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路遇,被睨视
露生凉2021-04-21 22:163,152

  第二日进城,元月原先是计划和和二郎一人背一筐黄瓜去西湖歌院卖得。

  现在——

  空手进城倒也轻松。

  再者,没了黄瓜的牵绊,俩人也能放心大胆的在城里逛上一逛。

  所以,去村口渡头等船时,她笑着和辛二郎说:“这世上的事便是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阿姐,你怎么懂那么多呢?”辛二郎忽道。

  呃——

  不过是书本上现有的一句话而已。

  元月转念一想:嗯!等再挣多一些的钱,也送二郎去学堂,让他也成为一个博学众采之人。

  俩人一路说说笑笑,走到村口渡头处。

  长溪已经通船,虽不是主航道,但作为运河的一条支流,每日也是船来船往、络绎不绝。

  她们到时,遇见刁老三和刁老四也各自背了筐在等船。

  辛二郎扯扯元月的衣角。

  元月拍拍他的手,安慰道:“待会,我们不和他们搭一条船。”

  这时,一艘载客的快船停在了码头。

  刁家两兄弟撇了一眼元月和辛二郎,迟疑着没有上船。

  元月见此情形,料定他俩也是不愿同自己同乘一条船,便拉了二郎,绕过他俩跳上船。

  从溪柳村至扬州城,两文一位。

  元月付了船钱后,二郎在旁念了句:“一根黄瓜没了。”

  元月心中好气又好笑,但面上仍若无其事的说道:“该花得钱还是要花得。

  尤其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过于看重钱财,也不能事事计较。

  那样会失去顶天立地的气概,还会束缚你的眼界。”

  辛二郎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

  船走出一里地后,辛二郎悄悄道:“阿姐,我刚刚经过刁四郎身边时,好像闻到一股黄瓜的清香味。”

  “哦”。元月看向辛二郎,想起刚刚那俩兄弟背着遮得严严实实的竹筐。

  还有两兄弟不愿与他们同乘一条船的情形。

  果真形迹可疑。

  元月叮嘱辛二郎道:“等会,我们下船后不要急着进城,守在城门口等他俩过来,再暗暗跟着。”

  辛二郎点点头。

  到了通化门码头,俩人下船后,便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注意着码头上的动静。

  “阿姐,他们来了。”

  元月顺着辛二郎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刁家两兄弟坐了另一条快船过来。

  只是——

  到了通化门的码头时,他们并没有下船。

  而是坐着船继续往南走去。

  辛二郎立即问道:“他们是要在广济门下吗?我们也过去。”

  “算了”,元月摇了摇头,“也许他们是在永通门下船也未必可知。但种种迹象已足以证明,我们的黄瓜就是他们偷得。”

  “那么,为什么不去抓个现形呢?”辛二郎不解的问。

  “即便我们跟着,看见他俩当街卖黄瓜,也无法证明那黄瓜就是我们的啊?”

  “怎么会呢?全村只有我们一家有黄瓜。”

  “他们可以说,是在别处贩来的啊!”

  “怎么可能?刁家父子一直都是好吃懒做、偷鸡摸狗,哪里会贩黄瓜来卖?”辛二郎气愤填膺道。

  “不过,知道是谁偷得也不错啊!总比逮谁都像偷咱家黄瓜的贼那样防着。我们也防不过来那么多人,是吧?这下知道了,以后仔细防着他们就是。”

  难得兜里揣了这么多钱进城,元月今日心情好到爆棚,大有“腰缠万贯下扬州”的万丈阔气。

  比起辛二郎的气愤难平,她倒是看开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难过也没有用了,不如不理,让自己心情好受一些。

  “走,我们进城去!”元月带着辛二郎穿过子城,直奔繁华的罗城而去。

  渐渐得,辛二郎被城中的繁华热闹迷了眼,也忘记了先前的不快。

  东张西望着,一张小嘴更是叽叽喳喳个不停。

  “阿姐,你看——胡人小孩,真可爱耶!

  咦!阿姐那楼怎么这么高?

  哎呀!栖灵塔真高耶!平常站在村口看,不过一根烟囱大。

  到了面前才发现,竟这么高!

  咦!那里卖什么的?我们也去看看。

  阿姐……”

  元月的计划是:先吃饭,再买衣,最后买粮食。

  粮食那么重,背着满街跑多累的慌啊!自然是要放在回去时再买喽!

  扬州城——元月再也熟悉不过,大街小巷烂熟于胸。

  毕竟,原主在兰若寺出家清修时,多半时间都是跟着种菜师傅进城胡混的。

  她先带着辛二郎去了长寿坊。

  那里的吃食好吃还不贵,闻名整个扬州城。

  带着辛二郎去了往日自己常去的王记,元月买了两碗偃月大馄饨外,又买了一大份的手抓羊肉。

  辛二郎吃得油光满面,心情欢畅,将所有的不快统统抛之脑后。

  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有钱真好,以后他要努力的赚钱,狠狠的赚钱。

  吃完饭,元月又带着他往回走,去甘露坊的锦衣坊买衣服。

  锦衣坊的衣服的确漂亮、精致,但是——

  元月掂了掂手中的钱,带着辛二郎转去了一个门脸不太起眼的布店。

  里面除了各色各样的布匹,也有成衣卖。

  只不过成衣太贵,元月思量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买布。

  祝娘子女工不错,可以托她为自己和二郎做衣服。

  但是一匹普通的细麻布还要五百文呢?

  元月心中叹道:自己真是无知呢?算了这种天气是可以将就的,还是和二郎各做一身冬衣算了。

  于是,她选了一匹皎月色细麻布。这色无论是自己,还是二郎都挺合适的,且整匹购买还实惠。

  又称了四斤丝绵。

  元月算过,除了自己和二郎的衣服,余下的还可以给小登娘做一身。这样,也能抵祝娘子的工钱不是。

  出门时,她看见店门口有家鞋摊,问了价:“一百文一双”。

  元月看看二郎和自己脚上的——草编牛耳麻鞋。

  便跟摊主讨价还价,花了一百五十文,买了两双布鞋。

  辛二郎明明很欢喜,抱着新鞋不撒手,但嘴上却念叨着:“阿姐,已经花了好多钱了?鞋子就不要了吧!”

  “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元月脑中突然涌出幼时背《礼记》《冠义》的记忆,于是脱口而出。

  然后,当场怔住。

  《礼记》?

  兰若寺里有《礼记》吗?除了成堆的经书,哪里还有别的书籍?那么原主究竟是在哪里背诵的呢?

  真是奇怪?

  这脑中的记忆怎么说段誉的六脉神剑呢?时有时断的。

  元月茫然的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不知道该如何破解这其中之迷?

  辛二郎不禁扯了扯她的衣角:“阿姐,你怎么又发呆了?”

  “发呆?”元月低头看了看辛二郎,“自己从前总爱发呆吗?”

  元月摇了摇头,刚想说没有。

  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长生?”元月立即拨足向着那人追了过去,“长生!”

  辛二郎听她喊了这么一嗓子,也连忙向那个方向张望过去,却并没发现阿兄的身影,但仍背着筐,抱着新鞋,紧追其后。

  当他气喘吁吁的追上元月时,看见的是一张满面泪痕的脸。

  “阿兄呢?”他问。

  元月摇了摇头。

  刚刚,她追上那人后,正待伸手去拉时。

  那人似乎有所感应,恰巧转过身来——却是个长满络腮胡子的中年人。

  仿佛当头一棒,元月刹住脚,目瞪口呆的盯着对方。

  怎么这么像呢?还是自己太过思念长生,才会看花了眼?

  那人见她这样子,情知是认错了人,抱歉的摇头走开。

  然后,当再次看着那似曾相似的背影,渐行渐远时,元月突然意识道:长生再也回不来了?

  想起长生走后,她和二郎这段时间里遭受的欺辱,不禁悲从心来,再也撑不住,泪洒大街。

  长生,你回来啊!你为什么就是不回来呢?

  “阿姐”,辛二郎怯生生的唤了一声。

  原来阿姐比自己还要想念阿兄呢!可是阿兄究竟去了哪里呢?辛二郎心道。

  眼见着泣不成声的元月,弯腰蹲在了地上,他也跟着落下眼泪。

  “阿姐别哭。

  阿兄一定会回来的,我已经感应到了。

  真的。

  他还活着,他一定会回来。”

  元月的泪水则更是汹涌而下,一半因着长生,一半因着自己。

  长生不过是一个转身,便成了永别;自己不过是多了句嘴,便成了永世。

  造化弄人?天意弄人?……

  来往的行人,奇怪的打量他俩一眼,便各自走开了。

  扬州城这么大,街头每天都有奇奇怪怪的事发生。

  这又有什么好稀奇的呢?

  而蹲在地上的元月,直到很久很久,胸口发闷为止,才停止悲伤哭泣。

  她的伤口又在隐约作痛了。

  大夫说需静养,而她这些日子里不是回兰若寺寻书,便是东奔西走的卖黄瓜。

  今日,还大老远的进城一趟。

  想起兰若寺,她擦干眼泪对辛二郎道:我们去买米吧!买完米,你陪我去个地方。

  “去哪里?”辛二郎问。

  “我从前待的地方。”

  哦!辛二郎心中充满了好奇。

  他知道元月从前是个小尼姑,但在哪修行的,为什么出得家就不知道了。

  一则因为他年纪小,对此无想法;二则辛老丈不许他打听,更不许他出去说。

  只能说元月是自己家的一个远亲,父母双亡后来到自己家。

  辛老丈的理由则是:“皇上既然这会子下令毁佛灭寺,驱逐僧侣,说不定哪天又会下个什么旨,要杀光天下的僧人呢?总之,还是别与僧道尼什么的沾上边的好,也切莫再提从前这档子事。”

继续阅读:第26章 敲山震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家傻女要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