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日,夏意正浓。
连日的闷热过后,这天终于积攒起厚重的云层,天色灰蒙蒙的,偶有凉风穿过庭院,带来一丝短暂的清爽
萧夫人捏着“惊云枪”舞得虎虎生风毫无疲态。
陆昭若坐在石桌旁,含笑看着,目光沉静。
冬柔在一旁娴熟地沏茶,眉宇间却笼着一层忧色,轻声道:“娘子,这‘病’……总不能一直装下去吧?可若不装,那云岫郡君和国舅府的帖子,怕是立刻又要塞进门了,他们这般执着,请了去,还不知要如何刁难您。”
萧夫人正好收枪回势,闻言把枪往兵器架上一靠,大步走过来坐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抹了把汗道:“冬柔说得在理!老这么躲着不是办法,咱得想个主意!”
陆昭若唇角微扬,不疾不徐地为自己续了杯茶,声音清润:“伯母,冬柔,不必忧心。这十日静养,我并非虚度,心中已有一计。”
“哦?”
萧夫人眼睛一亮,立刻凑近了些,“快说说,是什么妙计?”
陆昭若便将心中筹谋的之策娓娓道来。
冬柔听完,眼中忧色尽去,满是钦佩:“娘子此计,真是周全!”
陆昭若含笑,此计,还能顺势立业!
萧夫人更是拍案叫绝,笑得见牙不见眼:“妙啊!啧啧,我就喜欢你这孩子,有勇有谋,脑子转得比枪还快!”
她说着便霍然起身,雷厉风行地道:“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永福长公主府上走一遭,那孩子最喜热闹,保准一听就应!你们等我消息!”
话音未落,人已风风火火地朝外走去。
永福长公主府。
萧夫人将“京华霓裳会”的设想一说,永福果然喜得拍案叫绝!
她正愁近日无聊,能有这么一件大事让她牵头,还能帮到陆姐姐,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她当即命人备车,兴冲冲地直奔皇宫。
御书房内。
永福长公主扯着皇帝属珩的袖口,眼眸亮晶晶的,将“京华霓裳会”的设想细细说了一遍。
末了,她仰起脸,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脆声道:“皇兄,眼看秋日就要到了,宫里母后,太妃,皇嫂,到宫外几位德高望重的宗室夫人,都该添置新衣啦!妹妹想着,不如就趁此机会,让陆娘子协理办一场‘京华霓裳会’,专司今秋宫廷服饰的图样设计与遴选。务求既合乎礼制,又不失新意,也好让母后和皇嫂瞧瞧咱们的新鲜气象!”
她顿了顿,凑近些,狡黠地眨眨眼:“皇兄你想啊,这事儿一举三得——既能让母后和娘娘们开心,全了皇兄的孝心;又能为宫廷增色,彰显我朝盛世气象;还能让陆娘子这般人才有所施展,岂不美哉?”
属珩垂眸看着妹妹难得对正经事如此热切,眼底不由漾开一丝浅淡的笑意,温声道:“你倒是思虑得周全。”
他心知肚明这背后必有萧府和陆昭若的影子,但此举确实于宫廷体面有益,更能顺势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便温和地点点头:“准了。你既喜欢,便放手去做,需要什么,内廷司会配合你。”
“谢皇兄!”
永福欢喜地行礼,像只快乐的燕子般飞走了。
属珩望着她的背影,轻轻摇头失笑。
他这位妹妹,心思单纯,倒是被人当了一回恰到好处的“枪”使。
不过,这“枪”使得正合他意。
消息很快传到了太后宫中。
太后正拈着佛珠,听完苏姑姑的禀报,缓缓睁开眼,唇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浅笑:“永福这孩子,倒是热心肠。”
她语气平和,却字字洞悉:“什么霓裳会……不过是借哀家这女儿的手,给那位陆娘子搭一座登天的梯子,好让她避开那些纠缠罢了。”
苏姑姑低声称是,又道:“太后娘娘明鉴万里,那陆氏……”
太后摆摆手,打断了她:“罢了。那孩子于吉州有功,皇帝既然赏了,便是皇家的人了。萧家那媳妇护着,永福帮着,皇帝默许着,哀家乐得清静。只要不闹出格,由他们年轻人折腾去吧。”
苏姑姑闻言,略一迟疑,上前半步,声音压得更低:“娘娘圣明。只是……还有一桩小事,关乎国舅爷府上。奴婢听闻,那位新入府的李娘子,近来……身子似乎不大爽利。”
太后继续拈着佛珠:“身子不爽利?那是她自个儿福薄,承不住恩典。”
她目光锐利地瞥了苏姑姑一眼,道:“此女心术不正,当日竟敢在宴席上行那等龌龊算计,结果如何?不过是作茧自缚。哀家没追究她带累国舅,已是格外开恩。如今能进国舅府的门,已是她的造化。至于国舅爷如何管教内宅的人……”
太后语气微顿,又道:“那是他的事,由他去。”
说完,她重新闭上眼,继续捻动佛珠。
第十二日,陆宅。
陆昭若对外宣称“病体初愈”。
消息一出,云岫郡君府和国舅府的请帖便如预料般,再次递到了陆宅门前。
冬柔拿着两份帖子,面色凝重地走进内室:“娘子,郡君府和国舅夫人那边的帖子又来了,言辞比往日更急切些。”
陆昭若接过帖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尚未开口,便听得外间一阵清脆的笑语和脚步声由远及近。
“陆姐姐!陆姐姐!大喜事!”
话音未落,永福长公主已像一阵欢快的风似的卷了进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她瞧见冬柔手中的帖子,柳眉一挑:“哼,他们倒是消息灵通,这么快就贴了上来!”
她一把拉住陆昭若的手,雀跃道:“姐姐快别理他们!我皇兄已经准了!‘京华霓裳会’!着你为宫中及宗室设计服饰图样!旨意随后就到!看谁还敢来随意打扰你!”
陆昭若起身便要行礼:“殿下厚爱,昭若何德何能……”
“哎呀,免礼免礼!”
永福赶紧扶住她,俏皮地眨眨眼,“能与陆姐姐一起操办事务,永福最开心了。”
陆昭若颔首,又对冬柔吩咐道:“冬柔,备笔墨。”
她行至书案前,铺开素笺,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
给两府的回信,措辞恭敬却立场坚定,如出一辙:“承蒙郡君/夫人厚爱,本应即刻过府拜谒。然昭若才疏学浅,今幸得永福长公主殿下青眼,委以‘京华霓裳会’筹备之责,此乃宫务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近日需闭门构思图样,潜心应差,实难分身。万望郡君/夫人海涵。待他日差事稍缓,再当登门致歉。”
信送出后,陆昭若与永福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