己动手又舀了一勺淋在面上,蒜蓉酱红黄相间,香气扑鼻。
碗端得近,那股香味扑面而来,刘三河连面条都没拌匀就急着拿筷子夹了点酱尝味,辣椒和蒜的滋味混合在一起,辣而不燥,这一口滋味可把他高兴坏了,低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厨房里仍飘着辣椒的香气,一屋子吃面的人,或坐凳子上或蹲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
大家吃面的时候,郁知秋把熬制好的蒜蓉酱装进陶罐里,还给徐春丫装了些,让她带回家去,要是往后她爹再做水煮菜,就弄些酱出来配着吃。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杨家大媳妇弟弟家娶儿媳妇的头一天。
自己独自掌勺做酒席,刘二毛心里有些紧张,想先去客人家里瞧瞧锅灶食材,不过过眼他不放心。
郁知秋支持他的决定,让他今明两天只管负责酒席上的事,铺子里她去盯着,不让刘二毛担心家里的事。
杨家大媳妇的娘家姓许,她娘家挨着小河村,从临水村到镇上的半道过去最近,刘二毛把郁知秋等人送去铺子里,又在厨房做了会事,才跟张佩兰一起去许家。
他俩没去过许家,不知道许家住哪里,进了村就跟人打听,报的是杨家大媳妇的名字。
村里人见他俩是陌生面孔,以为是来许家吃席的,热情地给带了路。
夫妻俩到时,杨氏的兄弟正在门口贴红纸,瞧见刘二毛夫妻,有一瞬惊讶:“刘大厨怎么来了?是有啥事吗?”
他脸上堆满笑迎上前,身后几个本家的年轻人好奇地看过来,这些年轻人都是来帮忙做事的。
刘二毛跳下马车,再把张佩兰牵下来,笑着道:“叔,我来看看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若是要搭锅灶我能搭把手。”
刘二毛怕锅灶不合适影响明日做菜,这才想过来瞧瞧。
做得好,自然最好,若是不合适,现在发现还有时间调整,等到明天才觉得有问题,想改都没时间改。
许家的男人还有些没明白,不就是搭个锅灶吗,谁不会啊,还用厨子自己动手?厨子的手不是做菜的吗?怎么还要活泥巴搭灶啊。
灶上的活男人不明白,常在厨房做饭的妇人却是明白的,许家老太太暗自点头,她就知道她闺女心里想着娘家,不靠谱的人她闺女不会特意叫女婿回来一趟。
老太太扒拉开儿孙,自己上前拉着刘二毛跟张佩兰往厨房走,和善道:“来,我带你们去瞧瞧。”
刘二毛点点头,笑着跟许老太道谢,张佩兰顺势跟老太太说起话来,那吉祥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冒,听得许家老太太眉开眼笑。
许家有三个儿子,目前还没分家,家里人多厨房里修得比一般人家的厨房大,屋里的地面跟灶台擦得干干净净,能看出这家的人很爱干净。
刘二毛伸手摸摸锅沿,拿起锅铲试了试,觉得还不错,满意地点点头。
院子里也搭了两口锅灶,刘二毛帮着调整了一番,确保明天用起来没有问题后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