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回 欲取欲求
北城垚2025-07-02 19:462,257

皇陵外殿,殿后花园中有片幽篁,丛竹修枝,繁茂葱郁。林中支着个石桌,石桌上有盘残棋,旁边还摆了四个石凳。张天师、裴隐涯与崔景辉围桌而坐。裴隐涯问道:“天师今日过来,可有急事?”

  张天师道:“颢玉传来消息,长乘掌门收到十方济慈寺了弘方丈的书信。书信中了弘方丈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意思明白,就是劝长乘掌门莫要插手朝廷之事,以清修为重。”

  崔景辉冷笑道:“看来裴祈恒这招假手以人颇有成效。这才几日,十方济慈寺就急不可耐的插上一足。”

  裴隐涯道:“那掌门真人有何高见?”

  张天师道:“长乘掌门只写来八个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也正是张某想说的。”

  裴隐涯迟疑道:“天师,你的意思是?”

  “兵法有云: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裴祈恒不是个能安分之人,让他懈怠与我等也并无坏处。”张天师道:“张某会安排在朝廷里的动作更加隐秘,同时,假借观中私事为由,离开京城,回到越州避上些时日。肃王,你在裴祈恒手中已无把柄,只要不与他正面冲突,他也难耐你何。这些日子你二人尽量不要外出,莫让裴祈恒寻到机会无事生非即可。”

  裴隐涯答应道:“这点天师放心,我俩平常也极少出去,不会平白便宜他的。”

  张天师道:“如此甚好,我会将伺棋留在京中别院。若有要事,尽管找他,他自有法子同我联系。”

  裴隐涯忽然脑中闪过一念,道:“天师,你的竹林观是在越州么?”

  “正是。肃王若有机缘,能驾临陋观,陋观上下定感蓬荜生辉!”张天师客套道。

  裴隐涯摆手道:“不敢,不敢,天师过谦了。听说,上次珝珏峰林婉然归家修行,也是天师上山替越王求的情?”

  张天师只当是聊些同门趣事,并未细想,道:“不错,正是!肃王与这林姑娘熟稔?”

  “也算不得甚熟,只是当年应龙无边之海发怒,东瀛岛百鬼西渡引得青漓前去颢玉求援。我、崔师兄与她曾同去下山历练过一遭。是吧,崔师兄。”裴隐涯解释道。

  崔景辉点头称是,道:“这话不假,当年我们一众八人下山数月诛杀魍魉,如今想来也觉得痛快。”

  “噢,原来如此!那也算得上同生共死过。”张天师捋着花白胡须道。

  “她如今归家多年,可已婚配?”裴隐涯问出心中最关心之事。

  张天师道:“据张某所知,至今并未婚配。前些日子还听韩右相提起,说去年年底,他带着家眷回乡探亲时,曾携子登门拜访越王,本欲促成一对姻缘,哪想林姑娘极力反对,越王无法,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裴隐涯胸中舒了口大气,道:“噢,这样啊。”

  张天师道:“肃王可有什么物件,或是信札,需要张某带给林姑娘的么?”

  裴隐涯道:“没有,只要她诸事皆好,也就没什么了。”

  张天师凭着这几句只言片语已觉察出端倪,并未挑明,佯装不知,道:“既如此,张某明日便启程回越州了。肃王,你与崔景辉在京城谨慎为上,多加小心!”

  *******

  三日后,甘露殿内琴箫合奏、鼓乐齐鸣,裴祈恒喝的酩酊大醉,正与宫女裸相追逐嬉闹。乍然殿外传来高声通禀“太后驾到!”

  见太后迈步进了大殿,裴祈恒才踉跄坐回龙椅,草草披上龙袍,双目迷离的盯着殿门方向,挥挥手道:“你,你,你们都,都下去吧!”

  众宫女捡起地上散落的衣裳,抱在胸前,生怕太后责罚,埋头逃似的奔了出去。

  太后看在眼里甚是不满,道:“吾儿你这是怎得了,天色尚早就喝成这副模样?哪有点君王的样子!”

  裴祈恒舌根发软,道:“高,高兴!今日,朕,极,极,极极为高兴!”

  “为何高兴啊?”太后诧异道。

  裴祈恒道:“说,说来,还都是,是母后的功劳!”

  “哀家的功劳?”太后更是不解。

  裴祈恒道:“那,那日,母后给,给朕出主意,说,说是去找十,十,十方济慈寺给颢,颢玉施压。今日,就……就听到张天师,张天师出京,回,回竹林观的消息。朕,朕那便宜兄弟,裴,裴隐涯也闭门谢客,拒不见人,不,不敢动弹!”

  太后道:“若真如此,确也可喜可贺。但皇儿,这群人一日不死,就不可掉以轻心呐。”

  裴祈恒晃着脑袋,道:“母,母后放,放心!朕就,就今日,如此。明日,明日朕,朕就勤勉用功,绝,绝不辜负母后期望……”

  太后瞧着裴祈恒已醉的如同烂泥,再多劝诫也是耳旁风,只得作罢,道:“哀家回宫了。皇儿今日也早些歇息,别只顾着与宫女们嬉闹,明日卯时还有朝会。”

  裴祈恒迷迷瞪瞪胡乱行个礼,道:“恭,呃!恭送母后!朕,朕,呃!朕这也歇着了!”

  翌日,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1]。

  寅时,绛帻鸡人传呼报晓,五品以上文武朝臣起床梳洗,提灯上马,犹如火龙般,在缭绕晨雾中腾跃不定。至宫城下,立马于紫禁皇城南的忘仙、建福门外。

  卯时,承天门楼上悠悠钟鼓。忘仙、建福二门徐徐大开。监察御史领着百官鱼贯而入,夹阶前行。

  百官止步于两监门校尉身前,监门校尉手执门籍,道:“唱籍”。官员一一报其名,校尉既视籍册,道了声“在”,官员方可入门,入毕而止。次门亦是如此。

  序班于通乾、观象门南,文班居前,武班居后。入宣政门,文班自东门缓缓入,武班由西门缓缓入,至阁门亦是如此。夹阶上至太极殿前,十个监门校尉同时唱籍,直到百官入毕为止。

  进得殿内,宰相、两省官员执笏对班立于香案前,百官则依次列班于殿庭左右。巡使二人分涖于钟鼓楼下,先一品班,次二品班,次三品班,次四品班,次五品班。每班以尚书省官为首。

  武班供奉者立于横街之北,次千牛中郎将,次千牛将军,次过状中郎将一人,次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一人,次排阶中郎将一人,次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次左右金吾卫大将军[2]。

  太极殿中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省监、少监分左右随繖、扇而立。待诸事完备,臣子静默候驾,立了许久却迟迟不闻鸣鞭传警。

  注:[1].《凌晨早朝》虞世南

  [2].《新唐书·仪卫志》

继续阅读:第二一五回 今日不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灭魂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