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听证会硝烟·数据的子弹
万年山的永田2025-10-16 08:491,999

齐砚秋的指尖还残留着控制室金属门框的凉意。她站在听证会主发言席前,风衣左袖口那块墨迹被晨光映出深浅不一的斑痕,像一张未解密的拓片。U盘插在投影仪接口里,微微发烫,如同昨夜隧道深处混凝土断裂的声音,仍在她的掌心震颤。

主持人刚念完“事故原因尚待第三方机构评估”,话音未落,她按下遥控器。主屏幕瞬间切换,二十组动态数据模型依次展开,客流预测、财政补贴、股权穿透路径层层递进,最终汇成一条红色曲线——十年后政府将净亏损八十七亿元。

赵德明的手指在保温杯盖上轻轻敲了三下,节奏精准得像在计算倒计时。他还没开口,评审专家席已有三人低头翻文件,一人起身去接不存在的电话。

“这些模型来源是否经过权威认证?”他终于发问,声音平稳,带着惯常的温厚,“小齐同志,重大决策不能靠个人推演。”

齐砚秋没看他,抽出蓝色笔,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我不需要出处。”她点击下一页,大屏幕切至一张股权结构图,某央企子公司股东名单中,王世昌妻弟的名字赫然在列,关联资金流水标注为两千三百万元。“因为你们删掉的所有原始记录,都在我这里。”

全场静了一秒,随即响起纸页翻动的窸窣声。有人开始摘眼镜,有人悄悄合上笔记本。

她将蓝笔尖抵在投影幕布上,正对那个名字:“这位‘实际控制人’,是您女婿的同学——还是您退休后安排的白手套?”

王世昌闭着眼,右手搭在扶手上,食指突然抽动了一下,像是被静电击中。他没睁眼,也没反驳,只是喉结微不可察地滑动一次。

赵德明站起身,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应急追认协议”五个红字。他亲自走下主席台,将文件放在齐砚秋面前的桌上,动作缓慢而庄重,仿佛在交付某种信物。

“项目涉及两百万人出行需求,不能因一时质疑就停滞。”他说,“这是市长办公会初步意见,特许经营权必须尽快落地。”

齐砚秋低头看那份文件,伸手触碰到纸面的刹那,脑中闪过一句无声的话:**“签署时间早于市长批示四十八小时。”**

她冷笑一声,抽出红色笔,在“签署日期”栏用力画了个叉,墨迹洇开,像一道新鲜的伤口。紧接着,她举起手机,播放一段录音——

“先把字签了,后面补流程。”赵德明的声音清晰传来,“陈建明,你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话音落下,赵德明猛地抬手,保温杯脱手坠地,热水泼洒在“特许经营权”文本上。纸面迅速发皱、变黑,水渍蔓延处,红章边缘开始褪色,像是被无形之火灼烧出一个洞。几滴水溅到齐砚秋的鞋面,她没躲,也没低头看。

没人说话。只有水珠从桌沿滴落的声音,一下,又一下。

评审专家席最左侧,一位戴银边眼镜的老教授缓缓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再戴上时,目光直直落在赵德明身上。

王世昌这时睁开了眼。他的视线扫过那张被水泡烂的文件,又移向齐砚秋手中的手机,嘴唇极轻微地抿了一下,像是在咀嚼某个难以下咽的词。

齐砚秋将手机收回口袋,从内袋取出另一份文件复印件,封面写着《1998年江底隧道沉管施工补充协议》,右下角有一枚模糊的签名章。她没展开,只是轻轻放在已被浸湿的协议旁边,动作轻得像放一枚棋子。

“这份协议从未归档。”她说,“但它授权了三家皮包公司参与核心标段竞标,中标总价五点六亿,实际施工成本不足两亿。差额去哪儿了?”

赵德明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哑:“你手里那些东西……经得起司法鉴定吗?”

“我已经提交给市监委技术科。”她平静回应,“他们正在做哈希值比对。顺便说一句,您办公室那台碎纸机,型号太老,碎出来的纸条能拼回去——林小满拼了整整一夜。”

赵德明的脸色变了。他想说什么,但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只发出一声短促的咳。

王世昌缓缓站起身,动作迟缓却挺直脊背。他没看任何人,径直朝门口走去。经过齐砚秋身边时,脚步顿了半秒,随即继续前行。

会议厅后门关上的瞬间,齐砚秋抽出黑色笔,在记事本上写下三个字:**“已动。”**

这是她记录人情往来的习惯。每一次权力失衡,她都记一笔。

赵德明仍站在原地,秘书快步上前搀扶,他摆了摆手,自己弯腰去捡保温杯。杯子底部裂了缝,残水顺着指缝流下,滴在裤腿上,洇出一片深色。

齐砚秋没再看他们。她走到投影仪前,拔下U盘,握在掌心。屏幕上仍停留着那张亲属关系图,名字被红圈标注,像靶心。

窗外,晨光斜照进来,落在她袖口的墨迹上,泛着暗哑的光泽。她将蓝色笔收回衣袋,三根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频率稳定,每秒两次。

和心跳一样。

评审专家陆续离席,有人低声交谈,有人沉默收拾公文包。那位银边眼镜教授路过时,停下脚步,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齐砚秋站着没动。U盘还在她右手,插头朝上,像一支未收鞘的剑。

她想起昨夜隧道控制室的警报红光,想起江彻手臂渗血的绷带,想起十五厘米裂缝中喷涌的江水。现在,她手里没有枪,没有伤,也没有倒计时。

只有数据。

她把U盘重新插回投影仪,屏幕亮起,自动跳转到最后一页:一张1998年的施工日志扫描件,角落有行铅笔小字——“混凝土配比调整,由Q批准”。

Q是谁,没人问。

她也没答。

她只是抬起手,用拇指抹去屏幕上的一点灰尘,动作轻柔,像在擦拭某件易碎的证物。

继续阅读:第118章 硬盘终章·二十三次的审判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