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私人会所·协议见天光
万年山的永田2025-10-25 11:152,442

齐砚秋把共享单车停在路边,手还搭在江彻的腰上。风从背后吹过来,她打了个寒颤。刚才那场逃亡太险,图纸还在胸口贴着,但她知道不能停下。

她掏出手机,关掉飞行模式,连上热点。手指点开云盘上传界面,施工日志的照片已经传到一半。进度条走到百分之八十五时,她松了口气。证据不再是空话了。

江彻没动,坐在摩托上回头看了她一眼。“下一步?”

“找人。”她说,“规划局长今天一定会见谁。”

江彻点头,拿出警务通调取卡口数据。十分钟后,屏幕亮出一辆黑色奥迪的行驶轨迹——绕开主路,直奔城西“云庐”私人会所。

“会员制,无预约进不去。”江彻收起设备,“后巷可能有死角。”

他们换乘一辆不起眼的旧摩托,二十分钟后抵达会所后方。围墙高,灯光暗,只有二楼一间包厢透出暖光。窗帘拉了一半,百叶窗缝隙里能看到人影晃动。

齐砚秋抬头看邻楼外墙,空调外机层层叠叠。她脱掉外套塞进背包,踩着墙沿往上爬。铁架生锈,踩上去吱呀响了一声,她立刻停住。屋里的人没反应。

她爬到与窗户平行的位置,掏出手机,对准缝隙拍了三张。第一张是桌面全景,第二张聚焦文件标题:《清河窑址片区土地置换协议》。第三张拍下签字页,墨迹未干。

就在这时,屋里突然断电。灯灭了一瞬,又亮起来。可就在黑暗的那两秒,一阵风从窗缝钻进去,把桌上的协议一角掀了起来。

齐砚秋伸手,指尖擦过飘起的纸边。

脑子里响起一句话:

“真实置换比是1:3而非申报的1:1.5。”

她猛地缩回手,心跳加快。这意味着政府表面上按一比一点五补偿开发方,实际上给了三倍的土地。差额去哪儿了?谁拿走了?

屋里人开始走动,脚步声靠近窗口。她迅速下滑,落地时脚踝一软,单膝跪地。江彻扶了她一把。

“拿到了?”他问。

“听到了。”她说,“比例不对。”

江彻皱眉,“只靠你脑里的东西不行,得有实证。”

屋里灯光重新稳定,人影再次出现在窗帘后。规划局长站起身,把文件收进公文包。服务员进来收拾茶具,顺手把桌上另一份副本递给清洁工。

齐砚秋盯着那个清洁工的手。对方把文件叠好,放进托盘边缘的夹层。

“不能让他带走。”她说。

江彻看了看表,凌晨一点十七分。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烟雾弹,外壳印着“消防演练专用”。

“我去制造混乱。”

他绕到正门侧边,把烟雾弹扔进通风口,随即大喊:“燃气泄漏!快疏散!”

不到十秒,警报响起。包厢门打开,几个人匆匆下楼。保安冲向配电箱,前台打电话报警。人群涌向出口,秩序大乱。

齐砚秋趁机翻上隔壁矮墙,用长焦镜头对着刚关闭的包厢窗户拍照。清洁工正在擦桌子,抹布底下露出半张纸角。她放大画面——落款处盖着一枚红色印章,字体古朴,写着“钱茂才印”。

她记住了位置和印文样式。

两人退到巷口,江彻骑上摩托,等她坐稳后发动引擎。车尾灯划破夜色,驶离会所区域。

半小时后,他们停在一栋老居民楼楼下。这是江彻设的安全屋,没有登记,水电走隔壁户头。门锁是机械式,钥匙插进去转不动两次。

屋里没开灯。江彻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摄像头和信号屏蔽器。确认安全后,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接入加密网络。

齐砚秋坐在桌边,取出手机,把拍到的协议照片导入系统。图像清晰,文字可辨。她点开签字页,放大印章部分。

“钱茂才。”她念出名字,“退休住建局长,捐过小学,修过桥。”

江彻一边翻档案库,一边说:“这种人最怕查旧账。他要是参与了这次置换,说明二十年前的新区建设就有问题。”

齐砚秋没说话。她想起导师当年自杀前最后一句话:“有些数字,改一次,就能埋一座坟。”

她打开录音功能,复述刚才金手指提示的内容:“真实置换比是1:3而非申报的1:1.5。”录完后加密存档。

江彻调出土地审批流程图。“正常置换要公示三十天,备案三级审核。这份协议没走流程,属于私下签署。”

“所以不敢用公章。”齐砚秋指着屏幕,“用私章,规避监管。只要不录入系统,就不算正式文件。”

江彻点头。“但有人签字,有人盖章,还有银行流水配合转账——这就是实际执行的依据。”

齐砚秋盯着照片里的签名笔迹。熟悉,又陌生。她总觉得在哪见过。

她忽然想起什么,打开邮箱,找到林小满昨天发来的资金流向附录扫描件。对比两份文件的签名风格——都是右倾,收笔带钩,第三横略短。

“不是同一个人签的。”她说,“但模仿得很像。”

江彻凑近看。“你是说,有人代签?”

“或者……”她声音压低,“这本来就是假协议,真正的交易藏在别的合同里。”

江彻沉默几秒,打开另一个数据库。“我查查钱茂才近几年的资金往来。如果他通过亲属账户收钱,应该能追到痕迹。”

屏幕上跳出一条记录:某建材公司近三年向一家文化基金会转账共计四千八百万,备注为“文物修复赞助”。而这家基金会的理事名单里,有钱茂才的名字。

“赞助?”齐砚秋冷笑,“汉代墓葬群都敢瞒,还装什么文化人。”

江彻继续往下翻,发现该基金会曾向三家空壳公司支付“项目咨询费”,每笔八十万,共二十七笔。

“每月十五号入账。”他说,“七点二万,顾问费。”

齐砚秋猛地抬头。“这个数字……”

她想起糖纸上拼出的内容。同样的金额,同样的时间规律。Z.Y.是谁?

她立刻拨通林小满电话。响了五声,接通了。

“你在哪?”齐砚秋问。

“图书馆加班。”林小满声音很轻,“我把安居二期的资金流重新跑了一遍,发现三个公司注册地址相同,法人不同,但银行预留手机号前三码一致。”

“把数据发我。”齐砚秋说,“另外查一下‘钱茂才’名下的所有关联企业,特别是带‘文化’‘修复’‘遗产’字样的。”

“已经查了。”林小满说,“有一家叫‘古建承续中心’,注册资金五百万,股东是他的外甥女。去年承接了清河窑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中标价一千九百万。”

齐砚秋看向江彻。“整治工程?我们看到的是土地置换。一个是明面花钱,一个是暗地送地。两边加起来,才是真实成本。”

江彻合上电脑。“明天早上八点,市财政局内审会议。规划局长要汇报安居工程二期进展。”

齐砚秋站起身,把手机放进内袋。证据链正在闭合,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出手的时候。

她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缝。天还没亮,远处工地的探照灯还在亮着。

她低头看自己的手。刚才爬墙时指甲裂了,指腹有道浅痕。血已经干了。

江彻走到门口,检查枪套和对讲机。他回头看她。

“准备好了?”

她点头。

“走。”

继续阅读:第147章 资金迷宫·空壳现真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碰啥都能听,我靠举报一路升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