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甘榛看一眼就笑了:“不是吧沈大哥,这么简单的你都看不懂吗?”
那是《儒源繁露》里的一段话,在虞甘榛十六岁时,她就能通读《儒源繁露》了,给姚端讲解更是易如反掌。
她将肩头的头发撩到身后,声音清脆地解释道:“传说中有一种叫声很是凄厉的黑鸟,生活习性也很是粗鲁野蛮。一次,有几只黑鸟入侵到一个连鸟都彬彬有礼的村落,然后在这个村落好习性的影响感化下,也变成鸣声悦耳、通灵性的好鸟了。意思是好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人往好的方面发展。”
有点扯……
姚端将目光移向潘慈,见他点头,只觉得不可思议。
虞甘榛得意洋洋:“沈大哥,还有哪里不明白。你看过的这些书,我几年前就学过了,不管哪里都能给您讲的明明白白的。”
姚端很恨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多看些书,现如今落到个被虞甘榛疯狂嘲笑的地步。
他有些不服气,但更多的是疑惑:“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参加女子科举,入朝做个女官?”
“没考上啊。女官位置本就少,只有通过会试才有机会,我没考中。”虞甘榛倒不觉得自己落榜是一件丢人的事,“沈大哥,你以为科举是很简单的事吗?不说得像我家玲珑那般满腹才华,至少得有他一半能耐才能通过会试。”
虞甘榛拍了拍潘慈的肩膀:“玲珑,你回去吧,给沈大哥解惑的任务,我来帮你完成。”
潘慈倒不觉得这是个坏主意,有了虞甘榛的督促,姚端说不定会更认真努力。如果有些她也不懂,在来问他就好了。
不过姚端虽然基础差,但是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没一个月,他看的书就是虞甘榛知识范围之外的了。
为了达到那种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姚端并没有找太傅的打算,心想着反正自己几斤几两潘慈最清楚,也就一直请教他了。
虞甘榛也开始和姚端同步看书,同步坐着小凳听潘先生授课。
两个人还莫名攀比了起来,准备了一高一矮两个凳子。谁的文章得到的评价更高,谁在听潘慈解疑时就能坐更高的凳子。
姚端还警告潘慈,不能徇私。
时间一长,姚端对潘慈的戒备心就减少了很多,甚至会跟着虞甘榛喊潘慈先生。
姚端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日俱增,肚子里墨水多了,信心也足了,便不会再时时怀疑别人要篡他的位了。
除夕那天,宫宴散后,姚端让寻梅照顾丫丫,自己带着虞甘榛一起出宫去了潘府。
外面一片灯海,人声鼎沸、喜气洋洋。潘府却好像是在另一个时空里,安静得有些冷清,只有门上孤零零的红对联提醒着客人,里面人是知道今天是春节的。
潘慈正围坐炉边打瞌睡,听到德全说虞甘榛回来了,连外衣都没来得及穿,提拉着鞋边往外走。
德全看着潘慈衣衫不整的样子,有些诧异。
他方才应该说陛下也来了吧?
公子没听到吗?
事实证明,潘慈不仅没听到,还没看到。萧萧竹影中,他只看到了身着粉裙的虞甘榛,抑制不住心里的惊喜,抱住了她。
“怎么……怎么突然出宫了?陛下他同意你回来?”潘慈声音有些哽咽,“我原以为,这个新春,我要自己一个人过了……”
习惯孤独的人往往更惧怕孤独。
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处在孤独中,一旦感知到,会更加的难受和痛苦。
虞甘榛身边总是热热闹闹的,有爱人,有朋友,有忠仆,还有兄长;可潘慈,只有自己和她。
若她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即使曲终人散,也有各种华美精致的家具摆设来填充空荡、悠扬的乐音不奏自起。而他更像是家徒四壁、处处漏风的茅草屋,深夜时,只能听到冷风在屋内盘旋呼号的凄凉声。
方才他坐在暖室里还不觉得有什么,此刻抱住虞甘榛,才发现她是否在身边,差别真的很大很大。
“甘榛小姐,你能留多久?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他将脸贴在她有些冰冷的头发上,低落得有些绝望,“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接回来?”
虞甘榛抱着潘慈,狠狠地瞪了姚端一眼,然后轻拍潘慈的后背哄他:“今晚我都不走了。”
姚端刚想否定她这句话,被她堵了回去:“谁都带不走我!”
姚端没好气地白了两人一眼,道:“潘慈,你这般衣衫凌乱地来见朕,可知御前失仪,是大罪?”
虞甘榛像往常一般维护潘慈:“沈大哥,你能不能不要老是吓唬玲珑。”
潘慈这才发现阴影里还站着一人,连忙放开虞甘榛,便要跪下。
虞甘榛拦住他:“地上冷,你别跪了。”
潘慈也不想让她心疼,顺着她的力道站起了身:“臣相思过度,忽然看到甘榛有些失态,没注意到陛下也在。还请陛下恕罪。”
没注意到他……
姚端一脑门黑线,得,以前他还只是存在比较多余,现在完全成空气了。
他拂袖愤然转身:“虞甘榛,还去不去看游街了?”
“去去去!当然去!”虞甘榛推着潘慈,“你快些回去换衣服。”
姚端也心中感慨。
潘慈在朝中的地位很尴尬,每每早朝他发言,都会被人冷嘲热讽着怼回去。但他从来都是风轻云淡、坦然自若,没见过他恼怒难过,也没见过他自卑怯懦。
他只见过潘慈两次失态的样子,一次是虞甘榛刚入宫时风寒发烧,一次便是现在。
还有潘慈的眼神,对着别人时是淡然若水、温和有礼,看向虞甘榛时却好像一汪飘着桃花的春水般,温柔明亮。
虞甘榛对潘慈的喜欢更是只多不少。
姚端越来越觉得自己让这一对爱人分离是一件残忍又错误的事。
他闭上双眸,轻轻叹气,认为自己是无私又温柔:“甘榛,你放心,再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让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