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坊间传言汤和诈死
午夜兰花2021-03-02 16:052,055

  府里的日子还是那样安静,荆竺每日和安夫人说说话,跟几位负责分号联络的人员碰面,更多的还是待在书房。

  荆竺把皇孙可能寻求的援助也归结到‘去向’这个问题,至于夏建阳的‘目的’以及何罗闪的护卫任务,仍旧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洪武二十八年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件看上去极为正常的事情,从而掩盖了背后的秘密!

  真的会是这样吗?什么事情是正常的呢?

  荆竺把洪武二十八年发生的事情都罗列出来了,并以诸位皇子和元勋为主:

  正月,二皇子秦王樉征讨洮州叛乱;五皇子周王橚、三皇子晋王棡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四皇子燕王棣帅总兵官周兴出辽东塞。

  二月,宋国公冯胜坐事诛;置民百户为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

  三月,秦王朱樉病逝。

  六月,逐渐设立土官儒学;废除恶刑,罢黜相位。

  八月,信国公汤和病逝。

  八月,六皇子楚王朱桢平定桂阳(今湖南郴州桂阳县)山寇;德州大水。

  九月,免畿内、山东秋粮;颁布《皇明祖训条章》;

  十月,文武大臣早朝后各回其衙门,不再赐食。

  十一月,平定奉议、南丹;

  十二月,免征河南、山东桑枣新垦田税。

  当年,大兴水利,开垦荒地;从济南、青州等地迁移人口四千余户至东昌(今聊城)耕种;朝鲜、琉球、暹罗入贡。

  这里面每件事情都极为正常,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难道说皇孙派出的那位官员另有任务?

  夏建阳作为皇孙的护卫刀统,亲自出手灭口并焚烧了四人的尸体,又出现在离宫的人员当中,最终在辽东死于‘汉王玉玺印记’案,这三个谜题都有他的影子,荆竺眼前仿佛有三把锁,可就是找不到开锁的钥匙。

  钥匙,钥匙……

  “许多事情并不是孤立的。”安乐平迈着方步来到荆竺的书房。

  “爹爹!”荆竺连忙起身,把两张座椅挪成面对面,双手虚搀着安乐平坐下。

  “可以给我看看吗?”安乐平的目光并不是书桌上的书札,而是荆竺刚刚罗列出的纸片。

  “当然!”

  安乐平从上到下仔细看了两遍,“都是二十八年的事情,为什么?”

  “前几天我跟爹爹说起过,去年我和小幽领着一帮兄弟们去了怀安、沧州和辽东。”荆竺道,“回来之后,那位何大哥认出了夏建阳的兵器,并且提到了二十八年冬的一次任务,最终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到了这个护卫刀统夏建阳。”

  “在辽东的‘玉玺印记’还没有结果吗?”安乐平把纸片递给荆竺。

  “因为事情牵涉到了朝鲜,还有可能跟日本忍者有关,当时便直接交给了何大哥处置。”荆竺接过了纸片,“既然暂时无法查出夏建阳的目的,我便把注意力重新回到了皇孙的去向上面。”

  “你是认为二十八年冬那件事跟皇孙去向有关吗?”

  “没有其他线索,现在只有这件事跟皇孙有关。”荆竺道,“我觉得就差那么一层纱!”

  “给你看看这个!”安乐平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前些日子接到你的飞信,我就让他们顺便收集的。”

  荆竺双手接过来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汤和诈死’,这四个字就好像是一道闪电击中了他的大脑,赶紧往下看内容:

  汤和,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至正十六年三月随军平定集庆(今南京),随徐达攻取镇江,得以晋升为统军元帅,率军攻取常州升为枢密院同佥驻守常州,……;

  十一年春,封信国公;二十一年奉旨巡视,筑卫所城五十九座以御倭患;二十二年告老还乡,每年入京朝见一次;二十八年八月病逝,终年七十岁。

  七十病逝,这不是很正常吗?更何况,信国公有什么必要诈死呢?

  “怎么会有这种传言?”荆竺问道。

  “自从宫中大火之后,什么样的传言都有,甚至没有任何关联的人也出现了传言。”安乐平说道,“坊间传言信国公是奉了太祖的旨意诈死,潜入江、湖之间,为了安排皇孙的落脚处以及合法身份,说什么的都有。”

  “还有什么传言?”荆竺忽然间觉得很是乏力,既然是传言,自然有许多是捕风捉影的。

  “说是皇孙出宫前已经剃度,太祖早就为他准备好了‘度牒’,隐匿在某个寺庙道观,后来从闽江口出海了。”安乐平说道,“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真是荒唐!”荆竺摇摇头,“既然要逃亡为何要剃度?普天之下是有头发的人多还是和尚多?只要不是穿着龙袍,宫外又能有几人能够认识他呢?找个安身之处还不容易吗?”

  “既然是传言,就在于信与不信之间了。”安乐平说道,“虽然无法证实‘汤和诈死’,但是我朝的确有诈死的事情。”

  “真的有?”荆竺一怔。

  “这件事情在应天府、直隶还有顺天府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什么秘密。”安乐平说道,“有个庐州的将领叫做‘杨璟’,其早年投奔了徐达,跟汤和一起随军平定集庆后攻下常州,镇守过江陵,后又进攻湖南永州、广西靖江;随汤和、徐达攻入山西,封‘营阳侯’。”

  荆竺赶紧提笔记录着。

  “当年胡惟庸案发,远在北平的杨璟也被列为胡党,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璟、灭其三族。”安乐平喝了一口茶又道,“燕王接到旨意后立即告知了高僧道衍,就是少师姚广孝,并由其亲自出面,说服杨璟追随燕王以成大事,姚广孝亲自为杨璟设谋诈死。”

  “靖难之役不是也有一位杨璟吗?”荆竺停住了笔,“在灵璧之战中因护驾而阵亡,追封为‘璟国公’。”

  “就是他!”安乐平说道,“前后两位杨璟,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如果说杨璟诈死是因为燕王看中了他的才能,这也说得过去。”荆竺说道,“可是信国公已经七旬高龄而又抱病多年,他诈死有什么意义?”

继续阅读:第116章 皇孙查证诈死传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江山风雨之国士无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