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新女婿拜年
公子尚德2025-08-15 11:382,373

  说实话,事情有点超出聂联刚的掌控。

  他没想到夏芳婷能考得那么好,考上了京城大学,那可是全国精英的荟萃之地。

  高考报名之前,自己还在那巴巴的教训二哥呢,让二哥看看《围城》里关于“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的道理。

  既然你这么明白,难道没想想自己跟夏芳婷的差距不是更大吗?

  不但家庭差距很大,更大的自己跟她学历的差距,还有就是大学精英和小农民之间的差距。

  聂联刚本来是想过来跟二姐谈谈,劝劝她的。

  没想到让二姐说中心事。

  这让本来情绪就有些不大高的聂联刚,也没心情劝说二姐了。

  只能过两天调节一下心情再说吧!

  到了年三十下午,一家之主聂振杰才匆匆赶回来。

  这时候村庄里面已经弥漫开越来越浓的火药味儿,除了孩子们在街上零星的放爆竹,还时不时传来一阵急促的鞭炮炸响。

  因为不知道父亲啥时候能到家,聂大刚已经带着弟弟们去上坟回来了。

  他们一家三口在腊月二十七就已经回到老家。

  反正家里有睡的地方,早点回来跟家里人团聚,大儿媳也能帮着婆婆和老婆婆多忙活忙活。

  在越来越密集的鞭炮声中,天黑了下来,真正的过年开始了。

  聂家的三处房子里灯火通明。

  他家不仅仅把罩子灯全点了起来,还点了好多个更加明亮的“嘎斯灯”。

  里间屋里还掺着点蜡烛。

  所谓的“嘎斯灯”,‌是一种利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进行照明的设备。

  ‌它通常由两个筒组成,外筒用于放置电石,内筒通过细管将气体导入灯芯,点燃后发出蓝色的火焰。

  嘎斯灯燃烧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近似于爆竹的火药味儿,不好闻,也不难闻。

  其实罩子灯的火焰放到最大,屋里煤油燃烧的味道也很浓。

  点上几个嘎斯灯其实是罩子灯的很好补充,增加屋里的明亮程度,也不会有很浓重的煤油味。

  其他的社员家里也有嘎斯灯,不过大多是土造的,安全性很差,而且大多没有调节亮度的功能。

  聂家的嘎斯灯是小刚从县城的五金店买来的,工厂货,安全性高,还能调节亮度。

  今年的过年,比去年那个年过得更加热闹。

  年货比去年也更加富足。

  毕竟聂振杰恢复了工作,还补发了一定的工资,而且全家人几乎都工作了,工资都不低。

  他家现在的财力,是农村人完全没法比的了。

  而且一家人从东州那样大城市回来,带回来很多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稀缺物品。

  至少在这年头,还是有“特产”这种说法的。

  因为受交通运输能力的限制,各地的特产还不能普及到全国,所以从外地带回很多在本地没有的东西,那是相当稀罕的。

  至于到了后世,物流发达,加上网购的兴起,“特产”的观念几乎被稀释了。

  老爷子聂传山今年格外高兴,他跟二儿子带着几个孙子,喝了一个通宵。

  下半夜的时候,老大聂振全和老三聂振和托着菜肴,都带着全家过来了。

  这边的大家庭如此热闹,隔壁砖瓦房那边,就显得相对冷清。

  田育宝一家四口也是吃年夜饭,敬天地,放鞭炮。

  这是田育宝长这么大,第一次在生他养他的那个山村之外过年。

  虽然家里的年货空前的富足,除了他们两口子手里有钱,也开始舍得花钱买年货之外,东州过来的好多稀缺货也给了他们很多。

  但是,田育宝还是有些提不起精神的样子。

  他是想到了那个山村里的老娘和两个弟弟。

  看着一家四口丰盛的年夜饭,他就想到了老家的穷困。

  虽然母亲和俩弟弟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他伤心,但他还是有点食不甘味。

  如果不是那娘仨做事实在不地道,他还是很希望回老家过年的。

  哪怕年夜饭没有眼前这么丰盛他也愿意。

  落叶归根,作为一个大男人,谁愿意在丈人家这边过年啊!

  只不过他太了解那娘仨的德性了,如果自己好心好意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还带着大量的年货,也会被刁难,甚至扣押。

  所以,心情不好只是出于对老家的怀念,可他是坚决不会再回去冒险的。

  到了大年初一下午,聂振杰就先回去东州了。

  春节期间更要加强治安管理,他要回去公安局值班。

  大年初二,大刚一家三口就回去了,要去走丈人家。

  二刚走丈人那是相当方便,小两口用扁担挑了十多个蒙着红包袱的箢子,步行去了罗家。

  自家肯定是没有这么多箢子的,这都是提前去左邻右舍家里借来的。

  他俩去年结婚,今年是头一次走丈人家拜年。

  需要去拜年的就不仅仅是罗炳信这一家,另外十多家罗炳信本家那里,也需要去拜年。

  拜年的方式,就是小两口提着箢子,每一家本家那里送去一个箢子。

  箢子里装的当然就是馒头、油条和钙奶饼干。

  就是个形势,基本不会留下礼物,大多就是原物奉还。

  摊上有些比较贪财的,有时候也会拿出一个两个的馒头,再从串着的油条上掰下一两根干油条吃吃。

  小两口去那几家所谓的“大丈人”、“叔丈人”家送箢子的时候,如果这家有小孩,作为新姑爷的二刚,那是必须要给小孩压岁钱的。

  每个孩子五毛钱。

  这是现在的标准数额。

  虽然二刚和雨兰工资都挺高的,他俩不差钱,但也不能坏了规矩。

  如果多给的话,比方说每个孩子给两块钱,那么雨兰的叔伯姐妹再结婚,头一年过来拜年的时候,新姑爷可拿不起每个孩子两块钱的压岁钱。

  把箢子都送出去之后,小两口再回来真正的丈人家,接受热情的招待。

  在正式开席之前,大舅子媳妇先给他姑父端上一碗荷包蛋。

  汤里足足有十多个荷包蛋呢。

  二刚同志还是比较勇敢的,一口气把十多个荷包蛋吃个精光。

  也不怕撑着。

  新女婿第一次来丈人家拜年,都是要吃荷包蛋的,这表示丈人一家对新女婿的认可。

  至于田育宝来说,今年走丈人家拜年跟往年实在是天壤之别。

  往年的时候,别人去走丈人家,隔着也就三五里路,不一会儿就到了。

  而他呢,走一次丈人家好像比唐僧取经都难,尤其是大年初二的拜年,踏着路上的积雪,往往拖家带口走到丈人家,都过午了。

  今年可好,一家四口在家从从容容吃了早饭,然后慢吞吞收拾好一个箢子。

  田育宝提着箢子,翠红带着俩孩子,出了院门,然后走了两三步,跨进相邻的另一个院门。

  这就到了丈人家了。

  红英和小山子立刻飞奔进去,大喊着“姥姥”、“老姥爷”、“老姥娘”过年好。

  大闺女一家自然有爷爷奶奶和翠兰她们招待。

  今年跟田育宝一桌的,还有翠红的大姑和二姑两家。

  大刚娘就不在家招待闺女女婿了,她让小刚骑车子,载着自己去他姥姥家。

  她也要走娘家啊!

继续阅读:398 悍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76,忘不了的恩怨情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