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里,死一般的寂静。
李云龙和赵刚,两个人,六只眼睛,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耿忠。
那眼神,复杂极了。
有震惊,有困惑,有不敢置信。
最后,全都化成了一种,在看一个烧糊涂了的说胡话的病人的眼神。
过了足足半分钟。
李云龙才从那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暴跳如雷地骂人。
他甚至都没发火。
他只是哭笑不得地看着耿忠,那表情,像是在看一个吵着要天上的月亮来当弹珠玩的、不懂事的孩子。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用一种循循善诱的、他自己都觉得别扭的语气,来给眼前这个“天才疯子”科普一下现实。
“那个……耿小子啊。”
他小心翼翼地措着辞。
“你当这炼钢,是跟咱食堂的炊事班长老王和面呢?加点水,加点面,揉一揉,就能出个大白馒头?”
这比喻,粗俗,但形象。
他看耿忠没说话,以为他听进去了,于是继续“科普”。
“我李云龙,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当年,也跟着旅长,去太原的那个兵工厂里见过世面!”
他比划着,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
“家伙!那炼钢的炉子!我的亲娘嘞,比咱们这窑洞还高!比咱们团部门口那棵老槐树都粗!”
“那家伙一开炉,我的天,几里地外都看得见!红光冲天,跟火山喷发似的!那钢水流出来,能把地都给烧化了!”
“人家用什么运料?用火车!一车皮一车皮的,往里拉那种黑乎乎的石头和焦炭!”
他说着,又把视线转回到了这间小小的窑洞里,指了指周围。
“你再看看咱们?”
“咱们有什么?除了这百十来号弟兄,除了这穷得叮当响的山沟子,咱们啥都没有!”
“没炉子,没焦炭,没铁矿石,连个运东西的火车皮都没有!”
他最后,摊了摊手,看着耿忠,问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告诉老哥,你拿什么炼?”
“用嘴吹吗?”
李云龙这番话,句句都是大白话,却句句都扎在现实的骨头上。
他从一个最朴素的、实践者的角度,指出了这个计划,最根本的、也是最无法逾越的困难。
没条件!
一丁点儿条件都没有!
赵刚在一旁,也从震惊中冷静了下来。
他比李云龙更懂这背后的逻辑,也更能理解耿忠这个想法的疯狂程度。
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镜,用一种更理性的、但同样是否定的语气,对李云龙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耿忠同志,李团长说的,虽然糙,但理不糙。”
他的声音,很沉稳,像是在做一份冷静的分析报告。
“炼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业工程。它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高炉那么简单。”
“首先,你需要能承受上千度高温的耐火材料,来砌那个炉子。我们有吗?没有。我们这儿的砖,连烧饭的灶台都容易裂。”
“其次,你需要强大的鼓风设备,来为高炉提供足够的氧气。我们有吗?没有。我们最好的鼓风机,还是从铁匠铺里收来的那个破风箱。”
“再次,你需要能把煤炭转化为焦炭的焦化厂。我们有吗?更没有。我们连烧的煤,都得省着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赵刚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
“我们没有懂这些的人才。一个现代化的炼钢厂,需要冶金工程师,需要设备工程师,需要成百上千名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我们,连一个真正见过高炉的都没有。”
“这,不是靠一两个天才,靠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
赵刚说完,看着耿忠,下了最后的结论。
他的眼神里,带着惋惜,也带着一丝不忍。
“耿忠同志,你的想法是好的,是伟大的。我也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建立起自己的钢铁工业。”
“但是,在目前根据地的条件下,在眼下这个时候……”
“这……这完全是异想天开。”
一个,从“实践经验”上,进行了无情的打击。
一个,从“理论体系”上,进行了冷静的解剖。
李云龙和赵刚,这一文一武,一粗一细,配合默契地,对耿忠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进行了一场“混合双打”。
他们联起手来,几乎是把“自己炼钢”这个念头,给彻底地、毫无悬念地,判了死刑。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对。
他们指出的每一个困难,都真实存在。
他们用最坚实的、无法辩驳的现实逻辑,在耿忠的面前,砌起了一堵高不见顶的、名为“不可能”的墙壁。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这两座压下来的“大山”时,恐怕早就已经心灰意冷,放弃挣扎了。
然而。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
面对这堪称“绝望”的局面,耿忠的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沮丧或动摇。
他就那么静静地听着。
听着李云龙的“火山喷发论”。
听着赵刚的“系统工程学”。
等到他们两个,都说完了。
等到窑洞里,再次陷入了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默。
耿忠,笑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甚至有些神秘的微笑。
他没有急于去反驳那些看似无法反驳的论点。
他只是看着眼前的两位最高指挥官,用一种平静的、却又带着一丝挑衅的语气,缓缓地反问道。
“团长,政委。”
“如果我说……”
“我们不需要太原兵工厂那么高的炉子。”
“我们也不需要用火车皮去拉矿石和焦炭。”
“我们只需要,用我们脚下这片山上的黄泥,用后山遍地都是的石头,再加上一些木炭,就能建起一个,虽然简陋,但却能炼出真正钢水的‘土高炉’。”
他顿了顿,看着两人那再次开始变得震惊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问出了最后一句话。
“你们,信吗?”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既头疼又期待的感觉。
他们知道,这个神奇的小子,又要开始创造奇迹了。
但理智,还是让他们保持了最后的谨慎。
李云龙沉吟了半天,才开口说道。
“耿小子,这个‘土高炉’,先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炼钢这事,动静太大,我看,咱们还是先从收集材料开始。”
“把咱们能找到的铁矿石、耐火的石头,都先给老子囤起来。等机会成熟了,咱们再干他一票大的!”
赵刚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老李说的对。耿忠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把理论吃透,把准备工作做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循序渐进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