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从小就关心百姓疾苦,即位之后,他革除了宋孝武帝以来的诸多暴政,下诏“修建儒学,精选儒官”,招揽人才。
削除部曲私兵,限制将吏随身护卫人数,下令整顿户籍。禁止宗室封山占水,与民争利;减免一些赋役,安抚流民,朝政较严明,官民始得安业。
萧道成提倡节俭自奉,反对奢靡,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
禁止民间使用各种华丽饰物,不得将金银制成金箔银箔,马鞍等不能使用金银装饰,不能用金、铜铸像,甚至不准织绣花裙,不准穿着锦鞋等。这种要求和做法“历代所未有”。
齐高帝临终前,嘱咐太子萧赜:要警惕晋朝及刘宋皇室手足相残的教训,在治理国家,爱护同室兄弟方面要做好,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就会复苏。
萧道成即位后,为了加强建康城的防务,于建元二年(480年)着手改建建康城墙,用砖砌筑。
这样,建康城才成为真正坚固的堡垒,城郭大为改观。所以说,建康都城砖砌城墙始于南齐一代。
自从晋朝以来,建康宫室的外城只是用竹篱环绕,有六个大门。适逢有人揭开白虎樽的盖子,饮酒进言说:“建康白门三层关,竹篱穿破不完全。”
齐高帝闻言有所触动,命令改建城墙,形成了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物左右对称都城风格。建康城的这种布局,又成为了以后北魏重建洛阳城的范本。
萧道成博学、有文才、擅长草隶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在文学上亦有一定造诣,其文体和风格与谢庄相近,而文学主张更推崇西晋的陆机、潘岳。
他的爱好和提倡,对齐初的文风有一定影响。
除了书法以外,萧道成还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据记载,“齐高帝常与直阁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
萧道成还亲自撰写围棋著作,曾有《齐高棋图》二卷问世,是史载首位亲自著作围棋书的皇帝。
萧道成少有大志,喜怒不形于色,胸有四海之心;长得仪表英异,宽额方脸,声如洪钟,身高七尺五寸,遍体有鱼鳞纹。
萧道成革除暴政,清明政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重视礼教;减免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反对奢侈,大兴节俭之风。
借鉴了刘宋灭亡的教训,以宽厚为本,不要手足相残。他临死前,要求其子萧赜继续其方针。萧赜遵其遗嘱,继续统治国家,使南朝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太祖基命之初,武功潜用,泰始开运,大拯时艰,龙德在田,见猜云雨之迹。及苍梧暴虐,衅结朝野,百姓懔懔,命悬朝夕。权道既行,兼济天下。
元功振主,利器难以假人,群才戮力,实怀尺寸之望。岂其天厌水行,固已人希木德。归功与能,事极乎此。
虽至公于四海,而运实时来;无心于黄屋,而道随物变。应而不为,此皇齐所以集大命也。(《南齐书》)
於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渊。宋德不绍,神器虚传。宁乱以武,黜暴资贤。庸发西疆,功兴北翰,偏师独克,孤旅霆断。
援旆东夏,职司静乱;指斧徐方,时惟伐叛;抗威京辇,坐清江汉。文艺在躬,芳尘渊塞。用下以才,镇民以德。端己雄睟,君临尊默。苞括四海,大造家国。
建元元年(479年),萧赜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萧道成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
齐武帝在位期间,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齐武帝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延续其父萧道成的检籍政策。
永明三年(485年)富阳唐寓之为检籍政策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
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齐武帝时,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
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总体而言,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他基本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对外崇尚节俭,努力实施富国政策。
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萧赜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萧道成的青溪宅第。据说出生那天夜里,母亲刘智容梦到有龙盘踞在屋上。
因此,父亲萧道成取下小名为“龙儿”。
最初担任寻阳国(刘子房)侍郎、江州西曹书佐、赣县县令等职。
泰始二年(466年),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谋反。萧赜因不顺从刘子勋,遂被南康相沈肃之关在南康郡狱中。后来,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萧赜。
沈肃之率领将吏数百人追击。萧赜和身边的人拼死作战,生擒沈肃之,斩首一百多人,率领身边的一百多人举义兵。
始兴相殷孚率领一万兵力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殷孚。萧赜考虑人数太少,寡不敌众,便退避屯兵在揭阳山中,招兵买马发展到三千人。
刘子勋派遣其部将戴凯之担任南康相,又任命军主张宗之部一千多兵力前往协助。
萧赜带领部队前往南康郡,在南康口击退戴凯之别军首领程超的数百人,又进击张宗之,大败张宗之部并将其斩首,于是兵围南康郡城。
刘子勋部将戴凯之以数千人固守,萧赜亲率将士尽日攻城,终于攻陷,戴凯之逃走,萧赜杀死刘子勋所任命的赣县县令陶冲之。
萧赜占据郡城,派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张应期在西昌对峙,修筑营垒,双方多次交战难决胜负。
听说萧赜准备亲自来战,谈秀之等便退散而去。
叛乱平定后,刘宋朝廷调萧赜进京担任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
又另封赣县子,食邑三百户。萧赜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谋反,萧赜派兵袭击寻阳,抵达北峤时,叛乱已被平定。
宋后废帝刘昱升任萧赜为晋熙王刘燮的安西谘议,萧赜没有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领郡。之后转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元徽四年(476年),朝廷任命萧赜为晋熙王刘燮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元徽五年(476年),宋顺帝刘准即位,调任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并让萧赜为担任左卫将军,辅助刘燮一起到任。
同年十二月,沈攸之起兵反叛,当时朝廷的任命还没下达,萧赜看到沈攸之进军的道路中途可以待敌,便领兵占据盆口城做好战守的准备。
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听说后大喜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萧赜要求西进讨敌,但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派遣偏军支援郢城。
当时平西将军黄回等都受萧赜的节制调度。加任萧赜为冠军将军、持节。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朝廷转任萧赜为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仍旧持节。
封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并赐给鼓吹乐队一部。府中设置佐史。兼任石头戍军事。不久又加任持节、督京畿诸军事。
升明三年(479年),萧赜转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闻喜公。仍旧担任持节、都督、领军等职不变。
配给班剑二十人。同年三月,宋顺帝册封时任太傅的萧道成为齐公,加九锡,立萧赜为齐公世子。
改加任侍中、南豫州刺史,赐给萧赜油络车、羽葆、鼓吹等物,增加班剑仪仗为四十人。将石头宫作为齐世子宫,允许设置左右卫率以下属官,官署、服制和东宫完全相同。
后进爵齐王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四月,萧道成受禅登基,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立萧赜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下诏命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京城。
同年三月十一日,齐武帝萧赜根据齐高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为录尚书事、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
六月初一日,齐武帝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