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红点重新亮起的瞬间,齐砚秋的手已经把密封袋塞进风衣内袋。她没抬头看,也没动。江彻靠在柜子上,棒棒糖纸折成的小漏斗还在指尖夹着。
三十秒后,信号干扰器震动两下。监控断了。
“走。”她说。
两人从档案库侧门撤离,沿着排水沟爬出井口。外面雨停了,空气闷湿。林小满等在B区绿化带拐角,手里拎着她的“扶贫攻坚”帆布包,脸有点白。
“信呢?”齐砚秋问。
林小满从包里抽出一张对折的A4纸,边角有水渍。这是他们在档案库离开前,从门缝底下塞进来的东西。没有署名,只有一行打印字:“你查不到明天。”
齐砚秋接过信,手指划过纸面。普通复印纸,但手感偏厚。她没说话,直接往质检中心走。
实验室在区局后楼三楼,平时归环保检测用。齐砚秋刷自己的临时权限卡,门开了条缝,又退回来。权限被降级了。
林小满掏出一张门禁卡,贴上去。绿灯亮了。
“你怎么有这个?”
“上周帮设备科登记资产,顺了一张备用卡。”林小满声音不大,“他们忘了销号。”
实验台空着。齐砚秋把恐吓信平铺在玻璃板上,用镊子夹住四角固定。她打开便携显微成像仪电源,林小满把镜头对准纸纤维区域。
屏幕亮起,黑白图像缓缓生成。纤维交错,像一团乱麻。但在右下角,有一道斜向纹路,像是压印上去的。
“不是标准水印。”林小满放大局部,“像是滚筒模具磨损留下的痕迹。”
齐砚秋点头。她从包里取出蓝笔,轻轻刮下一点荧光粉末,投入离心管。加溶剂,震荡,放进微型光谱仪。
数据跳出来:钛含量0.37%,伴生元素锆、钒。
她记下数字。
“比对墨粉。”她说。
林小满调出第185章那份协议的扫描件,提取签字页墨迹参数。两组数据并列显示,颗粒分布曲线几乎重合。
“同一款打印机。”林小满说,“或者同一批耗材。”
“查采购记录。”齐砚秋插上U盘,打开私藏的供应商名录。搜索“含钛墨粉”,结果只有一条:江州恒材文印公司,连续三年中标村委会办公耗材项目。
法人代表:李振邦。
“王世昌女婿。”齐砚秋说。
林小满吸了口气。她没说话,而是打开光谱仪附带的比对模块,导入村委会打印机型号资料。老旧机型,厂家早停产了。但她记得之前复原合同碎片时,见过这种打印机打出的字迹边缘毛刺特征。
她调出历史样本,叠加分析。匹配度92%。
“就是这台机器打的。”她说。
齐砚秋把恐吓信翻过来,背面朝上。她用紫外线灯扫了一遍,没反应。又换红外线,纸面出现轻微热感差异。
“涂层不一样。”她说。
她取下一小片纸样,放进质谱仪。成分分析开始。
等待期间,她打开笔记本,写下三行:
打印纸 → 恒材供应 → 李振邦控制
胶水原料 → 矿渣再利用 → 李振邦项目
恐吓信 → 针对调查 → 动机成立
写完,合上本子。手指敲桌面,每秒三次。
数据出来了。纸张涂层含有微量锆、钒,地质图谱指向城南废弃矿渣填埋区。那块地,正是李振邦公司承建的“生态修复项目”试点地块。
齐砚秋把所有报告导出,加密打包。两个U盘,一模一样。
“一个放古籍库通风管道。”她说,“另一个我带着。”
林小满接过U盘,塞进帆布包夹层。她看了看表,十点十七分。她习惯性翻开日历,在“周三凌晨”画了个圈。
那是她和妹妹视频的时间。也是她们约定的情报传递窗口。
“你还回办公室?”齐砚秋问。
“得装样子。”林小满说,“不然他们会觉得我有问题。”
齐砚秋没拦她。她站在实验楼后门台阶上,远处江面雾气升腾。手机震动了一下。
短信来了。
“别碰不该看的东西。”
她没删,也没回复。把蓝笔旋紧,放回风衣口袋。
脚步声从走廊传来,由远及近。她没回头。
门厅感应灯亮了。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抱着文件走过,看了她一眼,点头。
齐砚秋走进洗手间,从天花板通风口取出备用钥匙串,挂在腰上。这是她上周趁检修工不在时复制的。
她回到实验台,关掉所有设备电源。显微成像仪散热风扇停转。
林小满的消息弹进来:“日历已更新。”
齐砚秋回了个“好”。
她把第二个U盘贴身放好,拉上风衣拉链。左袖口的墨迹被灯光照着,发灰。
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一辆黑色轿车驶入车库,车牌被泥糊住。
她没动。
十分钟后,车灯熄灭。驾驶座下来一个人,穿着深色夹克,没戴工牌。
齐砚秋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她按下发送键,一条加密信息飞向江彻的终端。
内容只有三个字:**人到了**。
她把手机放回口袋,手伸进包里,摸到一把折叠伞。伞骨是金属的,能当防身工具。
走廊尽头电梯“叮”一声开了。
她转身面向门口,站直。
夹克男走进实验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说是来补交检测申请单。他把文件放在桌上,笔尖点了点签名栏。
齐砚秋看着他手腕内侧的一道划痕。
那是上周她在停车场,用红笔划伤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