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后发制人
青陶2025-01-07 10:072,251

三日之后,即便边关的消息依旧被封锁,可随着战况愈演愈烈,南方的流民开始陆续向北逃难。

  商行的伙计混在流民中一路逃到京城,总算是将盛鹤辞无事的消息送了回来。

  面对边关如此惨烈的状况,穆明歌自知无法帮忙,便命杨霖暗中搜集药材,并就地雇佣郎中前往边关支援。

  穆明歌名义在府中养病,又被陈太医作证,便安心在府中观察朝中局势。

  既然盛鹤辞安然无恙,她也该着手反击了。

  本以为徐盈儿通敌案已成定局,奈何盛嘉德背后的人出手,竟然通过他主动请辞官保下了徐盈儿。

  穆明歌当然不肯这么简单放过她,便命清风和明月继续暗中监视。

  结果不出三日,真的抓住了把柄。

  或许徐盈儿自觉时日不多,竟然暗中撺掇盛嘉德同她一起逃跑,而且还要逃往鲁国。

  盛嘉德也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药,还真就乖乖听话,偷偷卷了承德侯府的钱财,准备一走了之。

  奈何穆明歌虽然蛰居家中,可京城防守由她一手布置,几乎是两人刚要出城,这消息就已经送过来了。

  穆明歌暗道盛嘉德愚蠢,便命人将消息送去了大理寺,她本人并没有出面。

  之前徐盈儿里通外国险些成了铁案,被这么稀里糊涂翻了案,本就惹得大理寺众人十分不满。

  当得知徐盈儿和盛嘉德要出逃之后,直接逮了个正着。

  大理寺卿面对“好心人”送来的证据和线索,更是一点都没有浪费,加上之前证据,全部送到了御前。

  如今时局正处于敏感期,鲁国和夏国联合入侵,更是让朝廷上下群情激愤。

  这个时候准备出逃鲁国,简直就是撞在了枪口上。

  盛嘉德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因此事发之后,根本没有人敢说请。

  更何况这种事,一旦扯上关系,被扣上个大帽子,那才是得不偿失。

  可每当这时候,从来都不缺少落井下石者。

  御史们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上了折子弹劾盛嘉德纵容妻妾,并罗列整整十条罪名。

  这次对于满朝文武的上书,太后保持了沉默。

  皇帝也明白,这盛嘉德烂泥扶不上墙,根本就是一颗没有用的废棋。

  纵然这么多年,还没有几个人,能够被这样上下一心抵制。

  皇帝为了平息民怨,盛嘉德也就成了那个替罪羊。

  好在是承德侯这个爵位,救了盛嘉德一命,皇帝下了圣旨,将他贬为庶民,并且永不录用为官。

  对于盛嘉德这个官迷来说,这个打击如同晴天霹雳,彻底断绝了他飞黄腾达的想法。

  徐盈儿也彻底傻了眼,根本没想到,她一早就被人盯上了。

  按说两人如今已经是庶民,自然应当来去自由。而且盛嘉德还要卷走侯府的财产,更是犯了大忌。

  盛老夫人溺爱盛嘉德,竟然又将他和徐盈儿留在了府上。

  穆明歌本来笃定决心,势必要毫无留情。

  面对盛老夫人以死相逼,她也只能悻悻作罢。在吩咐清风和明月好生监视后,对此事也就不再过问。

  皇帝出手废了盛嘉德,似乎不合太后的意愿,而且破坏了朝廷中微妙的平衡。

  将军府内。

  穆明歌看着送来的情报,面色有些难看。

  她起初想过太后会暗中削弱自己的势力,没想到这次居然以受伤为由,要直接夺权了。

  穆明歌琢磨着太后的意图,抬头询问道,“曾先生,你说太后这次为何突然发难?难道是出了什么变故?”

  曾先生嗤笑道,“这次您和皇帝出手,显然是被太后猜忌了。”

  穆明歌恍然道,“先生您是说,这事和盛嘉德无关?”

  “没错。”曾先生点头道,“这次盛嘉德被罢黜,看似是群臣激愤,可实际上,却是您和皇帝在暗中推波助澜。太后对于把持朝政的野心从未消失,您二位这次联手,这是碰了她的逆鳞啊!”

  穆明歌自嘲道,“没想到在太后看来,我倒是成了狼子野心的奸佞之臣。”

  曾先生却是摇头道,“这事不过是个由头,倘若没有盛嘉德,太后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您这次闭门谢客,太后早就对您心生不满。”

  穆明歌颔首,询问道,“曾先生,依您看,我该怎么办?”

  曾先生眯眼道,“相信皇帝身边也有明眼人,自然知道退避锋芒。不如这个回合暂且退让,太后那边定然会出手反击,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穆明歌仔细琢磨着他的话,随后便吩咐陆昭,将手下人无视太后的小动作,并且配合太后架空自己。

  而皇帝果然也嗅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也开始保持缄默。

  穆明歌这个“奸佞小人”并没有白当,她依仗着太后的信任,早就将自己势力寄生在太后的势力网上。

  如今大家都是一条绳上蚂蚱,倘若穆明歌倒下了,那么剩下的大臣们,也会被挨个清算。

  所以太后这一手釜底抽薪,看似将穆明歌架空,实则反倒是让她安全着陆,成了个能够参与局势的局外人。

  不过第三日,自认为整合势力的太后,便发起了攻势。

  早朝之上。

  户部尚书先一步发难,宣称流民四起,边关又战乱持久,国库已经捉襟见肘。

  这话看似关心时局,实则在戳皇帝肺管子。

  简直再说,要不是皇帝穷兵黩武,哪会出现这种局面。

  而且他一直是讲和派,如今边关陷入僵局,也正好有了借口退兵。

  随后,钦天监也加入战局,直言贪狼星大亮,帝星黯淡无光,此乃大凶之兆。

  往往出现这种情况,皇帝便要下罪己诏,甚至还要斋戒沐浴,前往寺庙为天下苍生求情。

  这下朝中众臣才明白,太后的目的原来在这。

  皇帝不在,太子又年幼,太后就只能勉为其难垂帘听政。

  就当大臣们觉得已成定局时,兵部尚书突然上前,“陛下,臣刚刚得到盛鹤辞的奏折,边关大捷啊!”

  皇帝一听这话,顿时有了底气,他环视四周,提声道,“好!快将奏折给众爱卿传阅一番,让他们也看看!”

  奏折在众臣之间传递,从表情就能分清分属哪一派。

  朝廷打了胜仗,那一切诟病就立不住脚。

  皇帝见太后一党没了气焰,也就当众道,“此乃天佑我大齐,这是吉兆啊!”

  于是,在帝党的附和下,太后垂帘听政的计划就此破产。

  回到御书房后,皇帝看着那奏折,笑着道,“这次穆明歌还真是帮了朕的大忙,不过这折子来得也太巧了点。”

  李报忠在一旁惊讶道,“皇爷,您是说这折子有问题?”

  “管它呢?”皇帝眯眼道,“只要穆明歌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朕翻盘的底气!”

继续阅读:第103章 使团出京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兼祧两房,小叔子和我儿孙满堂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