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南诏奇遇
张宁熙2022-04-30 09:573,928

  从梁王府离开后,管修、林兆人就与穆三郎、武银娇分开了。

  很快要入宫面圣,他们都折腾一整晚了,需要先回府沐浴更衣整肃仪容。

  哪知刚刚回到管府,在大门口就听得里边乱作一团,管陶陶的哭声最大:“翰飞,你这到底是怎么了呀?”

  然后是田凤子的声音:“阿宁,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管修和林兆人一怔——敢情是翰飞与贺上宁他们回来了?只是他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那二人快步入内,就见前院的花厅里翰飞敞开着衣裳躺在一张木靠椅上。

  少年浑身是上,胸口和手臂上不少的淤青,就连眼角和嘴角都被打破了,整张脸兀自肿得老高,疼得不断地哼哼着。

  管陶陶正一脸心疼地为他擦药。

  另一边圆桌旁,同样受了一身伤的贺上宁则在大口扒饭,好似三天三夜没吃过东西了,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咋见管修和林兆人入内,那二人急忙起身,同声道:“见过师父!师兄!”

  说话底气不足,真个跟受了很严重的内伤一般。

  管修急忙上前给他们查看伤势,发现两人都伤得不轻,急问:“你们这是怎么了?”

  一问及此,那二人眼中立刻流露出恐惧之色。

  贺上宁甚至瑟瑟发抖起来:“师父,这……这几天里我们一行人的遭遇简直如坠地狱……”

  他满脸的苦大仇深,管修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促声问:“到底怎么回事?给我说清楚了!”

  翰飞瞬间声音都哽咽起来:“师……师父,我对不起您!”说着一下跪倒在管修跟前。

  而他浑身都是伤,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只是跪下就疼得直哼哼。

  管陶陶和田凤子急忙去扶他,并道:“阿飞,你就不要再遮掩了,赶紧把实情都跟你师父说了吧!”

  翰飞这才沉口气,吞吞吐吐说起了——原来,六天前,他与贺上宁得管修之令,带领十余人同赴南诏,想要调查开元道到底是怎样一个教派?同时他们和李贤之间又有怎样的渊源?并且在神都发生的这一切到底和他们有着怎样的关联?

  翰飞与贺上宁领命而去,从益州一路南下直达南诏。一路上,越离南诏近的地方,对于开元道似乎就越发崇尚。而到了南诏后,他们发现那儿的人简直对这个教派奉若神明。

  翰飞道:“当时我们进入了蒙舍诏,这就是南诏的别名。它和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等围绕在洱海边,遥相呼应。每一个小部落都不大,平日里也是自己管自己。但当我们在这些小部落之间转了一圈后,发现这里的人几乎都非常的信奉开元道。当下我们便去打听这所谓的开元道到底是啥?那儿的男女老少都说,开元道是这世界上最美好最值得信任的一个教派,他们的教主叫做‘无相’。”

  “无相?”管修跟着念了一句。

  “是,”翰飞道:“所谓无相,即从来没有人见过那个教主的样貌,有看到过他的人说,他的样子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也有说他是一个正值壮年的道人,还有说他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小伙子,更有甚者说他能变成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模样。”

  “还有这样的事?这不相当于易容术么?”林兆人问。

  翰飞想了想,答:“我也不知道,不过肯定不是简简单单的易容术,因为他可以在一瞬间幻化成任何人的样子,也可以变成任何人心中所想的样子。至于他的真实面容,从来都无人知晓,哪怕是开元道里的教徒们,也从来无一人得见。”

  “难怪他叫做无相了!”管陶陶道:“那么翰飞哥,你们这次去南诏,可有瞧见那无相?”

  “嗨,别提了!”贺上宁插口道:“我们刚刚去南诏时,还不觉得那地方怎样,只是没有我们武周王朝繁华罢了,人们住的房子都是那种枯草和木头搭建的,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破破烂烂的麻布袋。不过那儿的人倒是很热情,不管我们去哪一家借宿或者搭伙吃饭,随便给些铜钱,人家就会很好的招待。你们是不知道,在那乡野之地,虽然没有我们神都的酒楼菜色丰富,但那些山里的野味和菌菇,味道那叫一个鲜美呀,能让人把舌头都给吞了……哎哟!”

  他说着一捂脑袋,原来是管陶陶一记爆栗敲他头顶了,并叱道:“贺上宁,别跑题了,现在是说开元道的事,怎么扯起吃来了?”

  那胖子满腹委屈:“本来就很好吃嘛!”

  翰飞无语,干脆接过话头,道:“的确,那儿的人家都很热情。而且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一户人家,还是在路上看到的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对于开元道那都是十分崇敬的。特别那些人家里,都会挂着一副圣火的图案,那火的样子,恰恰就是上元节那晚上行刺圣人的刺客们后背所纹的图案了。”

  管修大骇:“那么说,这段时间里神都闹鬼之事,都是开元道这伙人做的了?”

  翰飞嘟囔道:“也不能确定。”

  “为啥?”林兆人道:“那箭毒木、变色纹身,火焰图案都来自南诏国,而且和开元道有关。前太子鬼魂杀人时,也曾提到开元道。”

  翰飞道:“这也不好说,因为我们在南诏时听到了很多关于开元道的传闻,而且也亲眼鉴证了一些事。”

  原来,当时翰飞等人进入南诏后,就发现那地方不同寻常。除了本国国君外,那儿的人最信仰的就是开元道教主‘无相’。

  而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十多年来从无人知晓。

  他们只知道很早以前就已经有这个教了,而且这个教的宗旨就是“救死扶伤,造福万民”。他们打着这个旗号,多年来一直在南诏附近的六个小国里行医赠药,帮助一些贫苦的百姓治病,解除他们的痛苦。

  田凤子闻言,说:“那这么看来,开元道并不是什么邪教了?”

  管修正色道:“任何事都要看本质,这很有可能只是他们为了迷惑众生使用的手段。”

  翰飞道:“师父所言甚是,当时我和阿宁也是如此觉得。开元道打着普度众生的名头,让人们相信它,甚至连那些国家的士族和官员都开始信它,本能地遇到任何事就想到要求助教众。后来我们前往浪穹诏,发现那儿的人正在忍受疫病的折磨,很多人瘦得皮包骨了。可是他们并不相信郎中,也不肯喝药,而是选择去开元道那儿求取圣水。”

  “圣水?那是个什么玩意?”管陶陶自语:“好喝么?”

  忽见父亲瞪眼瞧向自己,吓得赶紧闭嘴。

  翰飞继续道:“我们也不知那圣水是何物?只是听那边的人说,是来自神明的恩赐。只有信了开元道的人才能得到,而且信则有,不信则无。信教的人喝下圣水,百病皆除。而不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则会被圣水惩罚。”

  “呃,”田凤子道:“怎么惩罚?难不成喝下被毒死么?而且即便是再有灵性的水,能治病,还能毒死人么?”

  贺上宁摇头:“我们也不知,只是听那些当地人如此说。然后飞哥就喊了我们大家一起换下大理寺的侍卫服,想着我们身着武周的服饰,即便这开元道中另有隐情,这些当地人也不会跟我们道明的。于是大家就去街上的铺子里买来了衣服,各人穿上,头发也梳成了他们差不多的样式。”他说着,低头扯了一把自己身上酷似山野村夫一般的粗布衣裳。

  林兆人等瞧瞧他,再看看翰飞,两个都是一样的衣裳,前胸衣襟敞开,十分的不得体,不由得莞尔一笑。

  管修拍拍翰飞肩膀,道:“不错!懂得因地制宜,乔装打扮,为师这次派你前去,果然没有选错人!”

  翰飞闻言,原本黯淡的双眼一亮。

  连着管陶陶都禁不住颊上飞红,倒好似父亲表扬了自己一般。

  翰飞继续道:“当时正是二月初四,我们在洱海边上看到有一位白衣女子在给百姓分发圣水。那女子带着白色的面纱,头发黑亮,身材十分的窈窕……”

  “咳咳,”管陶陶咳嗽两声,打断:“说重点!”

  翰飞这才意识到自己说偏了,忙转回正道上:“总之,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女子。可那些当地人对她似乎十分崇敬,甚至可以说是顶礼膜拜。有些病了的老人和孩子,还请她施法。”

  “是怎么个施法呢?”管修道。

  翰飞说:“也就是让她抚摸自己的头顶,然后说些什么听不懂的咒语,最后给他们喝点儿圣水。”

  “这样病就好了?”田凤子不敢相信。

  贺上宁道:“师母,别说你听着像是在说天书了,就是我们当时亲眼所见,也觉得那就是在骗人,是江湖术士哄人骗钱的把戏。可实际上呢,真很多人给他们治好了病。当天我亲眼所见,上午时一个黄口小儿还是病恹恹的,一点儿东西也吃不下。我还好心将自己买的一张饼给了那孩子,他也没吃。等到午时那圣女在洱海边赐圣水时,那孩子的爷爷就抱着他去了,当时我和翰飞哥等人也都在旁跟着,想要亲眼看一看。当时那孩子喝了圣水,人还是和先前无二,他爷爷就抱着他坐在大树下乘凉。南诏那边与我们不同,虽是二月开春的时节,但那边几乎没有冬天,一年四季如春,下午时分太阳还很毒辣。那孩子当时在大树底下睡眼迷蒙,人也是晕晕乎乎的说起了胡话。可等到两个时辰过去,傍晚时他竟然醒了过来,说;‘爷爷,我肚子饿了。’”

  “那……孩子真个就这样好了?”田凤子不敢置信。

  翰飞点头:“若非亲眼所见,我们也实难相信。当下阿宁掏钱给他买了一碗面条,又买回来几个胡饼。那孩子三两口就吃完了一整碗面条,还嚷嚷着饿。阿宁又给他吃了一个胡饼,也是飞快地吃完。因看他饿了太久,恐一下吃撑了,故此不敢多给。那孩子吃饱后,又喝了很多的水,人变得精神十足,有点儿也看不出生病的模样来。”

  “这可真太神奇了!”管陶陶眨眨眼,眼睛放出精光:“这圣水真能包治百病?你们可有带些回来?”

  贺上宁一撇嘴:“我倒想带,可那些求到圣水的人,都是当着圣女的面就给喝下了。然后我们又求了那孩子的爷爷,让他帮我们问圣女要点儿。他说;‘圣水这东西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我们都不是开元道的人,即便得到了圣水,也不能感受其灵力。但看我们给他孙儿买了吃的,又给他了好些铜钱,便告诉我们夜里开元道会在南召洱海后山中举行盛会,就是大家一起为逝去的先祖和活着的人祈祷,祈祷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哦?”田凤子诧异地说:“这么看来,这开元道似乎还心怀天下呢!”

  “那当时情况到底怎样?”管陶陶急切地问。

  翰飞清了清嗓子,似乎口渴了。

  管陶陶急忙给他倒上一杯茶,少年接过一饮而尽,然后才道:“那老汉看我们不似坏人,只当我们也是想要加入这开元道,便同意夜里也将我们带去。当晚我们请这祖孙俩在一家小酒肆中打尖,大家吃饱喝足后,便开始跟着那些南诏国的居民们前往洱海边的山丘。在那山坡之上,很远都能看得延绵不绝的人流,路的两旁尽是火把,将夜空都照亮了。当时我们很惊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听着平平无奇的教派,竟然会有这么多的追随者。”

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 无相教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复唐攻略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