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一定,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
“皇上,高大人一向忠君爱国,岂会做出这等欺君之事?”
“这其中必有误会,还请皇上明察!”
高澄也不断为自己分辩,声泪俱下。
“皇上明鉴,高澄从未做过半点违背律法之事!”
“吕卫哲此言,分明是在以讹传讹,欲加害于我!”
一时间,朝堂之上是是非非,难分难解。
吕卫哲虽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却丝毫不惧。
“诸位大人,高澄塞亲信入朝为官,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些被安插的官员,虽品级不高,但人数众多,已然扰乱了朝廷法度,这是铮铮事实!”
“高大人若真是清白,我又怎会有如此多的证据?”
吕卫哲的话句句在理,高澄却是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放肆!你这是在血口喷人,信口雌黄!”
“我高家虽位高权重,但也决不敢如此欺瞒皇上!”
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而元和帝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朝堂之上的争执。
脸上却也看不出喜怒。
高家蔡家的种种劣迹,元和帝又岂会不知?
他之所以至今未有表态,是有更深层的考量。
其一,高蔡二家虽然贪腐,但也为朝廷带来了不少实际利益。
这其二,蔡氏飞黄腾达,看似势不可挡,但他们的把柄,都牢牢掌握在元和帝手中。
一旦朝廷需要,随时可以拿这些把柄来要挟,让他们俯首帖耳,不敢造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今朝中再无一股势力,能与高蔡二家抗衡。
叶奇文虽然刚正不阿,但他过于耿直,不善结党营私。
如今他已被罢官,再无力与高蔡二家相争。
高蔡二家虽然权倾朝野,但如今却冒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北镇王世子常应。
而元和帝更是清楚常应的世子妃叶芷兰,正是叶奇文的女儿。
这常应城府极深,心思缜密,行事又颇有章法。
这样的人物,若是给他一点机会,定能成为制衡高蔡二家的重要成分。
常应必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不如就让这个常应出手试试,看他能否撼动高蔡二家的根基。
若是他能办成此事,朝中又多了一股可用之力。
若是他无能为力,那也无损于大局。
想到这里,元和帝突然一拍案几,厉声喝道:“够了!”
此言一出,瞬间镇住朝堂上的喧嚣。
群臣一个个噤若寒蝉,跪伏在地,不敢抬头。
元和帝脸色阴沉,环视左右。
“朕今日听了英国公之言,甚是震怒!”
他砰的一拳砸在龙椅扶手上,声音冷酷。
“高澄,你身为朝臣,竟敢如此徇私枉法,实在是罪无可恕!”
高澄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叩首。
“皇上明察,臣真的冤枉啊!这其中必有误会!”
元和帝却置若罔闻,直接看向蔡文。
“蔡爱卿,你身为宰辅,理应以身作则。若是高家真有贪腐之举,你岂能不知?”
蔡文也是一脸惶恐,磕头如捣蒜。
“皇上恕罪!臣对高家之事,实在不知情啊!”
元和帝冷哼一声,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来人,传朕口谕,彻查高家,务必揪出幕后主使!
蔡家也一并调查,休要遗漏!”
他的话音一落,早有内侍快步上前,领命而去。
吕卫哲见状,立刻站了出来,高声赞扬。
“皇上圣明!您的这一决断,必将匡扶正义,肃清朝纲!
臣等甘愿为皇上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方才还在为高蔡二家辩护的大臣们,此时也纷纷变了口风。
“吕大人所言极是!贪官污吏,乃是国之蠹虫!
若是查有实据,就该严惩不贷!”
“不错!这样的恶行,若是置之不理,只怕会贻害无穷,败坏朝纲!”
“依臣之见,不光要严查高蔡二家,还要趁此机会,清理朝中冗员,节省开支,以肃吏治!”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竞相表忠心,生怕自己落在人后。
一时间谄媚之声此起彼伏,无人再提高蔡二家的是非曲直。
元和帝看着群臣的表演,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他心知这些人的嘴脸,倒也对他们的阿谀奉承并不在意。
今日发这通脾气,不过是做个样子,让常应看到机会,主动出击罢了。
至于高蔡二家的命运,还要看常应的本事。
元和帝目光扫过跪伏的群臣,淡淡道:“众爱卿平身。可还有要事启奏?”
群臣们连忙摇头,异口同声道:“皇上圣明,群臣无事启奏!”
元和帝满意地点点头,挥手示意退朝。
“既然无事,那就退朝吧。”
他起身离席,在一片山呼海啸的恭送声中,缓步走出金銮殿。
随着元和帝圣旨。
朝中很快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调查风暴。
无数御史和侍卫奔走相告,彻查高蔡两家的种种劣迹。
他们搜查府邸,询问下人,试图找出高蔡两家徇私枉法的铁证。
但这一切也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表演。
高澄和蔡文都是朝中的老狐狸,岂会让人轻易抓到把柄。
他们早已将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藏匿得滴水不漏,就算彻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
元和帝自己也知道这次调查不过是做个样子,给高蔡两家一个警示。
从未指望能从中查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但这场闹剧,却给了常应一个绝佳的机会。
元和帝已经将态度摆得明明白白,常应若是聪明,就该知道如何借势而为。
北镇王府内。
常应正在花园中信步闲庭。
这些日子叶芷兰总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常应虽然怜惜,但也不便明说。
他眼珠子一转,随即故意上前,挑逗道:“芷兰,你看这满园的梅花,可有什么感想?”
叶芷兰抬眸望去,只见满园寒梅竞相绽放,清丽脱俗。
她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寒梅傲雪独芬芳,冰清玉洁不惧霜。凌寒独自开,傲骨冰霜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挫愈勇志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