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苏放2024-06-11 22:282,480

  这是赵国华第三次成为保卫组的座上客、阶下囚。

  赵国华已经冷静下来了。

  赵国华并不害怕所谓反对三线建设的“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问题。在他任副班长以后,程指导员和薛国良副主任都和他谈过,认为这是认识偏差的问题,语重心长的鼓励他不要背思想包伏,要加强世界观改造,轻装前进。

  赵国华认识到,传单问题才是要害问题,不彻底澄清,他的政治生命就会完结,他的前途就毁掉了!

  赵国华实在想不通,谢毅是受了什么冤屈、对他是有多大的仇恨,才精心编造了这么大的谎言!

  走在前往厂部办公楼的路上,赵国华抓紧时间仔细思索,进厂三年了,除了和贺桂花有短暂交往算是无心之失,他实在想不起做了什么对不起谢毅的事。

  在保卫组的会议室,赵国华发现,不但邝组长在,而且现在是政工组副组长的程指导员也来了。

  二连彭浩宿舍出现湾门传单,一直没有破案,程副组长一直把它当作一根刺留在了心上。听到保卫组报告关于传单的新线索,他马上赶来参加对赵国华的审问。

  程副组长开始也认为,是年少慕艾的赵国华经受不往美色的诱惑,做出了私自上山寻找的行动,这就和赵国华频频去农村找蓝老师的行为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但他又对这一结论持有怀疑的态度,源自于这三年对赵国华的了解。特别是赵国华从参加二连技革攻关组以后的表观,证明赵国华是个可塑性很强的苗子,只要帮助他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是可以引导他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成为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赵国华看见程副组长也在座,他更镇定了。他向程副组长和邝组长详细地说了谢毅私下里找他上山前后的情况,面对邝组长的严词责问,赵国华坦荡的言辞,让程副组长和邝组长也感到疑惑。

  自然,保卫组马上组织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们也头疼。时间过去太久了,没有人可以为赵国华和谢毅的行踪提供清晰的线索和证明。

  第二天再次被提审时,赵国华再次详细地复述了被询问的问题。当赵国华皱起眉头,表现了一丝犹豫,邝组长马上敏感地提问,你想起了还有什么没交代的?

  赵国华还是犹豫,程副组长就说,传单问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立场问题,有什么怀疑都可以说,有线索也可以说。

  赵国华便说,不是传单的事,是,是谢毅。

  谢毅怎么啦?

  赵国华就把谢毅和彭浩闹矛盾的事说了。

  赵国华说,彭浩宿舍出现了传单,我,我,我只是有一些不好的联想。谢毅和彭浩有龃龉他们班的人很多都知道。

  赵国华想了想,又说了谢毅送礼反遭彭浩羞辱的事。又补充说,谢毅这个人性格很偏激,指导员应该对这个人有了解。

  赵国华仍然称呼程副组长为指导员,因为他知道,这时能为他主持公道的,只能指望老指导员了。

  赵国华被关进羁押室。他的心反而安定下来了。真金不怕红炉火,他心中无鬼,自然理直气壮。

  事实上,程副组长和邝组长深入交换了意见之后,于是把谢毅也叫到保卫组来接受询问。

  其实在带走赵国华那天,王英姿就提出把谢毅也带走查问清楚。但高指导员马上表示反对。王英姿资历浅,政工组其他同志持保留态度,王英姿也没办法坚持。高指导员清楚知道,同时带走谢毅会打击后来者的积极性,他一定要坚定地支持谢毅,才不会产生副作用。不然谁敢继续揭发检举?揭发了还是要给保卫组带走,那不如闭嘴好了。高指导员知道不能寒了造反派们的革命的心。

  谢毅被带进保卫组,坚持他对赵国华的捡举揭发。他对所有问题都应对得滴水不漏。

  保卫组对谢毅的个人调查,结果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谢毅性格直爽,积极要求进步,工作认真积极;另一种则认为,前期表现不好,现在表现进步是一种伪装和投机,其人表面粗鲁,实则粗中有细。

  但有一件被询问到的人都确认的事,就是谢毅和彭浩关系确实很差,彭浩也确实说过糖衣吃下去,炮弹打回去的话。

  保卫组又对所有线索反复进行调查核实,甚至把蓝老师、蓝艳娟都仔细调查询问了,令人失望的是,没有丝毫进展。

  案子进入死胡同。

  终于,在程副组长经请示获批准后,赵国华和谢毅都放回去了。自然,湾门传单一案还是继续成为悬案。

  赵国华离开保卫组后,程副组长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

  程副组长告诉赵国华,鉴于赵国华的政治思想表现,二连党支部做出了撤消他四班副班长职务的决定,团支部也做出了开除他的决定。

  赵国华表现得很淡然。而在心里,他似有一万匹马在奔腾。他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撤职、开除出团,又令他感到心烦意乱,而令他更觉烦躁的,是谢毅的背刺。

  程副组长心里很复杂。以他对这两个年青人的了解,他本能的对赵国华有一个基本信任,相反,对谢毅他有一个不好的感觉,一个不好的推测,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邝组长也有类似的结论,他和高指导员交换过意见,高指导员表示并不赞同。所以程副组长能帮赵国华的,只能对这一事件作查无实据的处理。

  二连党支部对赵国华的批判和处理,程副组长对此则无法干预。党内仍然在贯彻中央[1972]4号文件,进行批林整风、批陈整风,莫贺主任的调离,国防工办及下辖小三线厂的人事变动极其复杂,他不能不多加小心。

  程副组长心中有数,他调到政工组有点出乎意外,应该是为了腾出位置而获提升,他于是变得更小心翼翼。

  程副组长于是语重心长地对赵国华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你回去要好好看一看,毛主席的这段话,就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八二八页。

  赵国华心里一暖。尽管又受到一次严厉批判,尽管受到了撤职和开除出团的处分,但从程副组长的话里,他听出了没有把他定性为阶级异己分子,他只要改正了错误,仍然是一个好同志。

  程副组长看着赵国华,恳切地说,你根正苗红,为什么老犯错误?因为你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这就是你在成长的路上磕磕撞撞的原因!毛主席说过,对犯错误的同志怎么办呢,对犯错误的同志第一是斗争,要把错误思想彻底肃清。第二,还要帮助他。一曰斗,二曰帮,从善意出发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他有一条出路。

  程副组长最后说,赵国华同志,你好好想想吧,挨批评不要有怨气,更不能背上思想包袱,党的方针,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也不多说了,今后走哪条路,怎么走,你自己要选好。因为,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里。

  

继续阅读:第七十三章 割袍断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兵工厂: 一个调皮青工的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