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休息好了比什么都管用
来财2025-06-25 10:413,231

念槐的画被孟寻洲用米浆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墙上。

  每当有村民来串门,小姑娘总要拉着人家看:“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哥哥,这是我!”

  画上歪歪扭扭的小人儿和简陋的房屋,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徐应怜的身体一天天好转。这天清晨,她终于被允许下厨做早饭。当第一缕炊烟从槐香居的烟囱升起时,早起干活的村民们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应怜姐,面发好了。”春桃端着一盆醒好的面团走进厨房,额头上还沾着面粉。这半个月来,十六岁的春桃迅速成长,已经能独立完成大部分酱菜订单。

  徐应怜接过面盆,手指在柔.软的面团上按了按:“发得正好。”

  她抬头看向春桃,“这些天辛苦你了。”

  春桃摇摇头,麻利地系上围裙:“应怜姐教我的手艺,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她凑近灶台,小声说,“昨天供销社的老陈说,咱们的酱黄瓜比县里副食店的还好吃!”

  徐应怜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她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手腕翻转间,一个个圆润的馒头胚就排在了蒸屉上。这个动作她做了千百次,闭着眼都能分毫不差。

  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徐应怜的脸庞。孟寻洲走进厨房,看见妻子专注的侧脸,不由驻足。晨光透过窗棂,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站着做什么?”徐应怜头也不回地问,手上动作不停。

  孟寻洲笑着走近:“看你气色好多了。”

  他从后面轻轻环住妻子的腰,“做什么好吃的?”

  “白菜馅包子,你最爱吃的。”徐应怜用手肘轻推他,“别闹,面沾手上了。”

  孟寻洲却不松手,下巴搁在她肩上:“转正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昨天发了,比之前多了三十块。”

  徐应怜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这么多?”

  “嗯。”孟寻洲的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喜悦,“周副局长说,下学期可能让我当五年级的班主任。”

  徐应怜转过身,沾满面粉的手捧住丈夫的脸:“我就知道你能行。”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比晨星还要明亮。

  锅里的水开了,蒸汽顶得锅盖噗噗作响。春桃识趣地退出厨房,去后院叫思源和念槐起床。

  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槐树下的小石桌旁。

  念槐叽叽喳喳说着昨晚做的梦,思源则认真地向父亲请教算术题。

  徐应怜给每人盛了一碗小米粥,金黄的粥面上浮着几颗红艳艳的枸杞。

  “妈妈,你今天能教我腌黄瓜吗?”思源突然问道,“铁蛋说他妈妈做的酱黄瓜没咱家的好吃,我想学会了教他。”

  孟寻洲和徐应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向来只爱读书的思源,居然主动要学家传的手艺。

  “当然可以。”徐应怜柔声道,“不过得等放学后,学习不能耽误。”

  思源用力点头,小脸上写满认真。念槐见状也不甘示弱:“我也要学!”

  “你还小,先学怎么择菜。”春桃笑着往她碗里夹了个包子。

  欢快的笑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孟寻洲望着眼前这一幕,胸口涌动着暖流。

  一个月前那场病危仿佛一场噩梦,如今梦醒,阳光依旧温暖,槐花依旧芬芳。

  早饭后,孟寻洲推着自行车准备去学校。徐应怜跟出来,往他车筐里放了个布包:“中午的饭,趁热吃。”

  孟寻洲握住她的手:“今天别太累,重活让春桃干。”

  “知道啦。”徐应怜笑着抽回手,“快去吧,孩子们该等急了。”

  目送丈夫的身影消失在村口,徐应怜转身回到院里。春桃已经洗好了做酱菜的缸子,阳光下泛着青黑的光泽。

  “应怜姐,今天做多少斤?”春桃问道。

  徐应怜想了想:“先做五十斤吧,慢慢来。”

  这个数量只有往常的一半,但春桃没有多问。她知道,经历过那场大病后,应怜姐学会了量力而行。

  上午的阳光渐渐热了起来。徐应怜坐在槐树荫下教思源腌黄瓜的诀窍:“盐要分三次放,每次都要揉匀,这样才入味...”

  思源学得很认真,小手在黄瓜上仔细揉搓。念槐则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笨拙地择着豆角,不时抬头看看哥哥。

  “应怜!”院门外传来王婶的喊声。她挎着个竹篮走进来,“我家老头子去县里,带了点新鲜山楂,开胃的。”

  徐应怜连忙起身相迎:“王婶太客气了,快坐会儿。”

  王婶摆摆手:“不坐了,还得去李婶家帮忙裁衣裳。”

  她看了看正在学做酱菜的思源,笑道,“哟,小书生也学起手艺来了?”

  思源有些不好意思,但手上的动作没停:“我想学会了教铁蛋。”

  王婶摸摸他的头:“好孩子。”

  她转向徐应怜,压低声音,“对了,听说赵木匠家的小子从部队回来了,带了不少稀罕物,晚上要在晒谷场放电影呢!”

  “真的?”念槐第一个跳起来,“什么电影呀?”

  “听说是打仗的。”王婶笑道,“全村人都去,你们也早点来,占个好位置。”

  送走王婶,春桃兴奋地说:“我都好久没看过电影了!上次还是县里来放《地道战》呢。”

  徐应怜笑着点头:“那今天早点收工,大家都去看。”

  午后,孟寻洲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发现家里格外安静。往常这个时候,春桃应该在洗菜,孩子们在玩耍,而今天院子里空无一人。

  “应怜?他”公文包,疑惑地喊道。

  厨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徐应怜探出头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回来啦?快洗手吃饭。”

  餐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最中间是一碗鲫鱼汤,奶白的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思源和念槐端坐在桌前,眼睛却不住地往窗外瞟。

  “今天怎么这么早吃饭?”孟寻洲一边洗手一边问。

  徐应怜给他盛了碗饭:“赵木匠家的小子带电影回来了,全村人都要去看呢。”

  “怪不得孩子们坐不住。”孟寻洲笑道,“什么电影?”

  “《英雄儿女》!”念槐抢着回答,“铁蛋说可好看了,有打仗的,还有唱歌的!”

  孟寻洲摸摸女儿的头:“那得快点吃,别去晚了。”

  一家人匆匆吃完饭,春桃麻利地收拾碗筷。徐应怜从柜子里找出几条小板凳,孟寻洲则拎了个暖水瓶,装了些槐花茶。

  当他们来到晒谷场时,空地上已经坐了不少人。赵木匠的儿子正在调试放映机,白色的幕布挂在两棵大树之间,随风轻轻摆动。

  “孟老师!这儿!”铁蛋爸挥着手,他特意留了几个好位置。

  夜幕渐渐降临,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

  放映机的光束穿透黑暗,幕布上出现了跳动的画面。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那方小小的银幕。

  徐应怜坐在孟寻洲身边,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电影里炮火连天,英雄们前赴后继。当《英雄赞歌》响起时,她发现丈夫的眼角闪着泪光。

  “怎么了?”她轻声问。

  孟寻洲摇摇头,握紧她的手:“没什么,就是觉得...活着真好。”

  徐应怜靠在他肩上,没有回答。银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忽明忽暗。

  她想起病中最危险的那个夜晚,想起全村人冒雨上山采药,想起丈夫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的样子...

  是啊,活着真好。能看着孩子们长大,能和爱人并肩而坐,能闻到槐花的芬芳,能尝到酱菜的咸香...这些平凡的幸福,原来如此珍贵。

  电影散场时已近午夜。念槐早已趴在春桃怀里睡着了,思源也揉着眼睛,强撑着不走。孟寻洲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牵着儿子,徐应怜提着空暖瓶跟在一旁。

  月光如水,洒在乡间小路上。远处传来几声犬吠,近处是夏虫的鸣叫。一家人的影子长长地拖在地上,时而分开,时而重叠。

  “寻洲。”快到家时,徐应怜突然开口。

  “嗯?”

  “等放暑假,咱们带孩子们去趟县城吧。”徐应怜轻声道,“思源一直想看看新华书店,念槐则念叨着要吃国营饭店的肉包子。”

  孟寻洲笑了:“好啊。正好我转正了,也该给你添件新衣裳。”

  “我不要新衣裳。”徐应怜摇头,“给孩子们买就行。倒是你,那件中山装都洗得发白了...”

  他们的对话轻飘飘地融进夜色里。槐香居的轮廓渐渐清晰,院里的老槐树在月光下舒展着枝叶,仿佛在等待归人。

  这一夜,徐应怜睡得格外安稳。没有噩梦,没有咳嗽,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和身边丈夫均匀的呼吸声。

  天刚蒙蒙亮,她就自然醒了。轻手轻脚地下床,推开窗户,晨风带着露水的清凉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宛如水墨画般朦胧。

  厨房里,徐应怜生火做饭。锅里的水刚刚烧开,孟寻洲就走了进来。

  “怎么起这么早?”她惊讶地问。

  孟寻洲拿起水瓢:“今天学校大扫除,得早点去。”

  他看了看妻子的脸色,“你气色好多了。”

  徐应怜往锅里下着面条:“孙大夫说的没错,休息好了比什么药都管用。”

  面条在沸水中翻滚,徐应怜用筷子轻轻搅动。孟寻洲站在她身后,突然说:“应怜,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挺过来了。”孟寻洲的声音有些哽咽,“那天晚上...我真的以为...”

  徐应怜放下筷子,转身抱住丈夫。灶膛里的火光映照着他们相拥的身影,在墙上投下温暖的剪影。

  “都过去了。”她轻拍着他的背,“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继续阅读:第一百零一章 新来的知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成为恶毒前妻前,我被全家宠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