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二十年前的洪水与信
万年山的永田2025-09-25 09:002,528

齐砚秋把车停在档案馆后巷,没熄火,风衣袖口那块墨迹蹭到了方向盘。她低头看了眼手机,林小满刚回:**“文物调研备案仍在有效期内,权限未注销。”** 她拔出钥匙,顺手从副驾座上拎起那个印着“扶贫攻坚”的帆布包——这是林小满昨晚悄悄塞给她的,里面除了U盘,还有半枚齿轮状金属片,边缘刻着“YH-097-A”。

她推门进馆时,值班员正打着哈欠翻登记簿。她递上工牌和申请单,语气平常:“调2003年《江州日报》合订本,七月中旬,抗洪专题。”

值班员抬头看了她一眼:“非在职人员不能查灾情原始档案。”

“我是来做文物关联性比对的。”她指了指申请单上的项目编号,“青溪镇小学地下挖出的金属桶编号YH-097,初步判断与当年防汛物资批次有关。”

值班员犹豫片刻,拨了个内线电话。十分钟后,她拿到了一本泛黄的合订本,被安排在三楼东侧阅览室。

书页一翻开,霉味混着油墨味扑面而来。她翻到“7·18特大洪水纪实”专题,指尖停在一张照片上:泥水漫堤,数名浑身湿透的“受灾群众”站在塌方处,由穿救生衣的救援人员搀扶撤离。画面右下角标注:“下午四点十七分,西港段决口,群众安全转移。”

她盯着那几张模糊的脸,忽然脑中响起一句:

**“照片里被救的‘群众’,是如今五家企业的法人。”**

她没眨眼,迅速用手机拍下照片,连上加密热点,把图传给林小满,附言:“比对近五年参与市政投标的企业法人公开影像。”

等待回复的间隙,她又翻了几页报道。文中写道:“经专家现场评估,堤基结构完整,属超标准洪水引发局部溃堤”,落款是时任区水利局副局长赵德明。

手机震动。林小满回了五张比对图,附一行字:“三人身份确认,另两人公司已注销,但股东链追溯至‘宏远建设’关联壳群。”

她盯着那几张脸——其中一个咧嘴笑着的男人,现在是通达基建的实际控制人;另一个低头抹脸的,正是陈建明妻弟名下的建材公司法人。

她合上书,把复印件塞进帆布包,起身离开。

十五分钟后,她站在防汛指挥部大厅门口。荣誉墙上,挂着同一张照片,只是画面经过裁剪,焦点移到了三位穿制服的领导身上,标题写着:“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成功脱险”。

她径直走向接待台,把打印的照片放在桌上:“我要看这张影像的原始归档文件。”

工作人员扫了一眼,摇头:“系统升级,暂时无法调取。”

“那就打开监控回放。”她说,“你们肯定录过采访过程。”

“这个……得审批。”

话音未落,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赵德明端着保温杯走来,金丝眼镜反着光。他看了看桌上的照片,笑了笑:“小齐啊,怎么跑这儿来了?”

“查点老资料。”她没看他,“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下午四点十七分,太阳在西南方向,投影应偏东北。可画里救援绳索的影子,却是西北向的。”

赵德明喝了口茶:“宣传需要嘛,后期调整一下光线角度,很正常。”

“调整人脸也算正常?”她抬手指向墙上的荣誉照,“原来的‘群众’,现在全成了拿工程合同的老板。你把他们换下去,把领导P上来,是为了激励后来者,还是掩盖当年谁该为堤坝垮塌负责?”

赵德明放下杯子,慢条斯理地拧紧杯盖:“历史是用来总结经验的,不是用来翻旧账的。”

“那混凝土里的海砂呢?”她猛地从包里抽出那只带血的安全帽,重重拍在台面上,“昨天在青溪小学操场底下,我挖出了和二十年前西港堤坝同一批次的海砂。检测报告在这儿,成分一致,防腐涂层代码一致,连掺杂比例都一样!”

她声音拔高:“当年你们用劣质料省成本,现在把这些毒埋在学校下面,是打算让下一代接着还债吗?”

大厅里静了下来。几个工作人员停下手中的活,偷偷往这边看。

赵德明脸色没变,手指轻轻敲着杯壁:“安全帽是你从工地拿回来的?程序合规吗?样本有没有被污染?”

“你要不要也做个亲子鉴定?”她冷笑,“看看你当年批的那份《防洪工程材料验收单》,是不是你亲生的?”

“小齐。”他语气忽然温和,“你父亲教历史,应该告诉你,有些事,过了二十年,就不再是真相,而是定论。”

“可数据不会老。”她从包里抽出一张纸,“2003年七月十八日下午四点十七分,风速三级,水流冲击方向西北。你墙上这张‘领导冲锋’照,绳索影子却往东南偏——这不叫美化,这叫伪造。”

赵德明终于抬眼,目光沉了下去。

她不退,继续道:“当年被‘救’的五个人,现在控制着七个投标单位。你们一边说‘公平竞标’,一边把合同喂给二十年前就勾结好的利益链。青溪小学地下的废料桶,编号YH-097,和当年海砂运输单的批次码对得上。这不是巧合,是轮回。”

她顿了顿,掏出手机,点开一段视频——是江彻昨晚发来的检测报告截图。

“放射性同位素浓度超标十二倍。如果小学生每天在操场上跑操,十年后骨髓病变概率提升百分之六十三。你告诉我,这是教育工程,还是慢性投毒?”

赵德明没说话,只是慢慢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

她盯着他:“你当年签字验收时,知道里面掺的是海砂吗?”

“我知道。”他忽然开口,声音低,“但我更知道,如果不签,钱茂才女婿的公司会倒,王世昌的政绩会烂尾,整个区的财政会断流。”

“所以你就让堤坝断了?”

“我们做了权衡。”

“拿人命做筹码?”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冷下来:“你现在手里有照片、有帽子、有报告。那你打算怎么办?贴满大街?还是再往邮筒里塞一次?”

“我已经发了。”她说,“省纪委、市监委、国家环保督察组,三份同步。定时发送,两小时后生效。”

赵德明嘴角动了动,竟笑了:“你就不怕,他们先把你‘保护’起来?”

她没答,只从帆布包里取出三支笔,依次插进风衣口袋。红色那支朝上。

“你当年能篡改一张照片,今天就能拦下十个举报件。但你拦不住所有人的记忆。”她走到荣誉墙前,指尖抚过照片边缘,“这些脸可以被换掉,但泥水里的脚印不会骗人。海砂不会骗人。辐射值不会骗人。”

“而我——”她回头看他,“也不会闭嘴。”

赵德明站着没动,保温杯搁在台面,水汽缓缓上升。

她转身走向档案室门口,脚步没停。

“我会把2003年的每一份验收单、每一笔拨款记录、每一张现场照片,全都翻出来。你换掉的不止是脸,是整整一代人的信任。”

“而现在——”她拉开门,“轮到我来修图了。”

她走出去,没关门。风从走廊穿堂而过,吹动她袖口的墨迹,像一道洗不掉的批注。

大厅里,赵德明仍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盖。

墙上照片的玻璃反着光,照出她离去的背影,也照出他微微颤抖的眼角。

她站在档案室门口,没走。

右手伸进风衣内袋,摸出那枚YH-097-A金属片,轻轻放在复印机托盘上。

机器启动,红灯亮起。

继续阅读:第57章 保险柜的生日密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