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药材的路子
蓝山咖啡2025-04-29 16:302,198

  “我想弄点药材,量要大,得一直有。有些东西,外头不好找。”姜爱国把声音压低了些,“刀哥,你认不认识这方面门路硬的人?”

   

   老刀吸了口烟,烟雾从他鼻孔里喷出来。他眯起眼,从上到下打量姜爱国:“药材?那玩意儿水深,你个毛头小子搅和这个?”

   

   “镇上开了个小药铺,想做点生意,可县里头卡着,拿不到好药。”姜爱国简单说了说,“得找个辙。”

   

   老刀没接话,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梆梆”磕了两下,磕掉烟灰。“跟我来。”

   

   老刀领着姜爱国,拐进旁边更窄的巷子,又绕了几道弯,进了一个瞧着更破旧的院子。

   

   院里有个干瘦老头,穿件洗得发白的褂子,坐在个小马扎上,手里捏着几根干草慢慢捋着。

   

   “六指叔,这小子想找药材路子。”老刀冲那老头说。

   

   干瘦老头抬起耷拉的眼皮,浑浊的眼珠子在姜爱国身上滚了一圈。“哪来的?要啥?”嗓子眼儿里发出的声儿又干又涩。

   

   “镇上开药铺的。”姜爱国站直了身子,说话声儿不高不低,“想收点有年份的人参、地道的川贝、当归,还有些别的。有货就行,量大,价钱好说。”他点的都是些不好弄的药材。

   

   那六指叔听完,眼皮子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嘴皮子挺溜。晓得这些货啥价?”

   

   “听人说过。”姜爱国手伸进怀里,摸出几张叠得板正的票子,搁在旁边的破桌子上,“这是定钱。六指叔要是能弄到货,以后买卖长做。”

   

   六指叔盯着那几张票子,又看看姜爱国,脸上没什么表情。

   

   “后生,这行当,讲究个信誉,也讲究个规矩。你第一次来,我信不过你。这样,我先给你弄一批试试水,种类给你配齐点,量不大。价钱嘛…”

   

   他伸出六根手指晃了晃,“比市面上黑市价再高两成,先付一半定金。三天后,还是这个时辰,来这儿取货。”

   

   “行。”

   

   姜爱国没犹豫,把钱递过去,“三天后我来。”

   

   谈妥了,姜爱国没多留,跟着老刀离开了小院。

   

   到了约定的日子,他准时来到那个破旧小院。

   

   六指叔还是坐在那儿,旁边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

   

   “货在这儿,自己验。”

   

   姜爱国打开麻袋,里头用油纸分包着各种药材,有人参片,有川贝,有当归,还有其他几种他在镇上根本见不到的药材。

   

   虽然量确实不大,但品质看着还行,年份也对得上。

   

   他点点头,把剩下的钱递给六指叔。

   

   六指叔收了钱,姜爱国背起麻袋,没多说,转身就走。

   

   这条线,算是搭上了,虽然价钱高,风险大,但总算有了个盼头。

   

   他立刻搭车回了镇上,直接去了药铺。

   

   张伯看到麻袋里那些他只在县城大药房柜台里远远瞧见过的药材时,激动得手都抖了,看姜爱国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东家…这…这您是从哪儿弄来的?”

   

   “山人自有妙计。”

   

   姜爱国没细说,把麻袋放下,“张伯,活儿来了。按我说的方子,炮制新药。”

   

   他拿出早就写好的几个方子,都是他根据记忆里那些经典古方改良的,针对本地常见的几种慢性病和难缠的小毛病。

   

   “这个,炮制成药酒,专治老寒腿、风湿痹痛,外用。”

   

   他指着其中一个方子,“这个,是加强版的止咳散,对付那些陈年老咳嗽。”

   

   张伯看着方子,又看看那些新到的珍贵药材,用力点头:“欸!东家放心!俺这就弄!”

   

   两人立刻忙活起来,切、炒、蒸、煮,药铺里屋弥漫着更浓郁复杂的药香。

   

   几天后,第一批新的成药药包和药酒就摆上了柜台。

   

   药酒用小土陶瓶装着,止咳散还是用油纸包,外面写着“姜记特效风湿药酒”和“姜记强力止咳散”。

   

   恰好这几天,镇上的老木匠王老头的多年老寒腿又犯了,疼得晚上睡不着觉,走路都龇牙咧嘴。

   

   他之前也试过不少法子,效果都不大。听人说姜记药铺出了新药酒,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拄着拐杖过来买了一小瓶。

   

   回去按照说明,每天擦拭按摩。没想到,才擦了三天,王老头就感觉那条腿热乎乎的,钻骨头的疼明显轻了,走路也敢使劲了。

   

   又过了几天,他竟然能扔掉拐杖慢慢走了!

   

   这下可不得了!王老头逢人就说姜记药铺的药酒神了!

   

   “哎呀妈呀,那姜记药铺的药酒,真不是盖的!我这老寒腿多少年了,就擦了几天,好多了!”

   

   “真的假的?老王头你可别是托儿!”

   

   “托儿?我托他个锤子!不信你去试试!管用!”

   

   加上之前李老三儿子拉肚子被治好的事儿,这药酒一出,姜记药铺的名声“轰”一下就在镇上炸开了。

   

   那些常年被风湿、咳嗽、胃病等老毛病折磨的人,像是找到了救星,纷纷涌到药铺来。

   

   一时间,姜记药铺门庭若市,柜台前总是围满了人,连旁边几个村子的人都特意赶过来买药。

   

   张伯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笑开了花。

   

   药铺的流水哗哗地涨,那些新炮制的药包和药酒,常常是做出来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

   

   药材很快用空了,姜爱国又去找六指叔了,他提出想要长期供货,并且要大量进货。

   

   “后生,光有钱可不行。”

   

   六指慢悠悠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破锣,“这药材,水深着呢。人参咋样算年份足?川贝是松贝好还是青贝好?当归哪儿产的算地道?你懂炮制?识得真假?”

   

   姜爱国脸上没啥波澜,平静地回视着他。

   

   “人参看芦碗、纹、体、须,年份越久,纹路越密,皮越老。川贝怀中抱月,松贝为佳。”

   

   “当归以甘肃岷县的为上,根头肥大,断面黄白。”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炮制,有些药材得酒炙,有些得蜜炙,有些得土炒,火候不对,药效就差了。比如那地黄,生用清热,熟用补血,炮制不到位,吃了反而不好。”

   

   他说得不快,条条是道,都是行家才懂的门道,远不是普通药铺小伙计能说出来的。

   

   六指叔眼中那点浑浊似乎散了些,透出点精光,显然是有些意外。

   

   但他脸上还是那副样子,没立刻松口。

   

   他把钱揣进怀里,枯瘦的手指在小马扎上敲了敲。

   

   “行,算你懂点门道。”他话锋一转,“不过,长期供货的事儿先不忙说。我这儿正好有批货,有点烫手,别人不敢接。你要是敢吃下去,以后再说别的。”

    

  

  

继续阅读:第107章烫手的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婚是你离的,拉饥荒你找我干什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