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最年轻的副班长
苏放2024-06-09 09:134,429

  薛国良在放阿吉姆新影片那晚得知,省国防工办任命他为厂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莫贺主任刚从省国防工办开完会赶回来,吃过晚饭就把薛国良叫到办公室谈话,明确了薛国良分工主管生产,原来主管生产的军代表于副主任改为分管政工和后勤。后来谈话又改为到车间边巡视边进行。

  薛国良知道这付担子不好挑。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虽然军代表在厂里镇得住,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己是已经脱下了军装的人,而且一直在政治处工作,骤然把组织、领导全厂生产任务的重担一下压到自己肩上,他知道压力是何等巨大和沉重。

  但他不敢、也不能推托辞谢。原来的党委书记、厂长、副厂长不知弄到哪里还关押着,政治处原来的主任、组织科长、宣传科长、技术科长、还有一大批中层干部还关在学习班里,他能够站出来工作已是万幸。

  私底下他也觉得宽慰,得到提拔总比在下面整天提心吊胆来得强。得到提拔,证明在政治上和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信任。

  薛国良当了革委会副主任的一个星期之后,到二连直接下班组找赵国华谈了一次话。

  赵国华跟着他走到车间后面的山坡上,在松树林中找了个较平坦的地方坐了下来。这一点他比很多干部做得好,不要怕脏,不要装模作样,工人喜欢实在和直爽。

  赵国华一点也不躭心薛国良找他谈话,因为有什么要批的指导员和王英姿会直接找到他头上,做了坏事也轮不着厂的头头直接找他。而且私下里他觉得和薛国良关系不错,上回壮着胆子到薛国良家借照相机,薛国良还热情地和他拉家常,大方地把那台西门子照相机借给他。

  所以赵国华的心情很轻松兼且带点好奇,但谈下去他就觉得不轻松了。

  薛国良首先问赵国华,对提前一个月翻一番有什么看法。

  赵国华摇了摇头表示没看法,薛国良就笑了,说:“不要担心,这是我们两个人私下交换意见,就当拉家常吧。”薛国良很诚恳地说,“我现在主管生产,但你清楚我过去并不熟悉生产,现在我很想听听第一线生产工人的意见。放心,我不会把你们说的告诉你们连队的领导。”

  “难。”赵国华觉得对薛国良不应耍太极,但说得太多也好像不妥,所以还是开了口,说了一个“难”字。

  薛国良点点头,表示理解。他又问得具体了一点:“假如每班定额再提高20%呢?”

  “难。”赵国华默算了一下,有些工序可以提高,有些就不行,例如在卧式铣床上加工形状,你就不能随意调高刀具转速和自动进给速度,因为那样机床和形状刀具都承受不了,而且光洁度和精度都可能达不到图纸规定要求。

  看薛国良询问的神色,赵国华只好简单解说了一下,不过薛国良一听就明白了。

  “小赵,或者这样说吧,如果一定要实现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你认为要采用什么样的办法?”

  “增人增设备。必要时开三班。”

  “不行,你们指导员自个把门堵死了,他向革委会表了态,不用厂给他增一兵一卒。”

  赵国华倒噎了一口气。他真的不明白指导员的大脑思维。这不但要工人的命,也给他自己脖子勒上了一道紧紧的圈套。完不成任务工人会挨骂挨批,可他会挨撤职丢鳥纱帽子,大家都是灰溜溜抬不起头。虽然工人抬不起头但还可以继续当工人,而指导员后果会严重得多,说不定连军装也要脱下来。

  但即使要脱他的乌纱帽也是以后的事,眼前这几个月当工人的可就难熬了,而且说不定他会使什么手段,把完不成任务的责任推到什么人头上,倒霉的还是出尽了力气也完不成任务的工人。如果一不小心出点什么事故,不知道谁又会成为第二个陈有财也说不定的。

  赵国华觉得很迷惘也很苦恼。他相信薛国良比他更苦恼和忧愁,因为他的责任更为重大和直接。

  赵国华紧张地思索开了,马上就想出了主意:“有两个办法……”

  薛国良眼睛放了光:“好!说来听听?”

  “第二个办法不到最后关头最好不要用。第一个办法就简单多了,保证指导员也争着跟你要编制……”

  “什么编制?”薛国良不解地问。

  “我们厂原来核定年产一万五,各车间班组也据此核定人员编制,对不对?现在任务翻一番,那就有理由据此调整人员编制,增加工人就明正言顺了,只是能不能增加人员那是厂部考虑的事了。”

  薛国良思索着点了点头。增加人员牵扯面很广,他不能不多考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因素。这时赵国华又顺着自己的思路加了一句:“要增加人员就要动作快,不然真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薛国良颔首表示领会,又问:“你说的第二个办法呢?”

  赵国华迟疑了一下,看到薛国良诚挚的神色,还是说了出来:“三班分作两班开,人停机不停。不过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工人身体顶不住,工人疲劳过度也很容易出质量或工伤事故。还有,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不然工人背地里会骂娘,什么牢骚怪话不好听的话也会出来。”

  薛国良高兴地用力拍了一下赵国华的肩膀:“你小子很有头脑嘛。”

  “真要实行千万不要说是我出的主意,工人们会骂死我的。”赵国华心想章红安第一个就会指着他的鼻子骂,或是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

  原本一天24小时分三班,每班8小时,现在三班分作两班开,就是每班要干12个小时,每班增加4小时,工作量当然增大了。

  薛国良走后,赵国华也有点后悔说了这个办法。摇了摇头,赵国华驱赶了心头的不安,也回班组干活去。

  薛国良到连部找连队领导开会研究生产问题,散了会又单独和指导员谈了一会,最后说到了四班缺一个副班长,指导员说:“原来考虑他们班的林志杰,但欧镜明班长不表态。”

  薛国良老往二连跑,对四班也基本了解的,知道林志杰是重庆老厂来的老师傅,党员,政治上可靠,但身体差了一点,而且有个他也不方便说出口的缺点,就是古板了一些。

  薛国良便说:“现在的形势逼着要大干快上,这个副班长一定要选好。”

  指导员捂着额头想了想,犹疑了一下,终于说道:“有一个人选,我倒是想用一用,但又怕……”

  “小赵,赵国华?”薛国良猜道。

  “对,就是赵国华。”指导员干脆放开了说,“我们连那一批三个技校毕业生,王英姿是支部重点培养对象,已经成长起来了。第二个叫谢毅,原来也是调皮鬼,经过教育帮扶,进步很大,已经写了入党申请书。”

  “这个谢毅我知道,唔,连队的教育工作还是有成效的。”

  指导员皱着眉头说:“小赵这个人怎么说呢,有技术底子,脑子也很灵活,你也知道,改革夹具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进度排表是他协助班长搞出来的,这个人要走正道,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那四班就如虎添翼了。只是他的思想很不稳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这个小赵啊,还真叫人头疼,去年还闹出一点事情,让政工组都知道了。”指导员脸露难色,挠挠头继续说,“我就担心他走歪了路,常常敲打他,有时候还真摸不准他的脉搏。”

  薛国良知道赵国华挨批斗的那个事,笑了笑就说:“那时候小赵属于新工人,这和部队的新兵情况差不多嘛,不适应新的环境,思想不稳定,对事物认识有偏差,这都是允许的嘛。一个同志有错误、有缺点,毛主席也说了,‘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指导员肯定知道这段语录在第几页第几段)我看这个小赵这一段时间表现不错,有进步就要鼓励,还要創造条件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之更好地为革命和生产服务。”

  指导员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是这样想的,对小赵这一类人,要教育,更要引导,所以我想给他压压担子,他的政治思想就会回到正确道路上。”

  薛国良把他看到放电影那天晚上,赵国华回车间搞生产的自觉行动说了以后,指导员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薛国良大概也意识到,讲这个问题太多恐怕引起指导员误解,就表明态度说:“当然,怎么用人你们支部自己考虑决定,我只不过顺便反映点情况供你们参考。”

  指导员于是决定召开支委会讨论这个问题。三个支委都是生产班长,习惯了后面发言,所以指导员就把目光投向连长、副连长。

  第一个表态同意的是副连长,他是重庆老厂调来的枪管班老班长,不善言辞,只是很简洁地说:“提他好,提了他就能管住那班后生了。”

  连长也说:“这小子会用脑子,对工作还是有责任心的。”厂部已经完成从锅炉车间管道输汽到二连的工作,杜绝了新夹具出事故的可能性,虽然赵国华已经坦言是麦仲明的提案,但连长却从这事看出了赵国华的品性。

  指导员倒没想到,提拔赵国华的方案竟然是一面倒,全体支委都无异议。而且他看出,王英姿流露的是真正高兴的表情。

  指导员决定亲自找赵国华谈话。

  幸好副连长一散会就先跟赵国华通了气,笑咪咪说了句“臭小子,要提你当副班长了”就急匆匆走了。所以赵国华进连部办公室的时候,还在纠缠要不要当这个副班长?

  说实话,一听到这个消息,赵国华开始是不相信,接着是又惊又喜!

  说实话,进厂三年,赵国华已经挨了好几回批斗,他自己都觉得有一顶若隐若现的落后帽子戴在头上,虽然自己在班长的帮助下不断反省,努力改正,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要改正错误,要摘掉那顶帽子,好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今天连队做出了决定,提拔他当副班长,是不是意味着,从前的帐一笔勾消,承认他已经认真改变了过去的错误,承认了他的进步,进而承认了他的能力?

  落后分子那顶帽子终于摘掉了?

  赵国华顿时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但他又随即想到,班里有那么多老师傅,党员,甚至复退军人,他们的政治思想好,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没有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多缺点,我当副班长,合适么?

  赵国华甚至有一忐忑不安的感觉。他妈的,副连长不是开我的玩笑吧?这种玩笑他也敢开?

  事实给了赵国华一个很清晰的回答。

  指导员这一次接见显得很亲切,和颜悦色地肯定了赵国华这一段时间的进步,宣布了支部的决定。

  赵国华已经在路上想好了,马上推辞说:“我个人思想改造还差得很远,能管好自己就算不错了,实在没有能力当副班长。我们班还有那么多党员、老工人、复退军人,他们的思想觉悟比我高,从他们当中挑一个就好,我保证一切行动听指挥。”

  指导员笑眯眯地说:“能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指导员发挥了他的强项,说了很多很多的话,非常精辟地分析了赵国华这三年的成长历程,剖析了他不断出现的缺点错误原因,也肯定了他不断进步的表现。所以,指导员总结说,这就是连队党支部要给你压担子的原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进步……

  赵国华听得一会面红耳赤,一会又心情翻滚。他明白,除非自己真正是烂泥扶不上墙,否则,他不能辜负连队党支部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赵国华还是让自己显得谦虚一些,说自己太年轻,技术也没老师傅们全面,恐怕挑不起这个担子。

  指导员拿起桌上的红宝书,对赵国华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有些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些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

  指导员扬了扬手中的红宝书,严肃地说,我也不再说什么大道理了,赵国华同志,现在党支部需要你站出来,需要你把四班副班长的担子挑起来,你回答我,敢不敢挑?

  赵国华热血上涌,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我挑!

  指导员也站起来,脸上露出笑容,向赵国华伸出右手,赵国华连忙伸出双手,和指导员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于是赵国华就当上了XXX厂二连四班副班长。

  这一年赵国华刚满二十三岁。二级铣工。

  

继续阅读:第五十六章 毬,办法是给逼出来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兵工厂: 一个调皮青工的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