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柱香之后,内侍忽然踏水而来,急匆匆的汇报:“皇上,太后说她想见您。”
“想见朕?那就自己来吧,若是不过来,就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屋子里待着。”
穆天尧将未修改的祭文烧入火中,深邃的脸庞被炉火映照的忽明忽灭。
又半柱香过后,太后急匆匆的过来,满身狼狈,看见大门口一丈宽的水洼,才不得不停下脚步,扯着嗓子呵斥道:“来人啊!没看见这地方不能走吗?还不快让人找东西填上!”
王猛来到长廊下对太后行礼后道:“太后娘娘,您稍等片刻,填水洼的材料已经让人去找了。”
太后尊贵了半辈子,怎么等得起?绕了两圈,见实在无路可走,才气冲冲的趟水过来,到穆天尧的面前高声质问:“你把我小麒麟他们都抓去哪儿了!”
“朕都说了,让你窝在宫里老实点儿,不要作妖,你偏偏不听。”
穆天尧嗤笑一声道:“朕能追封生身母亲,能给她无上荣耀,也能追封我这些死了的便宜兄弟们为亲王,自然能保这些小崽子们衣食无忧,捞个郡王之类的位置坐一坐,也好过在囚牢里被人打死。”
穆天尧看也不看太后继续道:“西洋画的事情,朕已经饶了你一次了,警告你之后你不知悔改,竟然还敢对千盛郡主下手,朕也只好让你看清楚,整个百越都是朕的天下, 朕想让谁活谁就活,想让谁死,谁就死,送你一句话。”
穆天尧抬起眼眸,眼中带着杀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太后顿时如丧考纰,遍体生寒,颤抖着声音空洞着眼眸,绝望的说道:“皇上,哀家当年不该跟你对着干,是哀家做错了,但你已经杀光了哀家的亲生儿子们泄愤,这笔账咱们能一笔勾销了吗?祸不及子孙,小麒麟他们是无辜的!他们还这么小……”
“哀家求求你,放过他们把!”
说着说着,太后已经泪流满面,显然穆天尧这一招釜底抽薪,已经让太后走到了绝路。
穆天尧看着在炭盆中化为灰烬的祭文,淡淡的开口说道:“接下来的祭礼,九九八十一天,若是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朕不会手软,就用这些小崽子的血给先太后献祭。”
穆天尧的生母既然能将自己的肚子剖开,将孩子取出来,就绝不是一个软弱的女子,怎么可能害怕祭礼上染血?
想到这里,太后绝望的点头,屈辱的答应。
王猛暗自叹息,这太后也真是可怜,被皇上用完了就给扔了啊。
早在太后开始策划的时候,皇上就收到消息了,等世家夫人对千盛郡主发难之时,皇上才及时赶到,英雄救美。
可惜了,似乎郡主不吃这一套啊,果然读书人见多识广不被小恩小惠轻易迷惑吗?
——
江茹出了大殿,避开诸位大臣,悄悄回到了女眷祭拜的地方。
因百越刚建国不久,士兵们对战争的记忆还颇为深刻,能留下来的都是行军打仗中的好手,扎营这种事情做起来又快又顺手,等江茹到的时候,房檐外的帐篷已经搭上了,内里还放着大大小小的火盆。
两旁更安排了不少宫人候着,若是见哪位女眷身体有异,立刻上前送往太医处救治,免得因祭奠先太后,让诸位落下病根。
和之前怨气升腾的院落内相比,如今女眷祭拜的场所倒是和和乐乐,看见江茹款款而来,众人都上前打招呼攀谈,各个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的深色。
江茹也并没有记恨她们,一一点头应下,而后进入侧殿内,找了一圈儿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
江茹见着阿图纳什的嫂嫂王氏,连忙问道:“姐姐,可有看见我的位置?”
“原本你的蒲团在我身边,刚才进来几个宫人,说奉了皇上的口谕,将你的蒲团取走了,放心吧,皇上能让你去帮忙改文章,便不会亏待你,我来问一问。”
说着,王氏就要站起来,却看见王猛快步走进来,朝着江茹躬身行礼道:“问千盛郡主安,皇上请您去正殿,方才您教皇上作祭文,便算得上皇上之师,请。”
皇上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谁敢不从?
江茹没办法,只能顶着众人羡慕的目光,跟着王猛来到了大雄宝殿。
顺墙根找位置,在王猛的带领下,江茹来到了长公主的身边。
长公主挺直了身板跪坐,膝盖上放着还未出鞘的长刀,一身铠甲,杀气甚浓。
见江茹来了,笑着朝大殿上努嘴说道:“看看,皇上都来了,太后还没来,怕是因为皇上追封先太后的事情不高兴,特意下皇上的面子呢。”
这些话也能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吗?
江茹环顾四周,果然朝臣面色有异,不禁为太后的名声默哀一刻。
太后的孙子们乃是太后的命根子,命根子被穆天尧握在手心,到现在,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太后怎么可能表现出任何的不满,给皇上下脸子?
之所以会迟到,是因为之前过水洼的时候,弄脏了朝服,如今只能在偏殿换衣服。
朝服十几层,层层繁琐,就算十几个宫女围着太后团团转,也得忙活好一阵的。
因此,大殿内众人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太后急匆匆的进来了。
朝臣们怎么想尚未可知,反正肯定心情不会好,穆天尧如今却面色如常,抬手示意,祭奠正式开始。
空旷的大雄宝殿上,钟声敲响,梵音阵阵,一片肃穆景象。
哀乐声停,诵经声无缝接入,在殿内不停回荡。
江茹两辈子第一次接触这么盛大肃穆的场面,原本有些乱的心绪,不知不觉便平静了下来,定神沉浸其中。
诵读好了经书,穆天尧走上高台,一字一句诵读祭文,引得在场所有人侧耳仔细听。
朝臣么知道,这位皇上是个土皇帝,泥腿子出身,本以为皇上能把字读通顺就已经很不错了。
却没想到,一篇文章,荡气回肠,充满了开国皇上之慷慨悲壮,且这篇文章还是以书信体写就,寓意便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