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竟敢直呼陛下名讳!”云随对战狂澜最是钦佩,见他竟然对陛下不敬,二话不说就要教训他。
仲天还不至于把一个护主心切的侍卫放在眼里,只淡声提醒道:“他找我是有要事吧?你们就不怕因为逞一时之快耽误了他的大事而被问责么?如果换作我是你,肯定第一时间把人带回去。”
话糙理不糙,云随心里还是看不惯他,却也以战狂澜的事情为重,跟带来的人一起把他给押回去了。
为免被慕九歌知道他还是被仲天左右了情绪的事,战狂澜已经离开官邸,是特意换了个僻静地方见的人,他一见到仲天就开门见山道:“你到底跟九歌说了什么?如果只是我母妃的事,她未必会答应你的要求。”
他自始至终盯着仲天,目光冷得在三伏天都能让人发抖,若是换了一般人来,定是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受不住这样的拷问了。
可仲天却是泰然自若,反而嗤笑一声,挑衅道:“我还以为你这个胆小鬼早就忘记你的母妃,我的救命恩人是怎么死的了呢?太后就是害死她的人,可你却视若无睹,该不会是怕死吧?”
此话一出,战狂澜的脸色就变了,但他深知此人诡计多端,生怕他是在故意刺激自己,故而紧握了双拳,咬牙切齿道:“你有话就直说,更何况你不也是在为战廷风做事么?”
仲天变得笑容越发讽刺:“我是不得已,你也是么?更何况当初你母妃是因为你才被人毒杀,你如今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偷她的寿命,你不觉得这也的自己很可耻么?你根本不配成为九洲之主。”
他这番话乍一听是在痛斥战狂澜,可说着说着,反倒是他先红了眼眶,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想必他是真得被触到了伤心处。
战狂澜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断的恨意在看到这一幕后神奇的消失了。
“你等这一刻很久了吧?如果这样做能让你心里好受些的话尽管说就是了,只不过等你自责完了,必须告诉我真相。”
同为男人,他能够看出仲天隐藏在狂肆外表下的痛苦,想来母妃的去世也对这个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只不过仲天到底是年长他许多,一直也不曾宣泄出来,以至于成了一块陈年的心病。
周遭登时静得掉一根针在地上都能被听得一清二楚,仲天的笑容渐渐收敛起来,他嗓音苦涩道:“其实我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没想到是你给我的,这可真是太讽刺了。”
战狂澜心中隐约有了猜想:“母妃被人害死的时候,你在现场。”
他语气中没有丝毫的疑问,而仲天的话也验证了他的猜测:“因为你母妃的求情,我得已继续留在宫中做侍卫,后来阴差阳错被调到太后身边当差,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这么多年过去,仲天一直没能忘记那一天发生的事,太后趁着先帝病重,赐了一杯酒到战狂澜母妃的寝宫中,那时候她已经被囚禁多日,对这杯酒代表的含义再清楚不过。
可太后许是不愿担善妒的名声,给了她一条极为残酷的生路——这酒是赐给他们母子两人的,无论哪一个喝了,另一个都能够得已保全。
当时被派去监视她的人正是仲天,他望着战狂澜与救命恩人相似的面容道:“我不过是一个侍卫,根本没有报恩的能力,只是期盼她能够舍弃你保全自己,可她却是毫不犹豫的就喝了那杯酒。”
那时候,战狂澜已经被送到别处去了,如果母妃选择让他替死只需要跟太后服个软就是,相比于皇子,一个太妃根本就不值得多费心思,可她却还是为了儿子心甘情愿的赴死了。
战狂澜不知何时望向了侧面的院墙,哑声道:“母妃她的遗书里到底说了什么?”
“根本就没有遗书。”仲天苦笑着摇头道,“那时候寝宫内外都是太后的人,就连我也不敢跟她多说什么,她又哪里来得机会摸到纸笔写字,不过是借着行贿的名义给了我一块玉佩罢了。”
时至今日,他都不知道战狂澜的母妃有没有认出自己,可她在环顾一周后把希望放到了他身上却是真的。
“你母妃自知必死,摘下玉佩对我说,‘这位兄弟瞧着面善,我横竖是过不去今日了,身边只有这东西还值些钱,你把他拿去换些酒钱吧,只求你在我死后,多照拂我的孩子。’我在侍卫当中人缘尚可,又是公认的缺钱,这才借口贪财把玉佩给留了下来。”
仲天说到这里,长舒出一口气,像是终于放下了压在胸口多年的包袱似的又道:“我是个懦夫,亲眼面对着救命恩人被害死却什么都不敢做,但我希望你能对得起你母妃,为她复仇正名。”
他每次听到战廷风派人散播那些诋毁救命恩人的谣言,都会产生一种将其杀之而后快的冲动,非得想起这块玉佩才能记起自己的使命,继而冷静下来,继续在皇城中做所谓的将军。
“谢谢你。”战狂澜是诚心诚意的在向仲天道谢,开解道,“母妃的死与你无关,如果她在天有灵,一定也不希望你这样自我折磨。我想她应该并没有认出你,但她仍旧选中了你来保管玉佩,这大概就是上苍安排给你的机会。”
仲天多年的心结就此解开,他将手探到衣襟里,从内里缝着的暗袋里摸出一个纸包,小心翼翼的解开后,才露出里面翠色的玉佩。
战狂澜一见此物就认出来了,颤声道:“这确实是母妃的东西,而且还是她的爱物。”
“那就好,我这些年的时光不算白费。”仲天轻轻将东西推过去,释然道,“我保管它的年头已经够多了,今日便物归原主。”
战狂澜伸手拿起玉佩,像是触摸到了过去时光似的眼眶一热,旋即问到:“此事也算是了结了,你想好之后的去处了么?天地之大,总该有个容身之处。”