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降压药疑云·精致的谎言
万年山的永田2025-10-15 09:052,384

齐砚秋的手指从硬盘接口拔出时,主机风扇的嗡鸣刚好停歇。她将黑色外壳塞进风衣内袋,贴着胸口的位置,那里还残留着江彻递来胎压监测器说明书时的体温。走廊感应灯亮了,不是警笛前那种突兀的闪烁,而是稳定的一段光带,从门缝底下爬进来,照在她鞋尖上。

她没等门开。转身拉开技术室百叶窗一条缝,确认外头没人驻足,才推门出去。脚步往东拐,避开中控值班区,直奔电梯。按下地下二层按钮时,拇指在金属面板上多停留了一秒——这个调度室有独立通讯线路,能绕过办公网的监控节点。

车库里灯光惨白,公务车整齐排列。她走到B-07号车旁,拉开车门,启动车载终端。屏幕跳出自检界面,三分钟后接入加密通道。她拨通林小满号码,声音压得极低:“把昨晚码头视频做帧提取,重点看吊机编号和运输单据水印。另外,调周慧兰办公室过去七天的监控备份。”

“可环保局那边……”

“用市发改委协查函名义发。”她打断,“加急,标红‘涉重大工程安全追溯’。”

挂断后,她没立刻离开。手指敲了两下方向盘,频率平稳。脑子里突然浮出一句:**剂量差三倍,掩盖的是会议缺席。**

她皱眉。这话来得没由头,像有人贴着耳根说的。但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要碰过相关文件,真相就会自己冒出来。

医院药房窗口前,护士正核对处方单。齐砚秋递上一张便签,写着“批号739降压药领取记录”。护士抬头看了眼:“这药没走医保系统,是私人送来的。”

“谁送的?”

“说是周局长助理,每周三下午四点准时到。”

齐砚秋掏出平板,调出环保局大楼外监控。时间轴拉到三天前,傍晚六点十二分。周慧兰独自留在办公室,茶水间灯光亮起两次。第一次她端着杯子回来,第二次则空手而出。画面放大,她手中捏着个小药瓶,标签朝掌心。

再比对急救当天随身物品清单,那个瓶子出现在随行包里,红笔圈着“降压药”三个字。

她转到住院部三楼,观察室门外站着两名纪委工作人员。齐砚秋出示证件,轻声问:“初步诊断怎么说?”

“急性高血压引发短暂意识丧失。”男同志答得利索,“血压210/130,心率过速,符合突发症状。”

“服用了什么药物?”

“现场带回的胶囊已送检,成分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常规剂量。”

齐砚秋点头,走进护士站。值班医生正在写病程记录。她递上打印的监控截图:“这是周局长事发前服用的药,来源不明。而系统显示,她本人从未领取过该批次药品。”

医生皱眉接过,翻了下手腕上的医嘱本。“等等……张主任上周也反映过,他那份降压药少了三粒。他说助理拿去统一管理,可能是弄混了。”

“所以,有人把她同事的药,换到了她的杯子里?”齐砚秋声音不高。

医生沉默几秒,起身走向化验报告打印机。纸张吐出,他盯着数据看了许久:“血药浓度是正常治疗值的三点二倍。这不是误服,是超量摄入。”

齐砚秋拿起蓝色笔,在平板边缘写下“蓄意过量”四个字。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督查听证会”。

第二天上午九点,环保督查组将在市政府召开闭门会议,议题正是江底隧道排污合规性审查。而周慧兰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若因“突发疾病”缺席,程序上可申请延期。

她站在病房外玻璃前,看着里面静卧的人。心电监护仪规律作响,呼吸平稳。这不是昏迷,是表演后的余韵。

手机震动。林小满发来消息:“视频分析完成,码头吊机编号与城建科登记设备一致,运输单上有陈建明签字。另,周慧兰近三个月公开讲话中,八次被问及隧道排污问题,七次以‘数据尚在核实’回避。”

齐砚秋回拨过去:“把所有回避记录整理成时间线,标注每次提问后她是否出现身体不适反应。”

“你怀疑她是装的?”

“她不是装病。”齐砚秋看着玻璃上映出的自己,“她是靠吃别人的药,合法地躲进病房。”

刚挂电话,主治医生匆匆走来:“我们重新评估了用药路径。她服用的药瓶标注为同事专用,但实际内容物混合了两种不同厂家的缓释剂型,导致吸收速率异常加快。这种组合不会出现在正规处方里。”

“也就是说,有人故意调配了高风险配方?”

“至少,不是按医嘱服用的结果。”

齐砚秋从风衣内袋取出一个透明密封袋,里面是那瓶被圈红的药。她递给医生:“请保留样本,纪委马上会来取。”

转身时,她看见走廊尽头走出一位穿白大褂的女人,手里拿着病历夹。那是周慧兰的私人医生,上周曾在记者会上宣布“过度劳累致晕厥”。

两人擦肩而过。齐砚秋忽然停下,回头说:“您当时说她是突发高血压,有没有检测过血药浓度?”

女医生脚步微顿:“当时情况紧急,优先处理生命体征。”

“理解。不过现在我们知道,她吃的药,剂量超标三倍。”齐砚秋语气平静,“您觉得,一个人平时按时服药,会突然自己多吞两颗吗?还是说,她根本不知道瓶子里换了东西?”

对方没回答,快步走开。

齐砚秋回到护士站,借来一台内网电脑。登录医疗档案系统,输入周慧兰名字。就诊记录显示,她确有高血压病史,但最近三个月血压控制良好,无须调整用药方案。

她又调出药房交接日志,发现批号739的药品入库时间为昨晚十一点四十七分,配送单签名潦草,像是模仿笔迹。

正准备导出数据,手机响了。林小满的声音带着喘息:“姐,我查到那个助理了!他根本不是环保局编制人员,社保记录显示他在一家叫‘绿源咨询’的公司参保,法人代表是王世昌的妻妹。”

齐砚秋盯着屏幕上的配送单签名,用红色笔圈出末尾那一勾——和王世昌在项目审批表上的习惯收笔完全一致。

她合上平板,走向电梯。按下一层按钮时,脑海里又响起那句无声的话:

**剂量差三倍,掩盖的是会议缺席。**

而缺席的背后,是整条排污监管链条的集体沉默。

电梯门开,她步入大厅。迎面走来两名纪委干部,她递上U盘:“这是周慧兰办公室监控、药瓶来源分析和关联人员背景核查,请立即启动初核程序。”

其中一人接过,问:“你确定要现在提交?”

“她不是病人。”齐砚秋说,“她是第一个敢用自己身体演戏的共谋者。”

话音未落,急诊广播突然响起:“抢救室三号床,患者出现室颤,准备除颤!”

齐砚秋没动。她只是低头看了看手表,时间指向十点零七分。

走廊另一头,一名护士推着药车疾步跑过,车轮碾过地面发出连续轻响。

药瓶碰撞的声音清脆。

继续阅读:第114章 血字真相·碎纸的拼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