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律没想到还没见着天尊,却先见到了池晏苏。
震惊过后,却也并不意外。押送罪人回京的那艘船,途径楞伽峡被池晏苏烧毁,史复燕都被他摆了一道。
听说景元教有个暗卫对堂主忠心耿耿,愿意为他卖命的程度,韦城武曾说那人伤重不治,看来也被骗了。
那晚池晏苏活下来,史复燕必死无疑,否则他怎么敢堂而皇之成为田悦的幕僚。这种狡诈无信,以身侍贼之辈,假如田悦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也将毫不留情另觅新主。
高律略微勾唇,他倒要看看,这个狡猾的家伙能爬到多高。
池晏苏不着痕迹地回以冷笑,嘲讽他是三姓家奴?高律这个内鬼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逸知道他是杨俭的人吗?莫非有所察觉,将计就计把他送走?李逸有这种警觉也好,证明他没有看错人,暂时还能护得住俞沧云。
谁也没留意他们沉默的较量,杨俭见风使舵,腆着脸将田悦哄得找不着北。宫里的太监惯会伺候,伸手不打笑脸人,谁能拒绝被当成帝王奉承。
李宝臣父子与田悦相谈甚欢,双方聊到田承嗣,心照不宣地庆幸他临死前做了个明智的决定。
田悦承袭节度使,其他藩镇也将纷纷效仿,李宝臣父子又怎能甘于人后?等候多时就是为了向他取经,相约入城详谈。
车队再次启程驶向上东门,杨俭跑在前头带路,伏地做小取悦了他人,也给自己戴上护身符。
高律跟在车队中,不时看一眼指挥车夫的杨俭,这种能屈能伸,审时度势的本事令他自愧弗如。假若回纥联军当真攻入长安,像杨俭这种人也能活下来吧。
两大节度使会面,没提过一句派兵之事。他们极有默契地结为同盟,巴不得大唐越乱越好。时势造英雄,谁都有可能改朝换代,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高律不紧不慢往前走,左后方就是李宝臣父子的座驾,虽然隔着几名侍卫,但他耳力极好,马车里那对父子的窃窃私语,隐约传入他耳中。
李宝臣年事已高,身子骨依然健朗,说话中气十足:“田承嗣那老贼强征募兵,将魏博军扩大到十万兵力,他还挑了一万精兵自称衙兵。”
“天下谁人不知,皇帝的护卫才能称为衙兵,可宫里那位圣人想用恩义感化老贼,将自己的女儿永乐公主嫁给他儿子田华,还结上亲家了。”
“田承嗣却得寸进尺,公然宣称税赋不入于朝廷,虽曰藩臣,实无臣节,擅自任免官员,百姓户籍也不向朝廷呈报。那老贼都骑到头上撒野了,你猜怎么着?”
李宝臣攥紧了拳头,猛拍膝盖,“圣人竟对他一忍再忍!”
想到自己为朝廷立过汗马功劳,田承嗣偷奸耍滑,消极应战都混得比他好,叫他怎能咽下这口恶气!
既然当逆贼也不会受惩罚,还能捞到更多好处,谁愿意安分守己做忠臣呢?都像田承嗣那样老三套,投降、求饶、悔过,圣人宽恕他后,下次还敢造反,皇权又能震慑住谁!
李惟岳清楚父亲心里的不甘,净拣好听的说:“仆固怀恩老将军病逝后,圣人大失军心,最怕武将造反,忍字当头一再姑息,田承嗣那种佞臣都让他无可奈何。像父亲这般军功加身的英雄豪杰,才是众望所归的至尊帝王啊!”
知父莫若子,李宝臣心里舒坦多了,田承嗣一死,当年被他戏弄的心结也放下了:“田承嗣野心昭著,之前还打过昭义节度使的算盘,诱骗昭义军发动叛乱,趁机占领了相州。要不是睦王李述带兵镇压,田承嗣几个儿子又实在不成器,他怎会轻易罢休?”
“如今他将兵权传给侄儿田悦,据说那小子勇猛好斗,奸滑狠辣,比那老贼有过之无不及。儿啊,日后你一定要加倍留心,可不能被田悦钻了空子!”
李惟岳不以为然地笑道:“不瞒父亲,我与那环眼贼刚打上照面,就知他是草莽鲁夫出身,勇冠三军又如何,却是个有勇无谋的。何况,田承嗣将爵位传给侄子,他那几个儿子又岂能甘心?等着瞧吧,田家人自相残杀,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李宝臣父子打着如意算盘,谋划自家的春秋大业。临近上东门,蜷缩在城墙周围的难民,见到马车都冲上来讨饭。
侍卫们骂骂咧咧撵人走,高律退到旁边望着城中萧条的景象,虽是满目凋敝,回纥联军确实已经撤退了。
他后知后觉,也许韩王李迥并非无能,而是预料到狼群环伺,有人想趁机分一杯羹。舍财守城,苦的是老百姓,却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兵力。
于他而言,这是损失最轻的一种战术。不然等到回纥联军围攻长安,李宝臣父子和田悦赶来,他们稍作合计,就将重演天宝之乱。
高律越想越心惊,韩王李迥在城中孤立无援,睦王李述也不知何时赶来。
如果李逸在洛州,他将如何化解这场乱局?李逸若知池晏苏还活着,史复燕已死,他会赶回长安追查天尊吗?
这一路杨俭时刻紧盯高律,不许他离开自己的视线,晚上睡觉拿绳子拴在他手上,想找个送信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他失联多日,李逸应该想到途中出了意外,只是蕃坊那边一团乱麻,眼下分身乏术吧。
高律帮不上李逸,只能先做好自己的事,找到杨俭口中的天尊,顺带盯着池晏苏的一举一动。等到洛州解除联军围困的危机,他才有可能联系上李逸。
饿疯了的难民扒在马车周围,被侍卫们殴打也不肯松手,眼巴巴盼着车里的贵人赏口吃的。
都是当地百姓,成德军和魏博军也不敢大打出手,闻声赶来的难民越聚越多,杨俭被挤出去,摔倒在地上痛得叫唤。
高律闷声不吭扶起他,看见衣服上渗出血迹,熟练地帮他包扎换药。杨俭哀叹时运不济,沦落到连难民都不如,看着任劳任怨的高律,不禁有些心软:“律儿,咱爷俩相依为命,也算是共患难。就算你有过异心,义父也不跟你计较了。”
他东张西望瞅了瞅,压低声音道,“我寻思着,天尊在城中已有对策,李家父子和田家侄子得意不了多久,呸,贼子野心,看我回到长安就把他们往死里整。”
高律默不作声地听他发牢骚,仿佛即将见到天尊,也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杨俭叹口气,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这副死样子,也怪自己戒备心太重,东猜西疑将他往外推,“律儿,待天尊成就大业,义父绝不会委屈了你,届时提拔你做个大将军,封侯进爵指日可待。”
高律无动于衷,人人都想成就大业,皇帝宝座却是独一无二。他们争得头破血流,人死如灯灭,最后连一文钱都带不走。
“放粮了,放粮了……”城外的士兵高声吆喝,难民抛下马车,兴冲冲地追问哪里能领到粮食。士兵往街口一指,“韩王亲自开仓放粮,还不快去跪谢大王!”
难民们感恩戴德地回到城中,车队缓慢前行,高律感觉杨俭握着他的手使了大劲儿,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激动地抿了抿嘴唇。
他脑袋靠在高律肩膀,轻声笑起来:“韩王不费一兵一卒赶走回纥联军,开仓放粮笼络民心,那几个乱臣贼子,想破头也想不出这种高招,你看,咱们天尊就是帝王之相啊!”
高律手腕微颤,韩王李迥就是天尊?他曾在夺嫡之争中败给太子,独孤贵妃去世后,他领兵驻守宣武沉寂多年,原是想利用景元教东山再起!
他怕引起杨俭的猜疑,刻意转移话题:“义父方才没认出,田悦身边那人曾是景元教的堂主吗?”
杨俭连池晏苏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快走几步急着进城:“教主都掉进河里喂鱼了,他一个堂主还能掀起什么浪花?投奔田悦又怎样,他敢承认自己与景元教有关吗?”
“可他万一认出天尊……”
“不可能!教主生前再糊涂,也不敢跟谁透露天尊的身份,谅他也没这胆量!”
高律和杨俭来到街口,看向那个身穿盔甲的英俊将领。
独孤贵妃曾经宠冠六宫,这位深受圣人喜爱的七皇子,继承了他生母的美貌,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身形颀长清俊,气度卓越不凡。
后宫皇子之中,除了李逸那副好相貌不输于他,其他兄弟都略有逊色。韩王李迥自幼聪慧,文武全才,难怪圣人曾对罢黜太子有过动摇。
杨俭拥护李迥夺嫡,也是笃定唯有他能与太子相较高下。
隔着众多难民,杨俭面向李迥深深一拜,高律随之行礼,见他淡漠地扫了一眼,像与杨俭不熟。
接下来杨俭找到宣武军,提出吃顿饱饭,沐浴更衣,找间上房歇息,这些要求全都被接受了。若说没有李迥打过招呼,也不尽然。
难民们领到粮食跪谢君恩,李迥得空会见李宝臣父子,却将田悦拒于城外。
李宝臣不解:“韩王,洛州被回纥联军围困,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难得魏博军前来助一臂之力,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共同为朝廷效力呢?”
李迥朝蹲在路边的孩童招手,拎起一小袋粟米拿给他。孩子紧抱着那袋米,频频鞠躬道谢。
李迥摸了摸他的头,眼神慈悲怜悯,低沉的声音却冷如寒潭:“田悦世袭魏博藩镇,自封为王,公然藐视朝廷,挑衅圣人威严。此等不忠不义之徒,你指望他为朝廷效力?只怕他想拉拢回纥联军,一同围攻长安,这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用意!”
李宝臣老脸挂不住,像被他看透了心思,尴尬地笑道:“韩王多虑了,我倒觉得田悦与他叔父不同,年轻人还有几分直率,耐心劝和,未必不能被朝廷所用。”
李迥挑眉道:“既如此,你可知田悦带来多少兵力?营地驻扎在何处?睦王远在岭南,途中遇险都能及时赶来,他田悦蜗行牛步,难不成带来的都是残兵破车?”
“睦王途中遇险,这又是怎么回事?那睦王现下可还安好?”李惟岳给他爹使个眼色,劝他别再多管闲事。
韩王代表的是朝廷,他和田悦闹得不可开交,他们不正好看热闹么。
李宝臣悻悻闭嘴,李迥发完了手里的米袋,拿起巾帕擦了擦手:“承蒙武安王关怀,睦王他身无大碍,今日发给难民的粮食,就是睦王从岭南运来的漕粮。不过只有六艘舰船脱险,其余船上的粮食都折在河里了。”
李宝臣父子大叹可惜,李迥话锋一转,“好在船上的海军与步兵及时转移,避免了兵力折损。此外,河东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和昭义节度使都已带兵赶来,今晚就能集结十万大军,与回纥联军决一生死。陇西王,武安王,还请二位早回营做准备,不必为闲杂人等分心。”
李宝臣父子相视一眼,洛州有韩王和睦王坐镇,几大节度使都是拥护朝廷的忠臣。其中昭义军和魏博军有宿仇,莫说田悦仅带几千兵力来探虚实,即便他把魏博军都带来,三足鼎立,也是举步维艰。
父子俩彻底歇了心思,造反的时机尚未成熟,他们也不想充当出头鸟。
李宝臣曾被田承嗣坑得不轻,田家栽个大跟头才是他乐见的结局,他几乎没有犹豫,站到了李迥这边。
田悦被拒之城外,李宝臣父子也没再露面,只有个小兵跑出来,冷冰冰地打发他们回去。
难民还有粮食领呢,他田悦带兵助阵,连口凉水都没喝上?要不是想来看朝廷的笑话,他何至于亲自跑这一趟!
“此处不留爷,老子造反去……”田悦气得大骂那几个姓李的,命令车队调头回去,池晏苏不慌不忙地上前禀报。
“主公,微臣去城中打探过,韩王、睦王与各大藩王,今晚将在孟津北岸与回纥联军开战。主公不如留下近观战况,若能顺利平息,明早再回去也不迟。”
“今晚开战?他们打得起来吗?”田悦压下心头怒火,撇嘴狞笑道,“也好,韩王和睦王目中无人,本王就留下来看看,他们如何平息这场战事。池副使,做得好,继续打探,晚上咱们看一出好戏!”
池晏苏领命退下,转过身背对田悦,脸上温顺的笑意瞬间褪去,深邃眼眸里只余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