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分钱一分货
蓝山咖啡2025-05-17 13:542,036

  

  

   手上的生意慢慢走上了道。

  

   姜爱国不光在金溪村收货了,他还往隔壁公社跑,有时候还摸到县城边上的村子去收。

  

   收的货种类也多了,不光是皮子,还有各种干货,药材。

  

   他发现,做生意,得讲诚信。

  

   他收货给的价钱公道,不蒙人。

  

   卖货也一样,货真价实。

  

   慢慢地,一些猎户和山民愿意把货卖给他,县城里的一些商店也愿意从他这儿进货。

  

   他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的人。

  

   姜爱国这买卖道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打交道。

  

   一个山西口音的胖商人摸着下巴上的痦子,瞅着姜爱国的皮子:

  

   “姜兄弟,你这货是实在,价钱嘛,能不能再松松?”

  

   姜爱国端起茶碗呷了一口,不紧不慢:

  

   “王老板,我这都是山里头一等一的货色,您老也是行家,一分钱一分货。您要得多,我自然给您匀出些利来。”

  

   姜爱国心里嘀咕:“这些人,怕不是善茬,得多留神。”

  

   桌上的白面馒头多了,小宝脸蛋也圆了。

  

   “哥,今儿又去镇上啊?”

  

   小宝拉着姜爱国的裤腿,眼睛亮晶晶的。

  

   姜爱国摸摸他的头,脸上有了笑模样:

  

   “去,给你买麦芽糖。”

  

   秦曼薇的信,隔几天就到。她信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儿,旁边写着‘这是我同屋,她老抢我馍馍’。

  

   姜爱国看着,嘴角咧开了,拿着信纸又瞅了半天。

  

   他回信的时候,把煤油灯拨亮了些,写家里院子里的向日葵开了,金灿灿的,写小宝又淘气,把邻居家鸡撵上了树。

  

   写到秦曼薇,他笔尖在纸上停了停,添上一句:‘你在那边照顾好自己,别饿着。’

  

   夜深了,姜爱国躺在炕上,眼睛直愣愣瞅着黑漆漆的房梁。

  

   那回从老虎洞里抱出小崽子的情形,一幕幕还在眼前过。

  

   还有那些倒腾来倒去的皮子、山货,有些路数,确实摆不上台面。

  

   他翻了个身,手在炕席底下摸了摸,那里压着他攒下的钱票,一沓一沓。

  

   这天,姜爱国在县城跟一个老把式换货,那老把式咳嗽了两声,压低声音说:

  

   “小姜,听说南方那边,对那啥…水里的皮子,要得紧,价钱给得高。”

  

   姜爱国耳朵动了动,不动声色地端起碗喝水。

  

   “水里的皮子?啥玩意儿?”

  

   他问得随意。

  

   老把式往地上“啐”了一口,扭头朝两边扫了一眼,凑近了些,压着嗓门说:

  

   “水獭皮、貂皮晓得不?那都是顶好的稀罕货。咱这地儿少见,可要是能弄到,乖乖,能换一堆好东西!”

  

   姜爱国心口那块肉“咚咚”跳了两下。这可不是山鸡兔子。

  

   他眼珠子转了转,脸上还是那副老实样儿:

  

   “大爷,那玩意儿金贵,我哪能弄到手。听您说说就得了。”

  

   他嘴上这么回着,那“稀罕货”三个字却在他脑子里打转。

  

   后头些日子,姜爱国收东西的时候,就多问一句。碰上老猎户,他就打听:“叔,你们打着过水獭、貂这些不?那皮子听说值钱?”他还托人往深山里递话,想找专干这活儿的老手。

  

   秦曼薇的信又寄来了。信上写,她们那边的学习快完了,上头的人已经在商量着把她们这些人往哪儿分派。

  

   她写自己可能被分到挺远的地方,心里头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姜爱国的想法。

  

   姜爱国拿着信,坐在炕沿上,手指摩挲着信纸上的字。

  

   他想让她来。想让她来自己身边。一起过日子,一起把这日子过好。

  

   他拿起笔,回了信。写了村里的事儿,写了自己生意上的事儿。在信的末尾,他写得有些隐晦。

  

   “……这地方,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这头,也慢慢有了点模样。往后的路,还长着呢。要是有人愿意来搭把手,那肯定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他把信叠好,揣进兜里。

  

   没多久,通过那个托人去的远山区的消息,姜爱国还真收到了第一批稀有皮毛。

  

   量不大,就几张水獭皮,可那毛色、那品相,一看就是好货。

  

   姜爱国在屋里来回走了几趟。这货,不能在县城卖。得去南方。

  

   去那个老把式说的南方大城市。

  

   他把家里的钱款和攒下的票据都拿出来,数了数,又都仔细捆好。

  

   “爹,娘,我寻思着,去趟南方。”

  

   吃饭的时候,姜爱国开了口。

  

   张蓉淑手里的筷子一顿,眉头又皱了起来。

  

   “南方?那老远了,去干啥?”

  

   姜爱国扒了口饭:

  

   “有点路子,能把手里的货卖个好价钱。说不准还能带点南边的稀罕物回来。”

  

   姜大柱吧嗒着旱烟,没说话,眼睛看着姜爱国。

  

   姜爱国把捆好的钱票递给张蓉淑:

  

   “这些您收着。我出门在外,家里头您跟爹多费心。小宝也得看着。”

  

   张蓉淑接过钱票,手有点抖。

  

   “出门在外,万事当心。别跟人起冲突。”

  

   她嘱咐着。

  

   姜爱国点点头。他把那几张水獭皮仔细卷好,用油纸包了几层,又用布袋子扎紧,藏在随身背的包里。

  

   腰里别着那把匕首,又带了些干粮。

  

   天还没亮,姜爱国就一个人摸黑出了村子,去了县城火车站。

  

   火车站里人挤人,啥口音的都有。

  

   姜爱国找了个角落坐下,眼睛四处扫着。他手里攥着车票,心里绷着一根弦。

  

   火车上的小偷多,形迹可疑的人也多。他靠着车窗,眼睛不时地扫过车厢里的人。

  

   姜爱国在火车上,旁边有人的眼珠子老往他包上溜,他不多话,挪了个屁股,换到另一边空座。

  

   过了一阵,他又站起来,往那头车厢连接处走,点上一袋烟抽。

  

   火车“哐当哐当”好几天,总算到了地方。

  

   一脚踏下火车,那股热气夹着潮乎乎的味儿就糊脸上了。

  

   街上那楼,真高,路上的人穿啥颜色的都有。姜爱国拎着包,跟着人往前挤。

  

   他东瞅瞅西看看,眼珠子不够使,可手里那包攥得死死的。

  

   姜爱国脑子里过着来前打听到的地址,有个远房亲戚在这儿开绸缎庄。

  

   他捏着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边走边问,拐了好几条巷子才找到。

  

  

  

继续阅读:第174章 别栽跟头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婚是你离的,拉饥荒你找我干什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