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颇为神秘
狂书生2022-05-25 15:202,041

  一边和叛逆打交道,一边又在叛逆那里得了莫大的好处,心情实在是矛盾的很,所以干脆就不提他的名号,还是装糊涂挣银子实在些。

  因此“秦国联盟李总督”对于后到邰北的大秦人士来说就颇为神秘了。

  虽然李总督很神秘,但在邰北呆了还不到三个月的方一智却听说李总督是很容易见到的,只要有正当合理的理由,只要他在你附近,请求会面多半都是能够见到的。

  “一智,有机会的,以你学习物理学的进度,我想用不了多久总督多半还会主动找你。”

  从始皇帝开始,经史里就不断记载有帝王想在东海寻找仙山以求长生。

  儒生方一智虽然不信什么鬼神之说,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也一直是儒家的追求。

  本来正打算在秦国科学院求学的方一智,听说有一支船队要远赴万里探寻大海的尽头,这家伙就坐不住了。

  行万里路可不仅仅是磨炼意志,更多是要儒生们探查世间百态、民生风俗,当然还有结交同志的目的。

  可自古以来,除了三宝太监带领舰队远赴重洋,可也没有找到大海的尽头,寻求大海尽头这样的壮举对于二十一岁的方一智来说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更何况他还听说,这次带领舰队远航的首领是科学院的院长,这样的人物,想必是学富五车,既不耽误求学还能增长见闻。

  获得随行批准后,方一智匆匆给家里写了封信就登船出发了,因为联盟连费用都不需要他准备。

  虽然方一智家里颇为富裕,但有人出资免费游历天下,以后说出去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够游历天下的只有三种人,要么家族富裕,要么学识渊博,要么就是名满天下。

  “哦,真的吗?那我可要加紧研习了,对了周浩宇兄长,前两天你说的密度问题我认真比照了一下,似乎真是这样呢!但这个物质的密度有什么作用呢?”

  “哈,一智这个问题其他的我一时还想不起怎么回答你,可在这船上就刚刚好。

  你看啊,咱们联盟是用水来参照的,设定水的密度为1,密度的概念我已经和你解释过了。

  那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木头的密度就比水要小,因此木头可以浮在水上。

  反之,铜铁的密度要比水大,所以他们遇水则沉。”

  方一智是真的对物理学有兴趣,但他毕竟在邰北呆的时间短,而且也没有在学校学习过。

  前些天周浩宇主要是在给他介绍术语已经朱涛带来的新词汇,不然沟通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

  也幸好方一智前几年就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和运算法则,而且也从《徐霞客游记》接触了不少科学术语,不然还要费很多劲。

  “这样周浩宇兄,那瓦缸的密度比水如何呢?”

  嘿,果然是天生聪慧,马上就把问题给衍生开了。

  “一智这个问题问的好!瓦块的密度明明比水大,把瓦块丢进水里肯定是要沉下去的,但瓦缸却能浮在水面,你不妨想一想?”

  “难道是瓦缸的形制?”

  “有这个原因。”周浩宇看着方一智笑了起来,也许这就是智慧高绝的人士吧?当初他学到这些时可没有想到这些问题。

  “那……那……这样说来,岂不是……岂不是说铜铁只要形制合适也能浮在水上?”

  这下周浩宇也忍不住了,这个方一智果然厉害,不过几句话就能联想到这里。

  “难道……真的可以?”

  听到周浩宇的回答,这下换成方一智吃惊了。

  “我们联盟已经造出了可以浮在水上的铁质船只。”

  “什么,真的可以?”

  “可以,但是却没用,而且只能造出小船来。”

  “这是为何?”

  “铆接一智知道吧?铁船要用铁板或者钢板紧密铆接起来才能不漏水,咱们造不出那么大块的铁板,人工打制耗费又实在太大。

  再有就是造出来这铁船也动不了,风帆带不动,用人力划桨则速度太慢。”

  “啊,那这有何用?”

  看到方一智皱眉,周浩宇又笑了,联盟正在研究蒸汽机的事情可不能说。

  “那就想办法让它动起来,快起来!”

  周浩宇先是解答了方一智的几个提问,然后又开始给他讲解起联盟物理基础课本。

  方一智也学会了边听课边用铅笔记笔记的习惯,认真的听着讲解,时间过的飞快。

  船只在海面上下起复,周浩宇对这样的状态倒是再熟悉不过,从和朱涛相遇开始,一直以来他不是做学生就是在做老师。

  一个小时过去,一个章节的内容终于讲完。

  因为只是教授物理一门课,一章教授完成则需要方一智自己回去根据课后的习题观察复习几天。

  “周浩宇兄长,既然同为中华苗裔,你们……为何不愿归顺我大秦,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呢?”

  课程上完,周浩宇照例还是等着方一智消化一下,然后再解答一些他的疑问,可不想方一智却问出了这个问题。

  “一智也以为我们归顺大秦能解决问题?”

  周浩宇稍稍沉吟了一下,就反问方一智,其实这些年来他面对这样问题的次数并不少,可面对不同身份的人,却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的。

  “其他不论,只听说贵方岁入就已经远超大秦,而我大秦朝廷如今只是钱粮匮乏,才使得宵小逞威,只要有了钱粮,北掳、流贼都将不再算的什么。”

  大秦昏聩的缙绅绝对不少,作为统治集团的一份子,皇权社会下,这些缙绅挣银子太过简单,以至于他们除了享受当下很少去考虑未来。

  但这里面绝对不包括相当一部分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抱负的儒生,桐城作为大为明思想学术的圣地,怀揣报国之心的儒生更多。

  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很少有把自己只禁锢在书本里的,儒家所谓的“耕读传家”也包含着让儒生们体察民情的宗旨。

  桐城方家并不是腐儒家族,方一智能够四处游学也是得到了家族肯定的。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好时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国运:开局怒怼秦始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