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解开心锁
苏放2024-06-09 10:203,465

  赵国华不知尹陷入了一个比他还严重的困境。

  苦恼的赵国华不知如何自处。这一次是真正触及灵魂的大冲撞,赵国华在全连职工面前流泪不止,这令赵国华感到了耻辱,极端的耻辱!这一场批斗在赵国华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此他就变了一个人,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以过来人的心态变得有点玩世不恭,工作上得过且过,生活上吊儿郎当。

  赵国华知道很多人都在关心他,可是他心如止水无动于衷,王英姿也焦急的找他谈了一次,可赵国华唯唯诺诺的应付,自动退出不搞黑板报了,让她很生气也很无奈。而且王英姿春风得意,火线入党,跟着就升了官,当上了代理副指导员,工作忙碌也顾不上帮助他了。

  赵国华搞不明白为什么副指导员还加上代理这两个字。

  班长对赵国华竟然有了一点变化,虽然平常总是板着个脸,和赵国华说话时,赵国华发现班长脸上的线条有些许松动,竟是柔和了不少。

  有一天赵国华在钳工台整理夹具,班长走过来看了一下,对他说,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这点道理还不懂?摔一跤不要紧,男子汉大丈夫,那里摔倒那里爬起来嘛,要死不活的算什么真男人?

  班长说完就走开了。赵国华苦笑了一下,低下头认真地干活。

  赵国华是真男人,可真男人真给这一场批斗吓坏了。

  而解开赵国华心结的,是邬燕清和陈有财。

  有一天在路上,赵国华偶遇邬燕清。邬燕清是和贺桂花走在一起的,看见了赵国华,贺桂花便低了头,快步转身离开了。赵国华心里五味杂陈,皱眉苦笑了一下。

  其实,以前他心里还存着一丝希望,邬燕清传过来的消息,是暂时分开看一看嘛。但这场批斗会,彻底杜绝了他和贺桂花重温旧梦的可能,那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不可能再重归于好了。想到这里,他对贺桂花终于彻底死心了。

  邬燕清却停了下来,等赵国华走近了,就微笑着,对赵国华说,最近好吗?

  赵国华心里一暖,脸上也露出笑容,说,还好。

  邬燕清看了看四周,放低了声音说,你还是要振作起来,好像有本书上说过,真正打倒你的,不是别人,也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

  赵国华很感动。批斗会后,别人都像逃避瘟神般躲开他,不要说说话,就是点头打招呼也不愿意。邬燕清不避嫌疑,给他说暖心话,他便感激地连连点头应是。

  而陈有财还是老样子,上班沉默,不苟言笑,干活算不上积极也算不上懒惰,不过赵国华从他的眼神看出一种关心甚至怜悯。

  章红安也是一样,开过赵国华的批斗会他也老实了许多,而且说话也收敛检点了,生怕一不小心会刺激着赵国华,另外更怕给指导员抓到小辫子。

  终于有一天,应该是趁着同宿舍的都上夜班,陈有财托章红安传话给赵国华,说有事要和赵国华说。赵国华在食堂吃过晚饭便去了,进了宿舍才发现,邬燕清也在,笑着和他打招呼。

  赵国华马上感觉到,像是有一缕和煦的阳光,穿过重重的乌云照射到身上,暖暖的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他马上回应一个真诚的笑容,说了几句寒暄话。

  陈有财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他。赵国华接过来,顺手翻开其中折叠了一个角的那一页,马上被吸引了。

  这是一首手抄的劝世文。映入眼帘的这一首打动了赵国华的心扉,他马上要了纸笔抄录下来:

  要无烦恼要无忧,

  本分随缘莫强求。

  无益语言休开口,

  非干己事勿出头。

  人间富贵花间露,

  纸上功名水上沤。

  勘破世情无理趣,

  人生何用苦营谋。

  陈有财开口说话了:“按照现在的革命观点,这首诗不但落后、颓废,简直可从称之为反动,我本应不能拿给你看,你中了毒,我就是一条罪啊,但你这个样子,这首诗刚好治你现在的思想病。”

  “无益语言休开口,非干己事勿出头。”赵国华还在低声吟着这两句,它真的说到他心里去了。

  他又翻了翻,小本子有二十首劝世文诗,但最让他感到贴心的还是他抄录的那一首。他还注意到小本子上的字体是魏碑,忍不住问陈有财:“你抄的?字很漂亮。”

  赵国华父亲曾教过他认识练习各种字体,说可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所以他是能认识区分各种字体,至于书写优劣也自有评判。他没见过陈有财写字,想不到竟是深藏不露。

  陈有财点了点头,看着赵国华恳切地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你怎么就放不下?佛说随缘,无求便无忧,无忧便无烦,你有什么可烦?我倒希望你能重回以前那个样子,做人轻松活泼。你还年轻啊,毛主席说,你们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萎靡不振,也辜负了伟大领袖的期望啊。”

  赵国华一时无话。他也不希望这个样子,但批斗会后自己一直觉得苦闷压抑,压得他都有点喘不过气了。这时忽然觉得一阵轻松,以后无益语言休开口就是了,俗话都说祸从口出,是应该管好自己这张臭嘴,更不能标新立异,还要注意紧跟政治形势。

  赵国华眦牙一笑,对陈有财说:“放心,从此以后我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陈有财欣慰地笑着点了点头。

  临走的时候,邬燕清迟疑了一下,还是笑着对赵国华说:“我相信你这个人讲义气,也明白是非轻重,这些反动的东西就不要外传了吧。”

  赵国华庄重地点了点头。

  赵国华终于明白了某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不过好多年后,赵国华又从某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命运决定性格。

  唉,谁说的对呢?

  自从经过陈有财那一晚劝过,赵国华竟摆脱了苦闷,逐渐回到和大家有说有笑的状态,恢复了过去和章红安的唇枪舌剑胡侃海吹,大概那时年轻,心态还是调整过来了。

  真正帮助赵国华认识小三线兵工厂的真正意义的,其实还是班长欧镜明。

  班长看赵国华又有了年青人的朝气,心里觉得放下了一块石头。但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要是这个年青人从此萎靡不振,或是心存怨恨,那以后的路就会走歪了。

  于是有一天晚上,他把赵国华叫到宿舍,对他说,假若强敌入侵,我们怎么办?

  赵国华不假思索地回答,打呀!不打难道投降?

  赵国华知道答案,班长没有投降两个字,他也没有,绝大部分中国人也没有!

  班长说,还记得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吧?

  赵国华当然记得。自从苏修掌权,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修和美帝一样,成了中国最大的敌人。更为可恶的是,苏修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珍宝岛事件不过是一个小插曲。那时赵国华还没进厂,但听老工人讲起,说那时厂里气氛非常紧张,工人们加班加点,连星期天都取消休息,全厂开足全副马力搞生产,就是预备战争发生!

  班长习惯性地抽了两口水烟,又说,敌人要发动战争,肯定会炸我们大三线的兵工厂,我们后方不能供应我们的弹药了,敌人又打进来了,怎么办?这样说你就会明白,党中央为什么要搞小三线了。各个省都有自己的兵工厂,不用依靠后方供应枪枝弹药,敌人你来吧,别以为炸了我们的后方,我们就没办法了?这就是各个省都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生产枪枝弹药,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赵国华像不认识班长似的睁大了眼睛。这太不像班长了,平日里班长沉默寡言,还以为班长不善言辞呢,原来打开了话题,班长还是很能说的。

  班长又咕噜咕噜抽他的水烟筒,浓浓的,这烟味有些呛人,见赵国华挥手驱赶在他鼻子跟前的烟雾,班长放下水烟筒,说,这样你就理解,兵工厂为什么要建在深山老林里,为什么要靠山、分散、隐蔽了吧。兵工厂要保密,靠山、分散、隐蔽,就算敌人的飞机来了,也不容易一下就把工厂一窝端。

  赵国华是个一点就透的人,班长这一番话,让他彻底明白了,他那一顿批不是指导员小题大做,而是他没有全心全意听党的话,他被批得不冤,现在他知道了,尽管自己是无心的,但实际上他是跟党中央的决策唱反调,该批,该死!

  班长又拿水烟筒抽了几口,抬头对赵国华说,我们建厂的时候,我记得有个大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对我们说,大三线、小三线,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尽管没有军功章,可是共和国会记得你们为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人民会记得兵工战士的丰功伟绩!

  赵国华被班长说得有点激动了。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就是说,不求名利,克服困难,埋头苦干,不让敌人发现,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发挥最大的战略作用!

  赵国华明白了,在兵工厂工作,不是简单的做工人,不是简单的搞生产,而是做一项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的革命工作!

  赵国华对班长充满了感激。一言惊醒梦中人啊,从班长语重心长的教导中,赵国华知道,自己再不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

  指导员其实一直对赵国华有留心观察,赵国华从苦闷沉寂中摆脱出来,也及时找他谈过一次话,赵国华便彻底解开了心结,重新担负起黑板报板编纂的任务,断断续续的,已经出了十期黑板报了。

  王英姿对赵国华重新振作由衷的感到高兴。她又恢复了对赵国华的关心,虽然对方反应仍然迟钝,但她又重树了信心,指导员都说了,赵国华是有聪明才智的,走了一些弯路,我们不能放弃,真正放弃引导是放弃领导人的责任,这是错误的做法。

  班长对赵国华的变化应该是打心眼里高兴的,不过他呆板着脸的习惯却是怎么也改不了。大家对此也习惯了,不过赵国华心里明白,班长是脸冷心热,是真正从内心里关心赵国华的人。

  

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 屁股白白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兵工厂: 一个调皮青工的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