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二月节
方莹huang2025-09-04 17:323,367

你家那个小子,今年又不回来过二月节了?”阿嬷问道。

“说是深圳的生意忙,走不开。现在的后生啊,眼里只有钱。”大伯回答说。

阿兄此刻正站在深圳华强北的柜台后,对着手机那头用潮汕话急切地解释:“妈,这次节前接到个大单,真的回不去。过了二月节,我保证回去看您和阿爸。”

电话那头的阿妈沉默片刻,只轻轻说了句:“你阿爸的老寒腿又犯了,夜里总是咳。寨里今年轮到咱家掷圣杯,你不在,你阿爸只得自己爬上爬下布置祭坛。”

阿兄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白。窗外是深圳不息的车流,窗玻璃上映出他三十岁却已略显疲惫的脸。

挂了电话,他望着柜台里陈列的各类电子元件发愣。来深圳十多年,从学徒做到拥有两个柜台的小老板,却始终没能真正“赚大钱”。去年投资的蓝牙耳机库存积压,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积蓄。

“阿哥,有客找。”伙计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位五十岁上下、穿着朴素的中年人,开口却是流利的潮汕话:“弟啊,有无这种型号的?”他递过一张纸条。

阿兄一看,是种少见的电子型号:“这个要订货,量少厂家不理的。”

“我要三万件,一个月内交货,能做到吗?”

阿兄愣住了:“三万件?这...这是大订单啊!您是哪家公司?”

“某某科技,叫我李总。看你也是潮汕人”中年人笑道。

乡音瞬间拉近了距离。阿兄谨慎地查看了对方证件后,两人很快用潮汕话热络地聊起来。李总看似随意地问起我家乡情况,眼神微微一动。

你们二月节是不是还保留着老式祭神仪式?”

“是啊,您怎么知道?”

“听说过而已。”李总笑笑,迅速签了合同付了定金,“二月节前我要货,能按时交货的话,后续还有更大订单。”

送走李总,阿兄看着账户上突然多出的定金,恍惚如在梦中。这单若做成,净利润足够他在老家盖一栋三层“厝”了——那是阿爸毕生的梦想。

接下来的三周,阿兄几乎住在了厂家和仓库之间。为确保质量,他亲自到东莞的工厂盯生产线。离交货期只剩五天时,三万件传感器终于全部生产完毕。

就在准备发货的前一天晚上,阿兄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黄先生吗?我是某某科技的采购经理,很抱歉通知您,我们公司因战略调整,取消那批传感器的订单。根据合同,我们愿意支付违约金...”

阿兄如遭雷击:“取消?货都生产好了!李总呢?我要和李总通话!”

“李总上周已离职,所有业务由我接手。”

阿兄连夜赶到某某科技,却发现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李总经理。前台一口咬定公司从未采购过传感器,也没有人联系过他。

仿佛一盆冰水从头浇下。阿兄跌坐在写字楼大厅的沙发上,双手颤抖地掏出手机,反复拨打李总的号码,已是空号。

第二天清晨,两眼血红的阿兄在仓库里对着堆积如山的电子发呆。伙计小心翼翼地问:“阿哥,现在怎么办?这批货占用了我们所有流动资金,还欠着厂家尾款呢...”

阿兄突然站起身:“你守着店里,我回一趟老家。”

“现在回老家?可是...”

“二月节要到了。”阿兄眼神里有一种伙计看不懂的东西,“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事。”

高速公路蜿蜒向南,窗外的景观逐渐由城市高楼变为田园村落。阿兄已有大半年没回家了,上次回去还是去年清明。

家乡似乎比记忆中更显破旧。青壮年大多外出经商打工,寨里多是老人和孩子。阿兄家的老宅更是年久失修,西墙明显倾斜,用木头勉强支撑着。

阿妈见到他,又惊又喜:“不是说不回来吗?”

“阿爸呢?”

“去祠堂准备明天祭神的东西了。”

寨中心的黄氏祠堂前,阿兄看见父亲正佝偻着身子,艰难地往梁上挂灯笼。他快步上前接过:“阿爸,我来。”

阿爸愣了一下,点点头,没多说话。父子二人沉默地布置着祭坛。潮汕地区的二月节祭神游神历来隆重,每个乡内更是保留着古老的“迎神游寨”仪式。

“阿爸,咱寨里最近有外人来过吗?”阿兄试探着问。

阿爸想了想:“半个月前有个李先生来过,说是民俗学者,来看咱们寨的老建筑,特别是祠堂和寨门。还问了不少二月节祭神的事。”

阿兄心里一动:“是不是五十岁左右,说一口澄海话?”

“是啊,你认识?”

阿兄没有回答,心里疑云密布。他抬头仔细打量祠堂的梁柱和雕刻,突然发现几处不起眼的地方安装了微型设备,看起来像是电子设备。

“这些是什么时候装的?”

阿爸凑近看了看:“唔,好像是那个李先生说来测量湿度保护古建筑的。”

阿兄的心跳加快了。他沿着祠堂仔细检查,在门廊石狮下、主梁上、香炉旁又发现了近二十个类似的设备。

第二天二月节正日,全乡内老少聚集祠堂前。八旬老主持祭神,焚香祷告后,几个壮年男子抬着神轿开始“游神”。阿兄作为家中长子,也扛起一杠。

队伍行进到村里南门时,阿兄注意到门楼上方也装有设备。当神轿经过门下,他清晰地听到一声轻微的“嘀”声,像是某种设备被激活了。

游神队伍返回祠堂,正要宣布祭礼完成,突然传来汽车引擎声。三辆黑色轿车驶入乡里中空地停下,李总从首车走出,身后跟着几位西装革履的人。

各位乡亲,抱歉打扰祭神仪式。”李总拱手行礼,说的依然是纯正的潮汕话,“我先向大家道歉,用这种方式发现了乡里的秘密。”

老人组皱眉:“李先生?你这是...”

“实不相瞒,我并非民俗学者,而是某某集团的董事长。”李总道,“我们集团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地。偶然得知这里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民居和罕见的二月节仪式,我便前来考察。”

他转向阿兄:“黄先生,抱歉用那种方式委托你生产设备。我需要在不惊动大家的情况下,全面监测乡里内建筑的结构数据、湿度、振动反应等,特别是祭神仪式产生的振动对古建筑的影响。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调查显示你是这乡里内中唯一能做这产品的人,同时我需要确保设备在节前安装到位。”

阿兄愕然:“那你为什么要取消订单?”

“我没有取消,”李总微笑,“那通电话是我对你的最后测试。我想知道面对重大挫折,你是会崩溃放弃,还是能冷静寻找解决方案。你选择了回老家调查,这很好。”

李总继续向乡里内的众人解释:“监测数据表明,古建筑群保存之完整在全省罕见,特别是设备记录下的祭神仪式的数据,显示这套传统仪式与建筑空间产生了独特的声学共鸣,这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郑重地说:“我们集团愿意投资五亿元,与乡里合作开发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修复所有老宅,分红给每户居民。同时完整保留所有传统仪式。”

人群哗然。老人组颤声问:“五亿?这...这是真的吗?”

“合同我已带来。”李总从助理手中接过文件,“只要乡里同意,首期款一亿元下周即可到账。”

阿爸喃喃自语:“起大厝...整个村子都能起新厝了...”

然而阿兄却上前一步:“李先生,项目开发后,乡里内的年轻人是要穿着传统服装每天表演祭神仪式给游客看吗?我们的文化会变成动物园里的展览吗?”

李先生欣赏地看着阿兄:“问得好。我们不是要乡里内变成主题公园,而是要建立活态保护社区。年轻人可以回来做导游、民宿、文化讲解员,不再是简单表演仪式,而是真正传承它。你们可以在自己修复好的老宅里生活,同时获得收入。”

他补充道:“事实上,我需要一个既懂传统文化又懂商业的本地项目经理。黄先生,如果你愿意,我想邀请你担任这个职位。”

祭神仪式后的宴席上,乡亲们跟李总的团队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夜幕降临时,阿兄和李总站在祠堂前的树下。

“李先生,您为什么对这个村这么感兴趣?”阿兄终于问出心中疑惑。

李总沉默片刻,轻声道:“我阿妈是这个乡里的人,六十年前逃荒到外面,嫁给了我阿爸。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乡看看,但直到去世都没能如愿,这次项目,也是圆她的梦。”

阿兄恍然大悟。

一个月后,阿兄站在自家老宅前,看着工程队开始测量地基。父亲拄着拐杖走过来:“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新厝。”

“阿爸,不是新厝,是修旧如旧。”阿兄纠正道,“李先生的团队说了,要保持老宅原来的样子,只是内部加固和现代化改造。”

父亲点点头,突然问:“深圳的柜台怎么办?”

“转给伙计打理了。我留在寨里负责项目开发。”阿兄望着乡里内忙碌的景象,“越来越多年轻人准备回来了。”

第二年二月节,乡里内已初步修复完成。古朴的门、整齐的石板路、修葺一新的老宅,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增添了现代生活的便利。

祭神仪式比往年更加隆重,不仅全寨居民参加,还有许多游客和文化学者前来观摩。阿兄作为项目负责人,穿着传统服饰主持仪式。

仪式结束后,李先生找到阿兄:“我们申报非遗的申请通过了。还有,设备的订单又来了,这次是真正的订单,周边村落都想学习我们的保护模式。”

阿兄笑了:“二月节赚大钱起大厝,老话真是一点不错。”

“赚大钱不只是金钱,”李总拍拍他的肩,“更是文化财富的传承。你们保留的传统文化,是无价之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孥仔与老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