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江滩暗战·直播倒计时
万年山的永田2025-11-02 09:522,629

齐砚秋把车停在老堤道尽头,熄火后没有立刻下车。她盯着后视镜看了三分钟,那辆“宏源保洁”的环卫车没再出现。雨还在下,雨刮器停在玻璃中央,像一根断掉的指针。

她掏出手机,拨通江彻的号码:“你之前说的那个备用方案,现在能启动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你在江滩北口?”

“十五分钟后。”她说完就挂了。

十五分钟后,废弃码头的铁架子下,江彻穿着黑色冲锋衣走了过来。他右手插在口袋里,左手拎着一个旧饭盒。走近后,他打开盒盖,里面是枚纽扣大小的黑色装置。

“GoPro改装的,信号加密直连省督查组后台。”他低声说,“十分钟后自动上传,别让他们有机会切断。”

齐砚秋接过,指尖碰到金属外壳,冰凉。她没问为什么是十分钟后,也没问信号能不能撑住。有些事不用问,江彻做事从不留漏洞。

“他们知道你会来。”江彻看着远处江面,“刚才有三辆车绕过南闸口,没挂牌。”

齐砚秋点头,把装置塞进风衣内袋。纽扣摄像头正对着胸口位置,外面罩上风衣拉链,只留一个小孔透光。

她转身往江滩走。泥地湿滑,鞋底粘着碎草。排污口在下游三百米处,围栏锈了一半,但最近加了电子锁。她绕到侧面,铁网有个缺口,像是被什么硬物撬开过。

钻过去时,风衣下摆刮到铁丝,发出撕裂声。她没停,蹲低身子靠近阀门控制箱。箱体是灰色铁皮,表面有水渍和油污。她伸手摸向旋钮,手指刚碰上刻度盘——

脑子里突然响起一句话:

“阀门开启记录被删除七十二次。”

她愣了一下,迅速从口袋掏出红色笔,在防水笔记本上写下时间:21:43,位置编号D-7。

她对着领口的微型麦克风低声说:“EP-8273打印的所有整改报告,均未包含此节点操作日志。”

这不是漏报,是系统性清除。

她合上本子,抬头扫视四周。树影之间有反光点,一闪即逝。不是玻璃反光,太规律了。有人在盯梢。

她不动声色,手伸进风衣内袋,按下了摄像头的启动键。倒计时开始。

十秒、九秒……

身后传来车轮压过碎石的声音。

三辆黑色轿车沿江堤缓缓驶来,车灯熄灭,停在五十米外。车门打开,五个穿黑夹克的男人走下来,脚步整齐,朝这边逼近。

齐砚秋没动。她蹲在阀门旁,左手扶着铁箱,右手握紧摄像机。雨水顺着发梢流进脖子,她感觉不到冷。

这时,一声口哨划破夜空。

清亮,短促,像小时候体育课集合的信号。

哨声落下的瞬间,四周草丛、堤岸斜坡、观景台的水泥台阶上,二十多部手机屏幕同时亮起。镜头全部对准排污口方向。

“齐主任!”有人喊,“我们拍到了!”

“我也在录!”

“我开了直播!”

灯光不多,但分散在各个角度,像星星点点的萤火。那些黑衣人停下脚步,互相看了看,没人上前。

齐砚秋低头看摄像机指示灯,绿灯常亮。传输正常。

她这才抬头看向哨声传来的方向。江彻站在十米外的礁石上,双手插在裤兜里,脸上没什么表情。他脚下放着一个扩音喇叭,刚才的哨声就是从这里放出来的。

原来他根本没吹。

是录音。

她忽然明白过来——这些人不是临时凑来的。江彻早就联系好了环保志愿者、渔民、附近社区的居民。他们分散藏在各处,等一个信号。

现在,信号响了。

黑衣人们站在原地,进退两难。他们可以抢设备,可以拖人走,但不敢动手打二十个举着手机的普通人。一旦有人录像传出去,明天就是头条。

为首的男子抬手,做了个撤退手势。几人快速退回车上,引擎发动,三辆车掉头离开,轮胎碾过泥水,溅起一片浑浊。

齐砚秋松了一口气,但没放松警惕。她依然蹲在原地,左手紧紧攥着摄像机。红笔已经拔开,准备标注第一份真实日志。

江彻走过来,站在她旁边,没说话。

远处江面平静,只有浪轻轻拍岸。岸边路灯昏黄,照不到这片区域。风更大了,吹得她的风衣贴在身上。

“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吗?”江彻忽然开口。

齐砚秋没抬头。“记得。”

“那天你摔进档案馆,手里抓着一份供货单。”

“然后你把我背出来。”

“你那时候就说,文件会说话。”

齐砚秋终于抬头看他一眼。“现在它说了。”

江彻嘴角动了动,没笑出来。“接下来呢?”

“先把这段视频导出来。”她说,“然后查这七十二次删除的操作IP。”

江彻点点头。“我让人在附近设了个临时接收站,信号可以直接转存。”

齐砚秋起身,拍掉裤子上的泥。她把摄像机小心放进密封袋,又检查了一遍数据是否完整。

“你刚才为什么不让我直接带走?”她问。

“因为如果他们发现设备没了,会立刻销毁所有关联日志。”江彻说,“但现在不一样。他们以为只是被拍了,不知道内容已经传出去。”

齐砚秋明白了。这是心理战。让他们以为还能控制局面,其实底牌已经被掀开。

她再次看向排污口。铁箱上的旋钮还在滴水,像是刚刚被人用力拧动过。

“这个阀门,”她指着,“最近一次开启是什么时候?”

“监控被清了。”江彻说,“但渔民说,前天夜里三点左右,江面有异味扩散。”

齐砚秋记下时间。她打开笔记本,用红笔画了个圈,标上“D-7”,又写下一串推测日期。

江彻递给她一瓶水。她没接,反而从包里拿出一支蓝色笔,在本子上写下解决方案:调取周边企业用电曲线,对比异常波动;联系海事局查夜间船舶通行记录;申请调阅附近加油站监控,排查运输车辆。

最后,她拿起黑色笔,写下一个人名缩写:L.W.J。

这个名字出现了太多次。

打印账号、清洁剂签收、文件归档……全是他。

可这个人不存在。

江彻看着她写完,轻声说:“我已经让技术科查了,这个账号的初始注册IP,来自环保局三层西区打印机旁的临时接入端口。”

“也就是说,”齐砚秋说,“他不需要工牌,不需要登记,就能进系统。”

“而且权限很高。”江彻补充,“能删操作日志,能绕过审批流程。”

齐砚秋合上本子。雨水打在封面上,留下一个个小点。

她忽然想起什么。“你刚才用的哨声录音,是从哪来的?”

江彻从口袋掏出一个老旧MP3,递给她。屏幕上显示着文件名:【集合_体育课_2003】。

“这是我高中时候录的。”他说,“那天你也在场。”

齐砚秋一怔。她想起来了。那是她读高一的秋天,学校组织紧急疏散演练,体育老师吹哨集合。她因为迟到了两分钟,被罚跑五圈。

那天她一边跑一边想:规则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惩罚迟到的人的。

她把MP3还回去,没说话。

江彻收好,看了看表。“还有四分钟,直播结束。”

齐砚秋点头。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证据已传,无法撤回。接下来,就是等对方出招。

她站在排污口旁,风衣沾满泥点,左手握着仍在运行的摄像机,右手三支笔中红笔已打开,准备标注第一份真实日志。

江彻站到她身边,目光扫视江堤方向。他的右手小指微微蜷着,像是随时准备拔枪。

远处一辆电动车缓缓驶过,车灯忽明忽暗。骑车人戴着头盔,经过时看了他们一眼,没停下。

齐砚秋注意到,那人车筐里放着一个印有“扶贫攻坚”的帆布包。

她刚要说话——

江彻突然抬手,指向江面。

一艘无灯的小船正从下游悄悄靠岸。

继续阅读:第173章 账本惊变·股东名单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