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偶一为之的推荐,却给高俅带来了另一种人生境遇。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的端王在几个月后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宋徽宗。
而善踢蹴鞠的高俅也就此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日子。这位高俅发迹后,对苏轼的后人还是颇多关照的,可见,即便是十足的小人,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
元祐八年十月二十三日,苏轼到达定州,开始了他的戍边生涯。
可是,令苏轼赶到沮丧的是,作为国防主力军的禁军,战力却疲软得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一旦战事起来,肯定不堪一击。
怎么办?难道战事来了,要靠这样的部队?那简直是坐以待毙!
于是,苏轼开始加大力度建设乡兵——弓箭社。他要用弓箭社撑起定州的国防纵深。
弓箭社成员由定州本地的乡民组成。这些乡民,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和强虏为邻,因此他们必须拿起武器保卫家园、保卫父母兄弟、保卫祖宗坟茔,保卫他们赖以生存的根脉。他们习练武艺,盘马弯弓,皆不在话下,甚至于契丹人对这些弓箭社都忌惮三分。他们,已经成为定州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于这样一股力量,自然会进入苏轼的视线。他一连两次上书朝廷,建议恢复弓箭社的建制,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只可惜朝廷内一片乱哄哄,两道奏折也是石沉大海,不得其踪了。
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弓箭社恢复建制一事也只能是慢慢来了。
但另一件事,却是刻不容缓——即整顿军纪。
原来,负责定州军务的是副总管王光祖。这位王光祖盘亘在定州有年,是个老将。不过,他已经蜕变成了军中老油条,倚老卖老,骄横无礼。这样的实际统帅,还能带好兵?果不其然,定州军队已经烂成了一锅粥!
王光祖治下的军队里,吃空饷、克扣粮饷已经成了常态,搞得很多兵丁都填不饱肚子。于是,很多军人,手腕很硬的逃亡做了盗贼。那些弱者则是以欺凌百姓为能事。军队之中盗用公物的、聚众赌博的、放高利贷的,比比皆是!
这样的军队,岂能让苏轼放心?他现在可是马步军都总管!
铁腕治军,方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苏轼正要拿一人做法,整顿军纪,偏偏有人就往枪口上撞。
云翼指挥使孙贵在苏轼到任定州以后,还不收敛,不收手,被苏轼逮了个正着。这位孙贵大人,才到任四个多月,竟然聚敛赃款答道九十八贯。这种蠹虫,岂能容他?苏轼毅然决然地将孙贵送司理院彻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孙贵被法办,有效震慑了军队之中的违纪者。杀一儆百,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贪污敛财的,聚众赌博的统统消失了。
部队中的人这才见识到了新任的统帅——马步军总管苏轼——可不是泥捏的,可是个狠角色,说干就干,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你拉下马——只要你屁股不干净!
什么时候都有聪明人。看到苏轼如此铁腕治军,有个聪明人就动起了歪脑筋。他平日里详知其顶头上司贪赃枉法,暗地里一想,既然这位新任军中大佬如此牛掰,自己何不假他之手干掉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如果事情顺利的话,自己还能向前迈一步,换一顶更大的官帽子那才是最要紧的事。
一念及此,这位聪明人便向苏轼举报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举报完,正在等待着苏轼的奖赏,可谁成想苏轼竟然对他大加训斥道,“这种事我自然会去查办,何须你来聒噪?如果我今儿准了你的告发,会是个什么结果?”
那聪敏人做梦也未曾想到苏轼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还给自己摆了一道。聪明人语塞了。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苏轼怒道,“哼,今儿我要是准了你的举报。明儿整个部队就会出现人人举报的局面,这成什么了?混乱之源!哼!像你这种挟私怨以乱军心者,我岂能留你!”
聪明人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被发配到偏远之地。
苏轼巧施乾坤手,从此,浮动的军心渐趋稳定。
但苏轼知道部队中的问题多多,远不止这些,于是,他派出李之仪、孙敏行前往各个营地检查,以此来发现部队中的其他问题。
掌握部队的诸多情况之后,苏轼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元祐九年春,举行盛大的检阅仪式。
作为定州所在部队的最高统帅,苏轼做出最高指示,大检阅一切按照旧有礼制实施,不得僭越。作为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苏轼一身正装,稳坐中军帐中。一众将官则是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这么重要的场合,那位副总管王光祖却不给苏轼面子,想要在苏轼面前挺腰子,称病不出。
苏轼岂能容忍这等事情发生?他急忙命令书吏立即草拟奏章,准备专案弹劾王光祖。
王光祖在军中的耳目一见这情景,急忙跑去禀报王光祖。
王光祖一听要弹劾自己,腿都吓得哆嗦了。毕竟,苏轼是一把手,一把手想给你小鞋穿,你还能跑得了吗?
他一路小跑,来到苏轼跟前伺候。
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因此,大检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定州百姓看到这一威武之师,难掩激动的情绪,纷纷赞叹道:“自从韩忠献大人离任之后,就不曾再见到这般盛大的场面了。今儿总算又回来了,老百姓的安宁有保障了……”
安顿好了部队,苏轼又开始为百姓衣食而奔波。毕竟,他来到定州以前,定州刚刚遭受灾荒——遭受了严重的水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一方面,他以低价出粜常平米数万石来平抑粮价。另一方面,将仓库中存放的二万石陈米转贷给佃农,帮助他们度过荒年,等到好年头再还,以新米入官仓。
苏轼在定州浑汗如雨,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心情还是蛮不错的,毕竟,不用像在朝堂上那般勾心斗角了。
但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很快劫难又要降临到他的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