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婴去了户部。
她病了一场的消息,就连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自然瞒不过这些同僚。
她一到户部,整个户部的同侪几乎都围上来了。
平日里相熟的,不相熟的,甚至平常连话都没说过两句的,这会儿都迎上来热情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这阵仗属实是不小,姜婴不是个爱众星捧月的,也不喜欢这些虚的,随口赴宴两句,礼节到了也便罢了。
户部众人也看出姜婴不太愿意搭理他们,来巴结又讨了个没趣,便又退回去了。
姜婴回到自己的小屋。
之前陆丰川为了排挤她,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个单人的办公间,如今倒是方便她了。
小是小了点,但胜在安静,她很满意。
刚坐下没多长时间,房门就被敲响,“郡主。”
是陆丰川的声音。
姜婴起身开门,侧身将陆丰川让进来。
陆丰川怀里抱着一摞账本,身后的小厮怀里也抱着一摞账本。
主仆二人将怀里的账本“砰,砰”撂在姜婴的桌子上,“这些账册,是近几个月的开销账册,劳烦郡主核对。”
“分内之事。”姜婴看了眼那厚厚两摞账本,“近几个月?”
“三个月。”陆丰川说。
姜婴“嗯”了一声,“三日。”
陆丰川素来知晓姜婴算账快,但这么多账本,她说三日,陆丰川还是有些惊的。
“也不必着急,其中有些关节,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理清,还请郡主细细查看。”
姜婴的眼神从账册上挪到陆丰川的脸上。
陆丰川脸上依旧挂着笑意,只是多了点让人看不懂的意味。
姜婴又看了眼账本,又看了眼陆丰川。
心下明了,这账本定然是有问题的。
只怕问题还不小。
陆丰川不敢动,便将这问题推到她这里来了。
“陆大人放心。”姜婴的手指轻轻划过最上边一本账册的封面,“本宫定会仔细核对。”
“如此,”陆丰川心知,姜婴是看出他的意图了,他唇角依旧挂着温润的笑,“臣便放心了。”
柯朗从外边蹦跶进来时,姜婴正一手攥着笔,另一只手扒拉算盘。
账本一页一页被翻开。
“嘶——”姜婴面露不解。
陆丰川既然把账本给她送来,还把这本放在最上边,这本一定是有问题的。
可是,姜婴从头到尾算了一遍,一文钱的差错都没有。
她又翻开一本账,算盘珠子都快扒拉冒烟了,可还是一文钱的差错都没有。
她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时,柯朗推门进来,见到姜婴的一瞬间,眼睛都亮了,“郡主,你好啦!”
这是真正的欢喜,和刚才那群人将她拦在院子里寒暄全然不同的态度。
即便姜婴心中正因为账本的事情烦闷,对上柯朗那张真诚的脸,也还是回以微笑。
柯朗是个伶俐的,还记着刚才进门时姜婴脸上的愁苦,“郡主因何事烦忧?”
姜婴将刚才陆丰川的交代给柯朗说了。
柯朗迟疑了一会儿,既然账没问题,他想问会不会是姜婴会错意了。
但想了想,若真是姜婴会错意,这些只是寻常账本,又何必让陆丰川这个户部尚书亲自来送呢?
“小人和郡主一起算。”他本来就是陆丰川安排给姜婴的小吏,给姜婴跑腿做使唤的。
之前姜婴要算账的时候,他也帮着一起。
“是这个意思。”姜婴分了几本账册递给柯朗。
柯朗在姜婴旁边的桌案上坐下,摆开架势,左手翻开账册,右手拿过算盘。
但看到账本上的数目的一瞬间,拨弄算盘的手猛地顿住,悬而未落。
“有什么问题吗?”姜婴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柯朗的异常,转头看过去。
柯朗抬起头看向姜婴,脸色有些白,额头上沁出汗水来。
“怎么了?”柯朗眼中的惊恐做不得假,姜婴几乎是一瞬间就意识到,“账本果然有问题?”
柯朗吞咽了一下口水,“郡主,此事事关重大,郡主还是……”
他终于知道陆丰川为什么把这事儿交给郡主来办了。
如今整个大景谁不知道他们家郡主是出了名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发现这么大的事,郡主不可能不彻查到底。
可若只是账本上的细微差错也变罢了,大不了查办一两个人。
那些高官还能推小官出来抵罪。
可眼下这个账本,若是彻查,只怕郡主扛不住啊。
姜婴知晓柯朗是个七窍玲珑心的,定是想到了什么,才会吓成这样。
她没说自己一定会彻查到底,只道:“你先与我说说,我看看这事儿有多大。”
柯朗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账本的问题,不是出在数目上,而是价格上。”
“价格?”姜婴一点就通,“你是说,这些商品的价格不对?”
账本上,是各部在民间采买的账本。
各部的官员,小吏都是要吃饭的。
还有朝廷给官员发的俸禄,也不只是银子,还有布匹,粮食,炭,甚至棉花,花椒这些东西。
东西是从哪儿来呢?
一部分是从税收,另一部分,就是从民间采买。
这账本上记录的就是这些采买。
柯朗指着账本上的鸡蛋,“一个鸡蛋,集市上卖两文。”
账本上赫然记着四文。
柯朗又指着下方的米,“斗米十文,糙米七文,小人昨日刚买的。”
账本是上个月的账本,粮行的价格或许有些出入,但绝对没到翻倍的地步。
账本上,斗米二十文,糙米十四文。
和市价翻了一番。
姜婴终于明白账本的问题所在了。
问题并不在账上,而是这账本本身,就处处都是问题。
姜婴又让柯朗仔细查看一遍,最后柯朗白着脸,“几乎每样都系的价格,都翻了一番。”
姜婴倒吸一口凉气。
每样,都翻了一番,这翻出来的一番,到哪儿了,进了谁的口袋?
下值后,姜婴一刻都没耽搁,赶往集市。
挨家店铺询问,一件件货物比对,逐一记录。
到最后,她手中的炭笔写在册子上的字迹都变得歪歪扭扭。
姜婴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回到国公府的,只觉得遍体生寒。
这些人,实在是胆大包天!
翻了一番啊!
他们几乎吞了半个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