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嗅到了世界巨变的气息,他要勇敢地站出来,要趁着宣仁太后新丧,好好劝导一番哲宗。
他遍观满朝文武,发现能够和自己说上话的唯有范祖禹,便写好了折子,前往范祖禹府上去商议。
他还没有拿出折子,范祖禹便将自己的奉劝哲宗的折子拿了出来。苏轼一看,和自己的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在他的折子后面签上自己的大名,来了个联名上奏。
他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哲宗延续宣仁太后的政策,令大宋朝有一个全新的气象。
可谁知道联名上书的第二天,宋哲宗就下诏令內侍刘瑗、乐士宣等十个人官复原职。这些人都是宋神宗时代的内臣,宋哲宗显然是要继续“昨天的故事”。
中书舍人吕希纯一看皇帝要起用这是个人,拒绝草拟诏书。
宋哲宗来了气,怒道,“现在朝中正缺人手,这些人都是忠臣良士,你为什么不草拟诏书?”
左相吕大防忙道,“陛下,这些人难以服众,让他们官复原职,恐怕不太妥当。”
苏辙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并不是没有先例,但是陛下您现在是刚刚亲政,普天之下亿万双眼睛都在看着你,以观圣德。这个时候,您先召內侍之臣,天下人肯定会认为陛下私于近习,有损于陛下的圣明,万万不可!”
宋哲宗捏着鼻子将这件事儿暂且放下了,但他心下怀疑这事儿是苏辙背后指使的。
侍讲丰稷也站出来,企图劝说哲宗。哲宗心底极其厌烦,一脚就将他踢出了京师,成了一名外任官员。
一众宣仁太后重用的朝臣,都有被排挤的危险。
而宣仁太后在即将离世之际,还为苏轼考虑周详,罢了他礼部尚书的官儿,以两学士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出知定州军事。她怕自己离世以后,苏轼被迫害,因此早早给他做了安排。
临行前,苏轼给哲宗留了一封信,劝说哲宗。
哲宗打开信,立刻闻到了自己的老师苏轼的气息。
“陛下您登基九年来,除了执政台谏以外,您几乎从来没有跟群臣接触的机会。现在您亲政之初,应该以掌握下情、革除弊端为当务之急。臣苏轼曾经与您朝夕相处了这么多日子,马上就要戍守边疆,来不及与陛下您面辞,甚为遗憾。陛下您聪明绝顶,春秋正盛,臣苏轼希望您虚心循理,一切都不需要大动干戈,只需要静静地听,静静地看,看一看朝廷内外大事的利害是非,看一看群臣是邪还是正。这一观察,就得需要三年。三年期限到了,您再大施拳脚,那么必定会是天下无恨,陛下无悔了。从这个角度上,陛下您不可过早地寻求有为,应该是紧睁眼慢张嘴,凡事观察通透了再行施为,则无大过矣……臣就怕是那些急功好利之臣,动不动就劝陛下您施为。若如此,恐非国家之福啊!所以,臣苏轼恳请陛下您留神社稷、宗庙之福,则天下幸甚……”
说到底,苏轼是想劝谏哲宗不要轻举妄动。他哪里知道哲宗的想法?这些年,宋哲宗虽然贵为皇帝,可却是个牌位,是个摆设,年年受冷落,日日受窝囊气,他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压在他头上的那个老太婆终于死翘翘了。他要扬眉吐气,他要一展雄风。他怎么会听苏轼的呢?
啪——
宋哲宗将苏轼的折子扔在了案上,他开始筹划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局变化已经显现出来了。苏轼明白,他们失败了。宋哲宗要将一切都推倒重来。眼看着自己已经老迈不堪了,此去定州,不知何年才能再回到京师。或许,有生之年也都没有机会了吧?前路茫茫,心中不免悲戚。
苏轼即将远行,需要将京师里的家臣遣散。
苏家用了一个小史,颇通文墨,尤工于笔札,名字叫高俅。
这位高俅小史,苏轼原本想着送给曾布的。可是曾布家里的用来写文书的好几个呢,根本就不需要了。
苏轼是个对底下人很负责的人,既然曾布不要,那就只好另想辙了。于是,他便将高俅托付给了驸马都尉王诜。
文坛执牛耳者推荐来的人,王诜自然不会推辞的。即便是苏轼家养的狗若送给他,他都要好好待成,更遑论是一个颇通文书的人才了。
因此,王诜对待高俅甚好。
王诜shēn与宋神宗第十子端王赵佶jí关系甚为密切。一天,王诜与赵佶同在朝堂上当班。
赵佶碰到王诜,便道,“晋卿,我忘记带篦刀子了,你带篦刀子没有?给我用一用。”
王诜从腰间抽出来一个篦刀子,递给赵佶。
赵佶一看这篦刀子,新巧别致,对其赞叹不已。
王诜看赵佶这么喜欢,道,“这玩意儿,我最近做了两副,还有一副还未曾用过,还是崭新的呢,若端王喜欢,回头我派人给你送去。”
赵佶闻说自是欢喜。
这王诜也是个言而有信之人。当天晚上,王诜便派高俅将新奇的篦刀子送到端王府。
高俅领命向端王府而来。此刻,端王赵佶正在花园内玩足球(蹴鞠),玩得正是不亦乐乎。
高俅看端王玩得起兴,不敢打扰,而是侍立在一旁,一边欣赏蹴鞠,一边等待端王。
端王不经意间的一瞥,看到花园一角站着一位生的眉清目秀的年轻后生,似乎对蹴鞠很有兴趣的样子,便问道,“小伙子,你也会玩蹴鞠吗?”
高俅也不是个扭捏之人,爽朗地答道,“启禀端王,小的也会蹴鞠。”
端王赵佶一听便来了兴致,“那就来玩两把。”
高俅也不见外,稍稍整理了一下内务,便下场与赵佶玩起了蹴鞠。
赵佶终于遇到对手了,发现这位年轻人蹴鞠的水平颇高,正是自己练手的绝佳人选。一念及此,不由得对高俅动了惜才的念头。
于是,赵佶吩咐手下人道,“去给都尉回个话,就说他赠给我的篦刀子,我收下了。另外,连同这个送篦刀子的人,我也要了。就让都尉他大方一点儿,来个买一赠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